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州晚报

进入夏季,攀升的气温

让“汪星人”“喵星人”容易“情绪中暑”

不再那么温顺乖巧

每年这个时候

猫狗等动物抓咬伤人的情况高发

门急诊患者明显增多

台州市立医院

近期每天新发接诊可达10余例

入夏猫狗抓咬案例增多

每天新发接诊10余例

“小家伙平时很温顺的,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前两天,椒江的陈女士和往常一样在家逗狗,没想到突然被抓,手臂上留下长长的一道血痕。没有耽搁,陈女士对伤口进行冲洗后,到医院注射了狂犬疫苗。

记者从台州市立医院了解到,5月以来,因猫狗抓伤、咬伤就医的案例呈上升趋势,近期每天新发接诊可达10余例,并且多是接触猫狗时不注意发生的,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双臂、小腿、躯干等部位。

“气温升高,猫狗等动物性情变化,狂躁易怒,容易受到刺激。加上夏季市民衣着清凉,皮肤暴露面增多,逗猫逗狗时可能诱发其产生攻击性行为。”台州市立医院急诊医学科王国涛解释道。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

及时接种疫苗很重要

被动物抓伤、咬伤后,市民最担心的就是有无狂犬病的风险。

这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其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临床大多表现为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最后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潜伏期多为1至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的极少

目前国际上没有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

狂犬病一旦发病

死亡率几乎为100%

狂犬病的预防就是“与病毒赛跑”“与死神抢时间”,暴露后处置时间应越早越好。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狂犬病暴露有三个分级。简单来说,一级暴露是指与动物有接触,但皮肤完好,确认接触方式可靠,一般不需要处置二级暴露是指皮肤被咬或有擦伤、轻微抓伤,但没有出血的情况下,在处理伤口后需要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三级暴露是指单处或多处被咬伤,破损的皮肤或开放的伤口以及黏膜被动物唾液污染(比如舔舐),除需接种狂犬病疫苗外,还需接种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蝙蝠咬伤,要按照三级来处理。

“这几年,市民安全意识越来越高,被猫狗等动物抓伤、咬伤后,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做好预防。”王国涛说。

一旦被咬伤或抓伤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现下,养宠家庭越来越多,外环境也存在流浪猫狗,对于这类事件,要懂得如何正确处理。”王国涛提醒。

从源头上讲,必须规范饲养宠物,加强家养狗、猫等宠物的管理,定期打疫苗。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挑逗陌生流浪动物,避免被抓伤、咬伤。

如果不幸受伤,应尽快用肥皂水冲洗被咬伤口15分钟以上,尽量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冲掉。随后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接种狂犬疫苗,不应存在“自家宠物已接种疫苗”等侥幸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病疫苗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按要求规律接种,切不可肆意中断,也不能随意提早接种。其次,接种后必须留院观察30分钟,忌食刺激性食物,忌浓茶、咖啡、海鲜、烟酒等,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泡澡。如果出现发烧、头痛头晕、皮疹、皮炎、肌肉酸痛、注射液部位红肿痛、硬结等过敏反应,也应尽早就诊

作者: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