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坡羊”主要出现在元代散曲中,它是曲牌的一种,专门用来创作元曲。

元曲是一种兴盛于元代的戏曲形式,它结合了音乐、歌唱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山坡羊,具有铿锵且明快的节奏,善于表达人生感叹与世间沧桑,具有很强的共鸣感,深得人们喜欢。

七首《山坡羊》,每首都内蕴着一个鲜活的灵魂,在音符与词句间展现生命的坚韧挣扎、人间的无尽追寻、世事的悲欢离合以及时光流转中的繁华变迁。

作者以深沉而细腻的笔触,将生命百态悉数勾勒,纵然跨越千年岁月,仍能触动人心弦,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箪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元】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草木有情,人有味,我喜欢那青山白云,王安石有诗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与山水作伴的日子快活像神仙,我连做梦都不去梦那富贵功名利䘵。

茅舍一间,院前养鸡喂狗,后院浇花洗石,管他谁兴谁败呢。

我住在陋巷清清静静,看着碧绿生青,洗食新鲜瓜果,粗茶淡饭也是生活,也颇为惬意。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这就是妥妥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曲是要唱给人听的,并要人一听就懂才好。所以,元散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正是本着曲的这一特征,宋方壶的《道情》才把“情”道得那么淋漓尽致,明白无误。

作者开始就说了只爱青山白云,不爱功名富贵,道出一种鄙弃之情。

但是用“一茅斋,野花开”反衬出“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

从《道情》的情感逻辑线上看,此处所道之情,已由对功名富贵的鄙视发展到对政治世事的冷漠。是对黑暗政治的一种否定和反抗。

人生如梦,变幻莫测。我们在梦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追逐着那虚无缥缈的目标。无数个梦境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我们在其中迷失,也在其中找寻自我。

跳出那个包围圈,不贪权势,甘于淡泊,从容不迫,慢条斯里优雅地老去也是一种脱离尘世的闲适生活情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应诏为陕西行台中丞,主持治旱救灾工作。赴任途经潼关的时候,感慨历代兴衰变化,体恤民生疾苦,作了这首小令。

潼关东连峭山,北有中条,西接华岳,外临黄河,点明了地势的险要。

用“如聚”、“如怒”两个生动的比喻,不但使得山川俱活,而且将作者此时为关中大早而忧心如焚,愁聚不散的心情,以及因伤时痛世而生的愤激不平之气融入了景物之中。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潼关是历代帝王将相中原逐鹿的必争之地,这里浸染了无数百姓的血泪,雄关内外屡屡赤地千里,白骨露野。

长安是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的都城,作者西望长安,想到了历代朝代的更替,不免要踟蹰,秦汉王朝兴起时,统治者曾经残酷地驱使人们为他们修建华丽的宫殿。

如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秦汉两代以及无数朝代故都昔日的繁华如今已化做尘土,昔日的万间宫阙一旦倾覆不但埋葬了一代王朝,而且埋葬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任何朝代,不论是帝王霸业的成与败,还是万间宫阙的兴和废,给百姓带来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痛苦。

古往今来,战争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是荣耀,还是痛楚?战争面前,生命脆弱如浮萍,帝王、将相、百姓,任何人都逃不过宿命。

作者厌倦战争,他更像是怜悯众生的佛陀,以悲悯的目光,睨世间万物,感万物之苦。

所谓的江山,本就沾染了无数人的鲜血,那年年岁岁东流的碧水,承载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伤痛。

功名也好,权力也罢,最终都是一场虚无。人们期盼着盛世长存,可是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人,终将化为历史的尘埃。

政治上清醒坚定,不摇不动;管理上清清楚楚,不错不乱;经济上清清白白,不贪不占;人格上堂堂正正,不攀不奢,这才是真伟人,所有的不择手段都是耍流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

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元】陈草庵《山坡羊·晨鸡初叫》

从早晨雄鸡初叫,到黄昏乌鸦不停地聒噪。世上有哪一个人,不在名利场上来回奔波?

作者在上阕以晨鸡的鸣叫,昏鸦的聒噪,来以物喻人,刻画人世间为功名不断争夺的丑态,但是争个你死我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生道路是漫长的,那些渴求功成名就的人奔波干遥远的国都,最终的结果还不是把少年变成了白发老者,白白葬送的是自己珍贵的青春。

山河还是依旧那样,但是昔日的人却因此而变得憔悴了,把精力都耗尽了,这样做又有什么益处呢?

最后一句话虽然没有摆明作者任何观点,但是用青山和人的憔悴作对比,足以引起那些沉迷于功名利禄的人的警醒。

作者以晨鸡的鸣叫,昏鸦的聒噪以物喻人,巧用反问,增添了质问的语气,对世间追求功名不择手段的做法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之情。

一将功成万骨枯!和尚立功怕也是图这寺庙的千载基业香火繁荣。不过都是沽名钓誉,为名为利而已。

荣誉和财富,艺术境界或丰功伟业,都太虚妄,都如鸿毛。尽自己的力量,让父母平静度完残年,直至谢世,这是真正伟大的艺术,是真的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4 —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元】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被焚。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

站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

目光所及之处,一片荒芜,曾经的狼烟滚滚,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

(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作者回顾骊山的历史,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发出“当时奢侈今何在?”这至深的感慨。

