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密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盯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引、育、留”,凝心聚“智”筑好人才之“巢”,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力。

5月23日,在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里,几名来自河南省地质局的柔性专家人才正在对收集的矿物进行研究和探讨。

据了解,自去年6月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挂牌成立以来,哈密市政府、河南省地质局立足哈密资源优势和河南人才优势,采取“干部+专家”援疆方式,先后选派30余名柔性援疆“小组团”干部人才开展地质援疆工作,在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助力哈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河南省地质局的柔性专家人才对收集的矿物进行研究和探讨。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一川摄

哈密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站长尹世才告诉记者,目前主要开展了矿业权审批登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矿产资源清理整治等管理工作,同时,协助开展了哈密市探矿权“圈而不探”问题整改、矿区环境整治提升等专项工作。

尹世才说:“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一是持续做好地质援疆,深化豫哈合作。二是充分发挥河南人才和技术优势,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三是依托哈密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与企业交流,助推产业援疆。四是加强人才引育,助力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助推豫哈融合再上新台阶。”

5月23日,在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钛带事业部办公室里,李建康正忙着完善《多项钛带材生产工艺大纲》。

李建康是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为材料加工工程,毕业后在西安工作20余年,长期从事钛材料的开发和应用。2020年,他受哈密市政府人才引进政策所吸引来到哈密,随后成功入职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三年里,李建康和团队工作人员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产品由过去单一的化工设备用钛带卷发展到目前涵盖民用生活制品、3C电子产品、板式热交换、氢能等门类齐全、种类繁多的钛带材产品,产量也由5000吨突破万吨大关,产销量遥遥领先于国内外同行。在此期间,李建康还带领技术团队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目前已有5项得到授权。

李建康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哈密人才引进政策,待遇比较优厚,再加上哈密的能源资源禀赋,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便义无反顾地来到哈密。“公司目前已成为全国首家集钛矿、海绵钛、钛材、钛制品为一体的钛全产业链企业,市场前景广阔。接下来我们会紧盯市场前沿,以市场需求为引导,联合高校、研究院所等机构开发高质量钛合金带材,同时做好新人培养,跟上公司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团队软实力,助力哈密新材料产业升级发展。”李建康说。

号角已吹响,奋进正当时。目前,哈密市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坚持需求导向,主动出击,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引进战略,统筹做好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为哈密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文 | 融媒体中心记者 邢亚丽、王一川

编辑|雷慧

责编 | 张玉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活水”为哈密积蓄高质量发展智力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才“活水”为哈密积蓄高质量发展智力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