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经济,习惯上,当然是看GDP增速,其实这是有疑问的。

2023年增速很不错,为5.2%,但是,个人完全感觉不到这种增长的正向影响,相反,感觉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消费,都越来越卷了,而且也一样能得到数据的支持。

2023年的消费指数目标是3%,实际达到的是0.2%,差了15倍;生产者价格指数更不乐观,连续七个月是间断性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不用太在意GDP指标。

因为中国的GDP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投资和扩大财政赤字撑起来的,目的是提高国企在经济总量的权重,保证财政足够的税基,这是以低效和负债为代价的;正因为如此,在业界一直有一个说法,增速低于6%,也就是个平衡.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增速上去了,消费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却在钝化.因为大量投资不是注向市场的需求与效率,投资与消费之间有堵点.

2024年与去年一样,增速又定在了5%,说起来也是一个很乐观的指数,那么,我们判定经济到怎么样,不去看这一目标的实现.又去看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两个更直观的数据,一是房子销量,二是就业

为什么是要看房子的销量?

因为中国经济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需求不足,房地产又是大消费,按孟晓苏的说法,房地产经及相关的产业链,对GDP的影响高达20%以上,房子卖不出去,总体经济无论如何也好不了.

现在的局面是楼市的确出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市出了什么问题?

是人所皆知的问题,卖不动了。2021年房子的销售面积为18亿平方米,2022年大幅下滑到13亿平方米,少了5亿平,2023销量封死在12亿平方米,还是在下降,2024年大概率也好不了,1-4月量价齐跌,销量同比又跌出了20百分点,十分惊悚。那么,我们还能继续依赖投资,投资能拉动房地产销量吗?

不仅如此,房地产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更为深重,。

地方通过卖地,收取巨额土地出让金,这一部分要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以上,而且量级巨大,每年在8万亿左右,没有任何行业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内能替换它 ,就算开征收房地税在量级上也完全替换不了。房子不能大卖,意味着全国地方财政集体入不敷出,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维持运转,这样的场景,经济当然也好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业有什么问题?

就业与房地产又不同,它直接反映的是民生。

今年的就业目标与去年一样,还是增加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一个底线数据,因为每年新毕业大学生就多达1100万人,既然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需求,那么,走出需求不足的困境,结束产能过剩的周期靠什么?靠的是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就业岗位的提供,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不二法门。要增加多少就业岗位才能进入良性循环,黄奇帆提供的数据是四亿,按《报告》的就业目标1200万人,需要三十年以上。可见,真正的复苏,任重道远。

总之,中国经济看GDP指标已经看不清了,实际点,就看房地产销量和就业吧,这两个数据给大众的感觉更真切。

这两个数据好,一定是繁荣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