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茅台镇近况窥得中国酒业一角

文 | 黄雅婷

从遵义到茅台镇的高速公路两侧,关于酒的广告牌让人应接不暇,平均每3秒就有一块广告牌闪过。

茅台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凭借着中国酱香酒第一产区的实力成为我国目前仅有的4个“千亿镇”之一。“以酒立市、以酒兴市、以酒强市”,在这个小镇上,几近所有的一切都与酒有关,更不必说生意。

前两年,全国的酒商不是在茅台镇就是在去茅台镇的路上,那么随着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如今的茅台镇是怎样的境况?是否一如既往的热火朝天?带着这样的疑问微酒走进茅台镇,一探究竟。

01
茅台镇的酒生意

在茅台集团带领之下,酱酒产业无疑成为遵义市首屈一指的核心产业。

据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遵义市全年全市生产总值4601.56亿元;而2024年遵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2023遵义市实现白酒产值1264.8亿元,白酒产值占遵义市产值的近30%此外,遵义市2023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分类中,烟酒类大243.10亿元,占比46.2%。

其中,酱酒生产是该产业中最为核心的一环。茅台镇上、赤水河畔,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卖酒门店,随便走进一家了解,售卖的核心产品都是自家酒厂所酿的酒,沿着赤水河向下游走十公里左右,便是成百上千个酒厂的生产基地。这些酒厂的规模大小不一,窖池数量少则数十个,多则上百个。

中国QS查询网上,根据编码115520382进行检索,其中115代表食品编码“酒类”、52代表贵州省、03代表遵义市、82代表仁怀市,数据显示仁怀市拥有500余家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酒类企业。

另据2024年遵义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遵义市酱香白酒首位产业地位巩固提升,提质改造白酒企业995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达149

作为酱酒生产的下游产业——包材产业也成为酒生意供应链上的关键一环。

在不久前召开的遵义酒协年会上,遵义市包装行业协会会长张勇透露,2023年,遵义市规模以上白酒包装企业共77户,累计工业总产值45.46亿元,同比增长约6.5%;实现营业收入51.24亿元,同比增长8.2;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02%

此外,茅台镇的酒生意不仅局限于酒的生产和销售,更涵盖了从包装到物流、从旅游到文化体验的各个环节。酒楼酒店、滴滴出租车、旅游景点等无一不是围绕酒而展开,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产业生态。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02
弱周期下,茅台镇的酒还卖的动吗?

“21年那会儿,想去仁怀的话酒店都一房难求”,一位白酒从业者告诉微酒记者。

仁怀市首个五星级酒店天豪酒店的一位工作人员也透露:“当时酱酒生意火热的时候,我们酒店天天满房,来的都是做酒生意的老板。”

而时至今日,行业中所谓的“深度调整期”对茅台镇的酒生意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酱酒热是否真的成为去势?成为行业普遍关注与焦虑的问题。

夜幕降临,1915广场上广场舞曲响彻小镇,成为茅台镇最为热闹的区域。临近赤水河的广场一侧,每隔两百米左右就有酒厂在做地推的小摊。一张小桌上放着几个白色茅形瓶,几把折叠椅等待着来往的人“坐下来品品”,而基本上一侧的椅子是空的,另一侧的地推人员则在低头玩手机。

与热闹的1915广场不同,赤水河的另一侧则显得十分安静。一排由酒厂创办的酒楼、酒店静立于此,只有招牌上的灯亮着,房间基本上黑着灯。

某酒业一位家族成员表示,除了茅台大酒店之外,这些由酒厂建的酒店茅台镇共8家,基本上是在2021年左右为了方便接待来访的客人而建的,“当时客户多,建一个酒店谈生意什么的也方便,现在除了节假日偶尔有人来住,平时基本上没人,房租一年一百多万,都是亏的,全靠酒厂生意在支撑。”

在一家亿级规模的家族酒企公司参观的两个小时内,只有一位客人到此装了两瓶散酒,其他客人不见踪迹。介绍人表示,“现在生意比较少,以前根本不可能和一位客人谈这么长时间,除非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单,否则就是十分钟左右的交谈,买酒就成交,不买就再见。”而现在门可罗雀,就连明确表示不买酒的我们也能聊上几个小时。

总体来看,今年茅台镇的境况确实不如从前火热。然而,冷静并不意味着绝境,或许也能借此机会让酱酒行业更加客观与理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此表示:“在以往的酱香热浪潮中凸显了背后乱象频发的问题,正如当年的浓香大跃进,这也促使整个行业步入一个相对不健康的节点。后期仁怀市政府的一些举措就是为了保障整个酱香良性有序的发展。整体上看最近两年酱香正往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道路上发展。


03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虽然“客户自己找上门来”“躺着赚钱”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但对于茅台镇上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酒企来说,维持稳定还是基本可以实现的。

一位仁怀市区管理金酱酒厂产品发货库房的汪老板表示,“我们的产品主要是走团购渠道,今年主要是靠老客户在维持,出货量还算稳定,只是新客户基本上很少。”

除了靠团购老客户之外,降价也是中小酒企的重要手段之一。

某酒企叶先生表示尽管在酱酒行业中不存在产品过期一说,但是得卖出去货才能回收现金,支撑水电、人工等成本。因此,为了维持增长,公司在去年对产品进行了压价,薄利多销。而今年,“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还会再次压价,只要有的赚就行,这也是我们家族企业灵活性强的一点好处。”

在整个白酒产业的有效需求不足、行业预期偏弱的大环境下,加之遵义市政府规范中小酒企新政策的出台,酒企的日子不好过,中小酒企的日子更不好过。然而,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在酱酒热如火如荼地狂奔这几年,以次充好、冒牌侵权等乱象也时有发生,经历这一轮的深度调整与阵痛,酱酒产业也才能走上更加科学与理智的发展道路。

朱丹蓬认为:随着酱香品质越来越高,运营越来越专业化,对于这个香型是十分利好的。未来酱香、浓香以及清香将成为中国白酒的主流的香型。这对于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消费端的明明白白消费都是有非常好的价值。

那么这一时期将持续多久?在朱丹蓬看来,这要看宏观经济,也要看整个行业发展的情况,在我看来这种情况应该还有两年的时间

坐在茅台渡口上,依旧不时有三五结伴的外地生意人经过参观,带着酒味,谈着酒事。

“尽管不是人群攘攘,但是只要有人就会有生意。”叶先生坚定地说,在他的朋友圈中,以平均一周一次的频率发着“持续接单”。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