过去所有的美好都化为乌有,事非成败,繁花落尽,最终不过都归于尘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5 —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

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再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元】刘致《山坡羊·燕城述怀》

在那层峦叠翠的云山之间,寄托着无尽的深意,对仕途荣华的执着已然消解于无形。

秋风瑟瑟,吹散了追名逐利的眼泪,也让那功名之心如落叶飘零。

归去来兮,不再提及那些尘世纷扰与得失计较。巍峨青山似乎也懂得抚慰人心,以它的宁静与宽广使人沉醉忘忧。

世间万物的得失变化,终究顺应自然规律,皆是天地间的道理所在。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一切所得,或许本是他人的命运安排;一切所失,也许正是我们命中注定。

这淡然洒脱的态度,既是对命运的坦然接纳,又是对自我价值坚守的不移信念。

在这首元曲中,刘致借云山、西风和青山等自然元素,将个人心境与天地之道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

面对人生的起伏得失,诗人选择淡泊明志,以不变应万变,以此达至内心的安宁与豁达。

人出生时,是一块质朴的石块,有棱有角,生气勃勃。在生活无情的打磨中,人慢慢被磨去棱角,变得圆滑而世故。

人生如梦,得失从容。真正感到疲惫的不是那些外在的得与失,却是我们自己那颗患得患失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6 —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

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

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元】赵善庆《山坡羊·长安怀古》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佳作。作者时在长安,见骊山渭水山河依旧,而秦宫隋苑唐阙汉陵已荒芜,因生怀古之叹,作此散曲。

骊山横亘绵延,渭河水环绕秀丽,千年的江山风貌犹存。

狐兔悲鸣,草木萧瑟,劳民伤财的秦宫隋苑已成废墟,巍峨的唐宫汉陵而今又在何处?

作者借狐兔的悲凉与草木的秋色,寓言世事变迁,昔日秦朝宫殿、隋代园林如今只剩下荒芜与恶名,唐朝宫殿和汉代陵墓也已难觅其迹。

群山静默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与沧桑,仿佛在独自哀愁;

而渭河则无声地流淌,见证着时光荏苒,人事代谢。

此曲以山河为载体,抒发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苍凉而又深远的历史情怀,寄寓了诗人对人世繁华转瞬即逝、唯有自然永恒不改的深刻洞察与哲思。

“山,空自愁”——这里的骊山被赋予了情感色彩,仿佛它在为历史上的王朝兴衰、世事变迁而独自哀愁。

实际上,山并不会真的有情感,而是诗人借山的永恒存在与历史的短暂更迭形成对比,表达出对昔日辉煌已逝、一切终将归于沉寂的悲凉情绪。

“河,空自流”——渭河一如既往地流淌着,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起与衰亡。河水奔腾不息,却无法改变那些曾经烜赫一时的皇朝最终成为过眼云烟的事实。

时间的流逝和岁月无情,寓意着无论人事如何更替,大自然始终按照其固有的规律运行,唯有江山永存,而人的功名利禄终究是过客般的短暂。

功名不求盈满,做人恰到好处,见好就收,如此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7 —

南山空灿,白石空烂,星移物换愁无限。

隔重关,困尘寰,几番肩锁空长叹。

百事不成羞又赧。

闲,一梦残。干,两鬓斑。

——【元】曾瑞《山坡羊·自叹》

曾瑞,根据《录鬼簿》记他“临终之日,诣门吊者以千数”,可知他当时已有盛名。由他于志不屈物,不解趋附奉承,所以终身不仕,优游市井之中,赖江淮一带的熟人馈赠为生。

南山的光辉在时间长河中显得徒然灿烂,而白石也在岁月侵蚀下逐渐磨损。

星辰移动、万物更替,这种永恒而又无情的变化过程引发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哀愁。

感觉自己被重重关山所阻隔,被困在这世俗红尘之中,多次感到肩负着无法解脱的压力,只能空自长叹。

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觉得诸多事情都未能如愿以偿,对此感到既羞愧又惭愧。

“闲,一梦残。干,两鬓斑。”这里的“闲”字可能是表达一种内心的无奈与落寞,如同破碎未竟之梦一般;“干”则可能指生活的艰辛与耗竭,导致两鬓斑白,进一步刻画出诗人饱经沧桑的形象。

面对时间无情、世事无常所产生的失落、困惑、挣扎与无奈的情感,并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映射出对生命短暂和命运无定的深刻体悟。

元代风行的避世——玩世哲学使得曾瑞将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现实虚无掉了,这一悲剧似乎也就不存在了,实际上这不过是他自我麻醉的梦境,一旦梦醒,内心的痛苦就再难抑制而倾泻以出了。

作者即借春秋时代宁戚的典故感叹自己生不逢时,纵然有济世安邦的才略和凌云的壮志却无处施展,只能混迹歌台酒肆,消磨志向,聊以解忧。

但是沉醉终究有一醒,“一梦残”时,发觉“物换星移”,自己已是两鬓斑白,却仍是“百事不成”。

虚度光阴和一事无成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才不会让自己留有遗憾。

人生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去追求。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些都是我一直忽视的珍贵宝藏。

或许,我应该放慢脚步,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去珍惜那些陪伴在我身边的人。

不再为了追求名利而盲目奔波,而是脚踏实地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