今天要说的故事是发生在一座3800米海拔的哨所,它的名字叫赛图拉哨所

1950年3月份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的特务连来到了此地,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奉上级指示,来接管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随着战士们一步步地攀登,哨顶上那漫天雪地的情景也跃入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图拉哨所

来之前,这里的一切,战士是作了充分的估计的,从此,他们每天将面对的是“大雪,雪山。”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事物。

然而,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替祖国站好每一道岗是他们的神圣职责,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需要有人守护,他们无怨无悔!

可登上哨顶后,一件令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出现了。

这里竟然还有人!

而且是几个自称国军的士兵!

几个国军士兵脸色被冻得发紫,嘴唇发黑,身上穿的也破破烂烂的,模样极其寒酸!

当他们看到身穿军装的士兵登顶后喜极而泣,随后哭着说:“你们怎么才来啊?”

这句熟稔的问候让解放军战士们感到惊讶,同时为这几名士兵的遭遇感到了深深的怜悯。

那么,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赛图拉这座哨所到底又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赛图拉是维吾尔语,意思是殉道者,仅凭“殉道者”这三个字就可以想象出此地的不平凡。

据说附近山顶上有座古墓,那里埋葬着一位殉道的宗教人士,而这位殉道者则是陪伴唐代玄奘西去取经的苦行僧,赛图拉的地名由此而来。

而这里要建立哨卡的历史要追溯到1877年。

1877年,左宗棠带领清朝军队收复新疆之后,一百多名清朝敢死队,拉着骆驼,带着物资,跋山涉水地来到这里建造了这个哨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

这个哨所地方不大,担子却不轻,它承担着西部边关八百多公里的守防任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哨点!

从此地可以前往印度,它是中国最西边界的防御大本营,如果占据此地,又可窥视南疆内地!

在清政府统治末期,这里一度是英国殖民政府十分渴望的战略要地。

清朝覆灭之后,民国政府也觉得这个地方非常重要,于是,民国政府派国军接管了这个地方,还在这里成立了一个边防队,哨所的留守人员也增加了1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由于一些地方要搞构造堡垒,在1933年到1937年之间,这里的守卡兵力增至到了200人。

在赛图拉哨所驻守,驻守士兵们的生活可想而知,由于这里海拔很高、常年积雪、路途遥远、交通闭塞,所以几乎和外界没有什么联系。

据说,国军士兵来驻守时,附近的村庄人口很少,村民们大多的都活不了多大年纪就病死了,他们有的还穿着清朝时期的服装,头上还有着两个长长的辫子。

有一个村民看到来履行驻守任务的国军士兵,便好奇的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啊!”

村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装,也不知道他们手里拿的都是什么,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清王朝早已随着历史的潮流覆灭了,现在是新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边防士兵

由此可见,该地区的闭塞程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在边防驻守士兵的生活方面,可以说,他们的生活历经风霜,饱受摧残!那时候,士兵们也没有什么先进的东西可用,生活条件也就会非常艰苦。

天冷的时候,士兵们围在一起,抱着一块互相用身体取暖,天黑的时候,也没有电,只有一盏破煤油灯。

而士兵每天吃的则是玉米面糊糊,这还是最好的食物,有时候连这些都吃不上。

士兵们每天既要值守边防巡逻任务,又要为每天的生计考虑,条件十分艰辛。

在这里,我想,不管是不是国民党的边疆驻守士兵,我们都要为他们的无畏奉献精神点赞!同时向广大的边疆官兵们致敬!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这里每年都会换一轮哨兵值防。后来,国民政府腐败无能,蒋介石忙于打内战,导致国内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这边防地区的事业,国民政府就更无力西顾了,士兵的轮换工作也就此停止了。

那些士兵们驻守的时间长了,也就会思念起家中的亲人,他们天天盼着有人能够来,但天天看到的却是雪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期间,大量驻守的士兵都因为饥寒交困而死,只要没有人传达到新疆赛图拉哨所换防的命令,他们就要一直留在这里,因为国民政府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

幸运的是,腐败无能的国民政府垮台了,与其代替的是真正为民着想的人民政府!

1950年,接到上级指示,解放军部队某个特务连来到了此地,原本他们以为这里没有人驻守,没想到登上哨顶才知道,这里还有几个国军士兵!

看到身穿军装的士兵来,这几个国军士兵以为是替他们换防的战友,当即哭着喊道:“你们怎么才来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个国军驻守士兵看起来完全没有以往国军士兵服装上的光鲜亮丽,一个个瘦骨嶙峋的,身上的衣服也不知穿了多久,破了好多个洞口,说他们是乞丐也不为过!

一番了解后,与世隔绝的国军边防驻守士兵才明白,现在已经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了,祖国大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并且也都分到了土地。

眼看祖国变得越来越好,解放军和国军士兵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士兵也都是合格的士兵,不管条件多艰苦,只要没来换岗的士兵,他们就会一直坚守到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对此,解放军士兵们向他们行了军礼,以示尊敬。

就这样,国军士兵被换下来后,在我军的帮助下,得到了休整。解放军战士随后给了他们很多粮食和物资,国军的边防士兵得以下山,毕竟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

后来,有关领导上报了军委,对于他们的去留,军委表示:“愿意留下来的,我们表示欢迎并分配工作,不愿意留下的,分发路费,让他们回家和亲人团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边防士兵

只要是为祖国做过贡献的军人,无论曾经为哪个政党效力,我党总会一视同仁,从而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这一点和国民党有本质上的区别。

再到后来,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情况,我军对原先的哨点进行了重新设置,到了1958年又设置了神仙湾哨所。

神仙湾哨所海拔为5380米,这里气候非常恶劣。

每年的平均温度低于零度,冬天的时间长达6个多月,昼夜温差高达30多度,几乎每天都有大风天气。空气中的氧含量也远远低于地面,直称得上“高原上的高原,”后被医学专家称之为“生命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哨所

即使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伟大的解放军边防战士也依然昂首挺胸的替祖国站着这一道岗,因为他们爱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祖国就是他们的母亲。

而之前的赛图拉哨所成了一座遗址,它像一个四合院建筑,除了西边,东南北三方都是大河滩。哨所上修了一座平台,供人们去吊唁那些曾经为边防安全牺牲的勇士们。

哨所建筑墙壁上有很多不大不小的枪眼,这里似乎发生过战事,但没有人能够回答,因为这些痕迹,看起来年代太久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图拉哨所

哨所的院子面积还算不小,足足有足球场那么大,院子里的地上有很多残留的马桩头,应该是之前边关军人用来拴住巡逻的马匹和骆驼用的。

哨所对面不远处散置着大小不等的坟头,此情此景令人感慨,催人泪下!

无论是在国贫民弱的大清朝,还是在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民国,再到欣欣向荣、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这里总会有一批赤胆忠心的军人,默默无闻的保护着祖国的边境安全!

一代又一代的边防战士们,和那些逝去的边防军人们一样,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完全地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戍边英雄张开双臂,身前是重围,身后是祖国!他们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时期,边防战士都是不可忽略的戍边英雄,没有他们的贡献,就不会有祖国边防的安宁。

所以,在未来的时期,我们要时刻要对边防战士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不要忘记他们对祖国边防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即使他们的名字也许不会被所有人记起,但他们的事迹必将会在这片大地上传承!

最后,致敬戍边英雄,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