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农村的丧事,小编从小就胆子大,特别爱看热闹,不管是村里谁家杀猪了,还是有老人去世了,总是爱去凑热闹,就连灵堂、出殡这些也爱围观。

在小时候就看到过,村里每逢老人去世了,在出殡之前都会有人把一个瓦盆子用力摔在地上,粉碎了之后就开始送老人上山了。当时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有些小孩子还会自己去模仿这个,然后就被大人一顿责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才知道,这个叫“摔孝盆”,并且是有说法的,并不是谁都可以摔的。那到底应该谁来摔孝盆呢?如果没有摔碎又该怎么办呢?这里小编说一说我们当地的习俗吧!

摔孝盆也叫摔盆,这是我国民间葬礼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风俗,自古就有了,并且在南北方很多地方都有保持这个传统习俗。

这里要说明一点,这个瓦盆可不简单,在民间也叫它老盆、吉祥盆、阴阳盆等,它和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见的瓦盆差不多,也是由泥土烧制的,但是它的底部却是有一个小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就是在老人去世了以后,放在灵堂前用来烧纸的,而之所以在底部留一个孔,也是有说法的,过去老人说这个盆是逝者带到另外一个世界的,其中要经过一座奈何桥,而这里有个叫孟婆的地方,就是要喝一碗她的汤,然后才能投胎转世。

而这个孟婆汤一喝,就会忘记生前的一切,包括所有的亲人。因此为了避免发生这种事情,就要在盆地留一个孔,自然就会把孟婆汤漏掉了,也就不会忘记生前的事情和亲人了。

当然了,这是民间传说的说法。真正的原因是孝盆是用来烧纸钱的,而在盆地留一个孔,就会让盆内的纸钱得到更充分的燃烧。其原理就和过去很多家庭的土灶一样,有利于氧气的进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关于摔孝盆,也是有很多规矩的,其中之一就是孝子身份的确认。一般摔孝盆这种事情,都是由孝子来完成的。在过去讲究的是由长子摔孝盆,也就是说老人去世了,就是他的大儿子来摔孝盆,而其他的儿子是不能代劳的。

当大儿子去世了的话,那也没有其他儿子的份,必须是由长孙来做。之所以有这样的规矩,这主要和过去的一种古老规矩有关,就是一些古装剧中所说的:立长不立贤。即长子是可以继承父辈的地位、财产等。

这里就要说明一下了,长孙可不是今天很多人所理解的年龄最大的孙子,在古代的长孙,指的就是长子的大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老张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的头胎是女儿,二胎是儿子。而二儿子的两个孩子都是儿子,且大儿子要比他大哥的儿子年龄大一些,但是老大的儿子才是长孙,而老二的大儿子也不是长孙。

如果老张的大儿子只有女儿,或者是没有孩子,那么是不是就没有长孙了呢?在古代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就算是老大没有儿子,也会从其他的兄弟这里过继一个儿子的。而过继的这个儿子,也就是长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如果长子不在了,摔孝盆的就是长孙。如果长孙也没有的话,那也轮不到女儿,一般是由家族里的侄子或女婿代替。

有些人认为这样的规矩是不是很死板,怎么不变通一下呢?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规矩,主要是因为在过去有种说法,谁摔孝盆,谁就可以继承逝者的大部分财产和地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这个规矩,在古代是很重视的,是不能轻易打破的。即便是到了今天,在很多地方也是严格遵守这个规矩,有些家庭就对此看得很重,常常发生长孙是长子的大儿子,还是年龄最大孙子之间的争议。就是因为他们还传统的认为,谁摔孝盆子,谁就能继承逝者的财物等。

这个习俗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范蠡擅长烧制陶器,他向百姓传授了这项技能,让百姓们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蠡年老之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毕生所学应该传授给哪一个人,于是他拿出了一个瓦盆,询问众人应该由谁来继承。这个瓦盆后来成为了摔孝盆的象征。

至于有些人所说的,孝盆如果没有摔碎怎么办?这里一般都是讲究一次摔碎最好,如果一次没有摔碎,也是不能再摔一次了。往往都会由抬棺的人,一脚去把它踩碎了。

在过去为了避免没有把孝盆子摔碎的情况发生,毕竟这样不吉利。所以还会有人特意在出殡前,要在孝盆前面放几块砖头,这样孝盆摔在砖块上,基本就碎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关于摔盆有些地方还讲究“男左女右”,即去世的人是男性就要用左手去摔,而逝者是女性则要用右手去摔。

在你的家乡还有这个习俗吗?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