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5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份读者的来信,其中的标题是——错批一人,误增3亿。而该文的标题直接指向一个人,他就是马寅初。
客观来说,马寅初当年提出的“人口论”确实影响了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进程,我们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受到这位老专家的推动。
但根据去年的婴儿建档信息,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已大幅度下降,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如今国家正在放开多胎政策,到处都是鼓励生育。
在这一背景下,回看1979年的文章,难免会产生一种错愕感,并且对马寅初的人口论“嗤之以鼻”。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了解历史的前提下。
其实马寅初的人口论,以及中国的计划生育是经过非常复杂的历史变化的,并不是我们现在想的那么简单。因此我们需以一个客观的姿态回看历史,具体了解下当年的人口论、计划生育到底是何种情况。
马寅初到底是什么人?根据资料档案可知,马寅初出生于1882年浙江省的一个酿酒作坊主的家庭,早年他的家庭状况还算不错,而且很早就接触了新思想。
12岁那年,他了解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对此大为感慨,于是远赴上海上洋学堂。当时他的父亲一直要求他留下来继承家业,结果马寅初因为这事和父亲吵得不可开交。
要知道,在当时忤逆父命是大罪,但马寅初却把家里闹了个“天翻地覆”,最终得偿所愿。来到上海后,马寅初学习很认真,他怀揣着实业救国的目标,顺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的矿冶系,由于成绩优秀,还得到过4年的公费资助。
1907年,他通过北洋大学总办的选拔,被送到耶鲁大学学习,期间他又发现矿业难以救中国,于是改修经济学。
不得不说,马寅初在学习方面远超常人——1909年他取得耶鲁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后,又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顺利拿到文学硕士学位。
1914年,马寅初再接再厉,拿到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论文后来还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本科一年级的教学参考材料。
本来当年马寅初若是能留在外国,也会有极好的前途,但他还是果断选择于1914年回国,1915年开始在北大任教。
虽然当时国内一片混乱,但是在蔡元培等人的助力下,马寅初还是能得以大展身手,在北大开设了多门实用的经济学课程,成为当时北大著名的教师。
之后蔡元培改革北大,他担任教务长一职,也为北大向新型综合性大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不过后来也发生了一些变故,蔡元培先生愤怒辞职,马寅初则多次组织北大学生演讲,号召众人贯彻五四精神,抵制反动统治。在蒋介石统治时期,他因为卓越的经济才能于1929年出任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委员长。
抗战后期,因为不满“四大家族”的倒行逆施,马寅初大胆站出来讨伐蒋介石,为此遭到蒋介石逮捕。但在他的老同学罗斯福总统的特使向蒋介石施压后,马寅初又得以恢复自由。
在解放战争时期,马寅初得到我党帮助,安全抵达解放区。
1949年,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常务委员会委员和财经委员会副主席,与此同时还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开始为新中国的财政做贡献。
综上来看,马寅初绝对是一个忠义无双的学者,而且还是在财政方面有卓越表现的实干型人才。也正因如此,毛主席等领导人对马寅初其实非常欣赏,也非常重视他的能力。
所以如今网上关于马寅初的一些贬低,属于根本不了解马寅初的过往。那么马寅初是什么时候提出人口论的呢?答案是1955年。
正如前文所说,马寅初在当时主管财政,又因为他深入民间搞调研,因此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当年的人口增长现象,他特意访问了村头地里,知道了一些趋势。
于是,他在1955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
当时国家才刚建立不久,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而苏联也正在全力鼓励生育,甚至还为“英雄母亲”颁发奖章。很明显,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暂时没得到足够基础。
因此除了邵力子等人表示赞同外,其他的人都全票反对。但马寅初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明确表示:中国和苏联是不同的,苏联只有2亿人口,但我们却多于苏联三倍,不能不谈。
所以后来他又在1957年再次提交人口问题的提案,并以《新人口论》为题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他进一步阐述,中国人口太多,影响工业化进程,如果照这样无限制的发展下去,一定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在这次会议上,他还提出了要着眼于提高人口质量的思想,但依旧没有得到太多反响。而且因为涉及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他很快遭到批判。
