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刊】

缔造美好人生之旅

——读王洁平散文集《旅游即美好》

庄若江

王洁平先生的第三本书《旅游即美好》正式出版了。此前,他已出版了《旅游即城市》《旅游即生活》二书,加上这本《旅游即美好》,便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旅游三部曲”。前二者是论文与杂感,后者则汇集了洁平先生多年的散文随笔,主题虽一以贯之,但前者重思考、重理性,后者则更具文学性、可读性。书中的六个专辑“季节心情”“乡愁味觉”“草木花语”“感悟随想”“行者思悟”“诗和远方”,从不同角度、层面记录了包括旅游在内的社会、自然、人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受洁平先生之邀,为新书《旅游即美好》写篇书评,由此数月前就收到了该书的电子稿,捷足先登、先睹为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大旅游观”的延展与细化

要全面深入解读《旅游即美好》,当与此前出版的二书置于一体去考察,才会发现其中的不凡之处。作为无锡旅游界的领军人物,洁平先生对“旅游”很早就有不同一般的思考。在“全域旅游”概念尚未推出时,他已敏锐感知到,旅游绝非仅仅是游山玩水,而具有更大的涵容、更深的意义。在《旅游即城市》《旅游即生活》中,作者就已将“旅游”的内涵进行了放大,将其提升为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旅游”概念,《旅游即美好》虽为散文,却是对这一主题的扩展、延伸与细化。

洁平先生平日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旅游让生活更美好”,在他看来,旅游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而且已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旅游”的概念既是形而上的,也是形而下的,一方面,旅游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吃住游购”,渗透于各种细枝末节之中;另一方面,旅游又超越了行为的指征而凝结为一种生活理念。站在这个角度,旅游是人生旅途中的“间奏”,是急行军之后放缓步履的休憩、调整与放松;“我们都是行者……人生就是一场大旅行”,无数的小游程构成了人生之旅的全程。“旅游”之“大”,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包;旅游之小,则可以细微到一砖一石,一花一草。有了这样的理解,《旅游即美好》就不是一般意义的散文,而是一种生活理念的况味化、形象化、文学化的表达。一生旅途,有美好,也有不堪,即便苦涩,酿久了皆是风景,也是财富。所以,《旅游即美好》不仅是对旅游的阐释,也是对生活的解读,人生感悟、宏阔视域、敏锐观察和细微落笔,一起构成了该书的“大旅游观”,重新定义了我们对“旅游”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涌动于字里行间的爱与激情

读《旅游即美好》,给人最直接、最鲜活的印象是扑面而来的、汪洋恣肆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激越豪放的一面,读来有苏词、辛词味道;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带着江南特有的温婉和敏细。生活中,洁平先生给人的印象永远活力充沛,满蕴豪放与激情,但他又是敏感细腻的人,这种个性特色在文字中也最见真性情。这种快意流淌的才情,不像有些散文的“挤牙膏”,而是喷涌而出且无处不在,或涓涓滴滴,或汩汩不绝,乃至喷涌而出,流泻于字里行间,渗透在文章各处。

这些年来,洁平先生虽然从一线领导岗位退下,却仍不遗余力倡导“锡式生活”,心怀大爱热烈拥抱生活。基于这种对生活的大爱,他不仅爱吃爱玩,还吃出了文化、吃出了乐趣,玩出了品味,玩出了境界,可谓玩味多多,趣味无穷。…………在这本书里,洁平先生的文学才情也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文字亦秀亦豪,如酒如茶,读之若品茗小酌,令人如痴如醉。

“旅游”和“美好”,是两个贯穿全书的主旨和内容。写景、现实的描摹与回忆的温馨交织一体,人生感悟就自然流布于字里行间。作者胸臆畅达,情感喷涌,读者亦甘之如饴,畅快淋漓,入眼的是景物,感动的是生命。旅游是一种感受,我们是行者,身体和心灵总在路上。路途纵有坎坷崎岖,且有风霜雨雪,但美好亦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感悟,以爱去感怀,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生命那份最初的纯真和当下生活的美好。“人生是一场旅行。从青葱岁月到蹉跎岁月,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素时锦年的岁月,怀揣美好,即使岁月如流,我们的内心将永远洋溢着灿烂的阳光。“生活不止于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一路毅行,风雨兼程,去发现美,遇见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奔赴心中的“诗和远方”。

这种拥抱生活的热情与深厚的底蕴、文学的积淀一起,也融汇成了一泄而出的才情,让他的文笔有了一种“字字珠玑、步步莲花”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人生况味的哲思与表达

在洁平先生的散文中,不仅处处洋溢着对生活的挚爱,还满蕴着人生哲思的思辨和一颗澄明豁达的心。在“行者思悟”中,作者引寒山诗句“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为题记,无论历经多少磨难、历经多少沧桑,文字中仍然满蕴对生活的热爱,充满智者对生活的理解,“明月最美处,正在于它的阴晴圆缺。”《人生是一场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既有美丽风景,也有暴雨狂风;既有轻松坦途,也有泥泞崎岖,而洁平先生却说:“旅行是一种历经,‘丽水青山’愉悦我们的心情,“风花雪月”滋润我们的爱情,‘坎坷泥泞’点染我们的激情,“酸甜苦辣”磨炼我们的真情。我们笑看人生的风景。”

