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后,起义的这支革命队伍开创了鄂豫皖根据地。后来在徐向前的带领之下,根据地完成了数次反围剿,革命队伍不断地壮大,其规模不亚于中央红军。然而就在革命热情高涨之际,中央却将张国焘和陈昌浩派往鄂豫皖根据地主持工作,他们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根据地的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徐向前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对此并没有任何的抗拒,反而积极配合两人的工作,根据地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但很快,这样的情况就出现了变数,而关键就在张国焘的身上。

他是个野心家,在看到根据地越来越繁荣,甚至快要超越中央红军之后,便起了歪心思,想要进行夺权。虽然当时他是中共鄂豫皖苏区的军委主席,但他知道部队里的大多数人都不服他,于是便开始搞肃反,试图排除异己。

对于张国焘的行为,陈昌浩起初是不赞同的,可渐渐地,他的想法就被张国焘影响了。陈昌浩虽然是政委,但却有着留苏的背景,因此有一定的话语权,如果他坚决反对,张国焘也翻不起波浪。奈何他并没有什么主见,而是选择了依附张国焘,因此被带上了一条不归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昌浩出生于1906年的湖北汉阳,二十岁的时候加入了党组织。当时的革命环境十分艰难,很多的党员都遭遇了不幸,而他依然坚守立场,积极开展地下活动,受到了组织的一致好评。之后他就被派到苏联留学,回国后他和张国焘一起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工作,为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不小的努力。

那段时期,陈昌浩和徐帅搭档,经历了不少的战役,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让红四方面军迅速发展,几乎和红一方面军不相上下。此时,张国焘开始了左倾错误,让蒋介石趁虚而入,期间红四方面军损失惨重,鄂豫皖根据地也因此沦陷,部队不得不转移到秦岭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主要是张国焘的错误,但陈昌浩却好心泛滥,将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从而保全了张国焘。之后陈昌浩和徐向前一起重振旗鼓,再次恢复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但此时红一方面军遭遇了重创,并且开始了长征,于是红四方面军也开始转移,两军顺利会师。

不料,张国焘再次野心肆起,企图夺取中央的大权,红一方面军的高干知道后选择了出走,还好徐向前及时阻拦,才没有造成两军相杀的局面。

很快,红一方面军也在陕北站稳了脚跟,而红四方面军则南下受创,无法再让张国焘胡作非为。之后中央下达了打通河西走廊的任务,陈昌浩为了弥补之前的错误,便和徐向前接下了西征的任务,徐向前是这支西征队伍的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算是这支部队的最高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没想到,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西路军就损失惨重,到了1937年,大部队几乎损失殆尽,而徐向前和陈昌浩虽然没有牺牲,却和队伍失散,最终两人都只能沿路乞讨回去。不同的是,徐向前乞讨回到了延安,找到了中央,而陈昌浩则乞讨回了武汉,试图逃避西征惨败的责任。

但该来的总是会来,陈浩昌被召回中央,他由于之前和张国焘一起犯下的种种错误行为,受到了党内严厉的批评。之后他在党内的地位急转直下,1938年因病到苏联治疗,后来因为各种因素,没能回国效力。

直到十四年后,他才得以回国,但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没多久他的搭档徐向前成为了开国元帅,而他只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副局长,两人的成就可谓是天差地远。特殊时期开始后不久,他吞药自杀,享年6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浩昌原本有着大好的前途,即使曾犯了错误,但只要有心悔改,肯定会得到党的宽恕。许世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可是曾对毛主席出过手的人,但他懂得反省自己,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依然得到重用。而陈昌浩对自己的错误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只知道盲目地站队,犯错之后只会逃避,才会导致自己惨淡收场,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