以上就是马寅初“人口论”的相关记录,也是如今大家常说计划生育来自他的出处所在。
结合如今的现实来看,当年我们按照计划生育,已经生育率下降,而现在却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难怪会有人对他当年的观点进行质疑。
甚至还有人猜测:如果当年马寅初的人口论没提出,我们现在的人口结构会不会更好?其实,我们看待这段历史还是太过于片面,任何观点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来评价。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马寅初在第一次提出的时候就遭到了全面反对,那么为什么他又敢在后来继续推行他的人口论?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他之前其实就已经有过人口论,这个人口论来自于马克思、恩格斯。而且计划生育的观点并非是他一人提出来的,毛主席也提过,这是时局使然。
其实他当时不被支持也只是暂时,不能说成“不符合潮流”。
——查阅史料可知,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其实已经开始关注人口问题。
毛主席熟读马列主义,因此也充分吸收借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的人口原理,再加上当时中国的人口规模本来就是世界前列,所以毛主席在开始建国后就已经在着手对人口的管理。
那么面对中国这庞大的人口,毛主席又是什么态度呢?
根据资料档案记载:1956年10月,毛主席同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谈话时明确提出了计划生育这一科学性命题。
在毛主席看来,社会的生产已经计划化了,但是人类本身的生产还处于一种无政府和无计划的状态中,所以他提出对人类本身的生产其实也可以进行计划。
随后毛主席在1957年进一步指示:人类对于自己的生产没有计划,是无政府主义,这样下去人类要提前灭亡的。
而且毛主席对此总结:中国6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人口占世界的1/4,但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他的人口比重的,再这样下去,人家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因此,我们应该要有计划的生育。从这里不难看出,计划生育的概念不单单是马寅初有,毛主席也看到了其中潜在的隐患。
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人口的无序扩张的问题,所以在后续还有人反对马寅初时,是毛主席站出来力挺他,这才有了后来1957年的进一步阐述人口论。
但是在1957年以后,毛主席和马寅初却展开过一场辩论,两人在关于计划生育的问题上有一些分歧。在具体的控制方面,马寅初的主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但毛主席却有不同观点。
最开始的时候,毛主席强调要进行人口控制,但也着重提及不要剥夺群众的权利——他认为:可在人口多的地方可以逐步试点推广,但在少数民族和人口少的地方,要鼓励发展人口。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且他还表态:不能搞一刀切,要搞劝说、教育的办法,要教育人们怎样养孩子,怎样生孩子,怎样避免生孩子,而且明确指示要帮助解决药费和工具,要创造一种简便的口服避孕药品,要送货上门,免费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还认为:计划生育不是简单的减少数量,将人口控制在6亿,而应当要对人口进行动态的调整,在一个阶段人口要计划,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上来了,就应该放开。
总之要做到四个字,“动态调整”。
很显然,马寅初和毛主席的观点本质上是一致,都是计划生育,只是在细微处有些不同。
——比如毛主席主张的是一种动态的调整,要针对当前之实情进行调整;而马寅初主张的是人口的限制和素质的提升。
其实仔细看后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倒像是毛主席的人口论和马寅初的人口论的结合,对人口的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对人口素质的大幅度提升,都不是所谓的一刀切。
因此,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的确存在很大偏差。
当然,按照这个历史脉络,其实不管有没有马寅初,计划生育的政策依旧会被提出,依旧会按照后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最终我们的人口结构也不会变化。
毕竟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使然,非一个人的观点所能左右。
在当时那个局面下,只有计划生育,才能有如今稳定、高质量的中国。而如今中国的社会已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自然需要像毛主席说的那般“动态调整”,逐渐放开。
其实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我们看待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当时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的人口思想》、《毛泽东关于计划生育决策的历程》、《马寅初的生平和学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