《知青生活》写的就是人生旅程上的一段泥泞坎坷:“文革”中,父亲关牛棚,母亲被批斗,刚获“解放”又被迫带着四个子女下放苏北。荒凉的盐碱地、稻草的地铺、见风就硬的玉米碴子饭,艰苦的河工,弯腰弓背的犁地,知青生活可谓艰苦异常,……然而,读者在字里行间却几乎看不到悲戚、感伤和沮丧,相反“我,一个瘦弱的城里‘小书生’ 渐渐地强壮起来,也渐渐地成了田里劳动的一个‘好把式’。”这段难得的经历甚至化为作者一生的精神财富。正如“行者思悟”题记所说,一路上“发生的故事不同,所邂逅的风景不同。然而,自己喜欢的,便是最美的风景。”这不乏哲思的表达,已不仅是出于对生活的挚爱,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观、生命观和世界观。

一杯普普通通的茶,也在哲思的驱动下被演绎得情韵盎然:“茶叶在杯中被水冲泡,上下翻滚、沉浮,最后归于宁静和平淡,留下隽永的清香……它与我们的人生经历多么相像。冲泡的过程,恰似人生的旅程,萦绕的余香,就如人生的滋味。”“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下乃是最好时光。”正是在这种豁达的心态下,“花开亦是景,花落已成诗”,字里行间满溢对生活的炽热之情,更有坦然豁达的人生态度。笔之所书,无论生活万象、人生遭遇或是温馨回忆,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人生的思考与生命的释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化寻常为神奇的诗性健笔

余光中先生曾评价台湾散文家张晓风有一支“亦秀亦豪的健笔”,此语用在《旅游即美好》同样合适。好散文不仅需要好主题、善观察和拥抱生活的热情,还要能打动读者的心,诗性的、善于表达的健笔不可或缺。它不是那种单纯的、唯美的诗意,而是随时随处能够在寻常生活中发现的“美”,捕捉“美”及其诗意抒写。《旅游即美好》的文字就给人这样的美感,秀豪兼具,诗性满蕴。喜欢文学写作的人有很多,但骨子里具有“诗性”特质的人却不多,因为这很大程度来自于“天赋”。金庸曾为女作家梁凤仪题额“勤+缘”,写作自然需要勤奋,还需要天赋之“缘”。文学写作无论构思、取角、敷彩,还是结构、行文、风格,都折射出一个人的文学“天赋”。人生感悟也好,生活阅历也好,都需要能够令人“心动”的表达。而作者首先自己是一个有温度、善感悟、懂情趣的人,才能给人带来铭心的愉悦,如一杯香氛浓郁的热茶,能解渴,也煽情。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散文中最动人的,往往是凡间单纯、质朴的快乐。优秀的散文总能带着拥抱生活的姿态,敏察善感,在那些人们熟视无睹的庸常中发现美、感知美,传递美,在充满诗性的健笔下,一切都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趣有爱。在洁平先生笔下,从春笋上市到杨梅熟了,从夏日听蝉到一叶知秋,从木槿花开到新年钟声,从鸡子大饼、梅花糕,到红烧肉、豆腐花……无论季节之变还是舌尖美食,都透出浓浓的生活之趣、庸常之美,普普通通的生活也足以让人心动、欣喜,让人心有灵犀,会心一笑。正如散文所写:“旅游是一种发现,带着欣赏的心境。走在路上。随时会感惊喜,感受到别样的美丽,感悟着时光的曼妙岁月的静好。”

没有拥抱生活的热情,没有内心的宽厚从容,没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就不会有如此丰富的感受;而没有一支酣畅淋漓的诗性健笔也就不能传递出这种种情愫与感受。“入眼是风景,感动的心灵。”正因为有了丰富的心灵、温暖的情怀和诗性的健笔,这些散文总能不时给人带来惊喜,一草一木皆风景,一枝一叶总关情,境由心生,心随物动,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唯其如此,“春天的声音”,才“仿佛自己的心声”;唯其如此,“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春天,定能绽放”;唯其如此,自然界的一切都变得有情有意。

旅游是一种人生,也是一种体验;写作则需要底气、能量和才情,在洁平先生《旅游》三部曲中,可谓二者兼具。离开行政舞台的他,仍被旅游界同人视为“老大”,非但没有远离社会,天地还变得更为广阔。从《旅游即生活》《旅游即城市》的论文杂感,到《旅游即美好》的散文抒写,还可以窥见洁平先生写作的心路历程,从专业领域的探讨研究逐渐超脱事务羁绊,渐多对生活点滴的抒写,在岁月的风霜和人世的琐屑中,变得更具烟火气,也更有人情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对洁平先生的才情,我十分感佩。 当年,我们曾一起评选“梅里古都”外宣广告,经数轮筛选在万余条来稿中遴选出10条精品,但仍觉未能尽意。 此时,洁平先生突然脱口而出,说不如叫“诗里,画里,梅里”吧。 果真是再也找不出比这句更传神、更有创意、更易传播的宣传语了。 一经推出,便耳熟能详,深入人心,一直被古镇沿用至今。 看似简简单单六个字,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是长久蕴积、熔炼的结晶。 在《旅游即美好》中,我再次感受到了这种融汇着人文、才情、创意的文字给人带来的愉悦。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者在“后语”中说:“愿我们一路毅行,风雨兼程,去发现美,遇见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奔赴心中的诗和远方”,我想这正是《旅游即美好》的主旨意义吧。但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人生之旅中,成为“美”的发现者、感受者和创造者,织就自己的大美人生。

作者简介

庄若江,江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文化学者,散文作家、纪录片策划人和撰稿人,江南大学江南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家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纪录片《说吴》《惠山祠堂群》总撰稿,出版《江南诗性文化的多元解读》《工商脉动与城市文化——以无锡为例》《江苏地方文化史·无锡卷》等专著和散文集《坐看云起》。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