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锂电池企业已经制霸全球!

2023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630GWh,全球占比超70%;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200GWh,全球占比超过90%。

全球锂电池TOP10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六位,且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中国及海外的市占率不断攀升。

从数据可以看出,在锂电池领域,我国已经成为行业领导者和规则制定者,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锂电池依然有非常强的增长动力。

下面我们就用经典的行业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来对锂电池行业进行分析。

首先,锂电池企业对上下游厂商的议价能力如何?

锂电池的上游主要是锂矿矿产资源、电池组装等行业;中游下游为锂电池的应用领域,主要需求来自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游原材料来说,2020年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为136.7万辆;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攀升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导致电池厂商扩张产能,大量采购原材料。

但另一方面,与迅猛增加的终端订单量相比,原材料的产能扩张存在滞后性。碳酸锂在2021年和2022年的总产量为63.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仅达到52%。

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严重错配,导致锂价“一骑绝尘”,疯涨至50.25万元/吨。此时,电池厂商对上游企业几乎没有议价权,买得到就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着上游原材料厂商的扩产、新玩家的加入,以及新能源车增速的下降,电池厂商积压的原材料进入消化阶段,需求一下暴跌,这时电池厂商对上游原材料的议价能力变的非常强。

比如一些小原材料供应商为了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不惜以大幅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与宁德时代合作。

而面对下游整车厂商来说,一方面新能源车增速仍旧可观,另一方面各大车企还在混战,尚未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所以面对中游的电池厂商议价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面对宁德时代这种大厂,替代选择比较少。

现在各大锂电池竞争格局如何,哪些具备核心竞争力?

关于锂电池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市场占比和技术水平。
市场占比方面


我国锂电池企业有3000多家,经过激烈竞争之后,市场集中度开始逐渐提高。

目前,国内第一梯队主要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双雄并立,第二梯队有四家,装机量排名均位于全球前十,分别是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第三梯队主要有孚能科技、多氟多、捷威动力等。

其中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占比为48.2%,是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比亚迪和中创新航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3.5% 和6.5%,较2021 年均有提升,但与宁德时代差距仍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装机量方面,宁德时代2023年装机量同比增长40.8%,达到259.7GWh,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

比亚迪、中创新航的增速都达到50%以上,亿纬锂能则以近130%的装机量增速超越欣旺达,跻身榜单第9名,孚能科技则在2023年掉出前10榜单。

技术水平方面


锂电池的性能指标方面,最重要的就是电池的能量密度,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续航里程问题,是各大电池厂商重点攻关的方向。

宁德时代主打三元锂电池,其电池性能能够获得主流车企的青睐,电池能量密度高带来的续航里程优势功不可没,以宁德时代上市量产的麒麟电池为例,能量密度达到255wh/kg。

4月19日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发布了新的电池技术——凝聚态电池,主打高比能和高安全,单体能量密度更是高达500Wh/kg。

比亚迪方面选择的是磷酸铁锂技术路线,能量密度方面有先天的劣势,不过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的成本较低。

就在最近,比亚迪的第二代刀片电池取得技术突破,能量密度达到了190Wh/kg。

亿纬锂能方面,配装其大圆柱电池的江淮瑞风RF8正式上市,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充电15分钟可实现百公里续航。

此外,欣旺达虽然没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名气那么大,但欣旺达动力的动力电池技术在行业内却是数一数二的。

据悉,今年欣旺达动力将推出闪充电池2.0,采用三元/石墨+硅负极体系,能量密度接近260wh/kg,一旦实现量产,欣旺达的电池技术水平在性能上将追平宁德时代。

小鹏等车企已经开始应用欣旺达的电池,还有部分车企将欣旺达的电池作为备选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品认可度的提高同步提升了欣旺达的业绩,近年来欣旺达业绩一直保持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更是直接爆发,实现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近300%。

那么,现在的市场格局是否具有被潜在进入者打破的风险?

锂电池行业目前竞争已经非常成熟,市场份额基本已经被瓜分完毕,而且向头部企业集中地趋势越来越明显。

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五企业的总市占率为87.36%。

这种情况下,留给潜在进入者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头部企业出货量增加之后带来的产品的成本优势也会让后来者丧失生存能力。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锂电池的研发投入越来越高。

2023年,宁德时代在研发方面投入了183.56亿元,同比增长18.35%,比亚迪研发方面投入395.75亿元,同比增长112.15%。

庞大的研发投入不是潜在进入者所能承受的,而且在重金之下,技术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而对于锂电池的替代品来说,电池企业几乎都是多方面布局,无论是钠离子电池还是固态电池,大型的电池企业都是多条技术路线共同研发,所以即使锂电池未来被固态电池逐步取代,但企业还是那些企业。

总的来说,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不断增加,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空间仍旧是非常值得期待。

不过,锂电池行业的竞争格局远比整车成熟度高,市场集中度提高,赢家通吃的局面越来越明显,所以该行业的头部企业更值得关注。

关注飞鲸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领取最有价值的《成长20:2024年最具有成长潜力的20家公司》投资报告!

来源:飞鲸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