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铎讲述自己与书院的故事

在白银市会宁县新庄镇新庄村新庄社,有一个散发着古朴韵味的公益性书院——旭琎书院。2019年6月落成后,书院便成为乡邻和学生读书充电的“精神家园”。书院的创办人名叫李铎,积极推广乡村阅读的他,在2023年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甘肃省首届农民读书节示范活动上,被推选为甘肃省2022年度“乡村振兴阅读推广人”。他用自己的点点微光,传递着阅读的力量。

改造老宅 修建旭琎书院

李铎是土生土长的新庄塬人。作为一名70后大学生,四年前,李铎毅然放弃外地的公职,选择回乡“干点有意义的事”。

在李铎居住的宅子旁,有一院相对独立的老院子,被他改造为旭琎书院。推开拱形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刻有书院名字和释义的仿古影壁。院中的亭台茂竹、小渠流水、鲜花走道与书屋仿古风格的外貌相映成趣,颇有园林小景的意境。

“我爷爷曾是新庄学校(新庄小学和新庄中学前身)的创办者之一。‘旭琎’二字就是他为我们初中时创办的文学社团取的名字,有像晨阳有朝气、像璞玉必成器的寓意。”李铎说,书院沿用“旭琎”二字,也有传承家风及自我激励之意。

2019年6月,占地720平方米的旭琎书院正式落成,内设农家书屋、国学讲堂、书画走廊、“乡愁”实物展厅等。书院藏书3600多册,书画及实物收藏百余件。“对外开放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管是村民还是学生,大家内心都渴望一种精神上的文化力量,而书院正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李铎说。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和学生参与书院的公益文化活动,李铎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陆续设计开展了道塬讲堂、博士进校园、征文比赛、农民读书分享会、学生读书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在丰富大家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把读书的种子植根在每个人的心里。

记住乡愁 挖掘乡土文化

在书院内,李铎特别放置了一方巨石,上刻“记住乡愁”四字。在书院的“乡愁”实物展厅内,摆放了他收藏的50余件马灯、手电、套盒印章、书桌等老物件。

李铎说,回乡创办旭琎书院,是他人到中年后追求传统文化和人生梦想的夙愿,更是对故土的眷恋和执着。他的恩师严学章先生曾为他题过一句话,“出去以后,老讲家乡的故事;回来以后,老讲出去的故事;老了以后,老讲小时候的故事”,这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如今,父亲和爷爷已经过世,留在家乡的亲人越来越少。因此,留守家园、记住乡愁、安放灵魂也是他创办旭琎书院的初衷之一。

近年来,旭琎书院围绕“永远的乡愁”这一主题,举办了校园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分享座谈会、西海道家塬金秋笔会、名画家走访慰问、摄影采风等活动,为新庄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添了的民间力量。

“在办好书院的同时,我还将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文化活动,让乡村文化焕发新活力。”李铎说着,脸上浮现出一抹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笑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万盈 文/图

责任编辑:马和相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