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为了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县管校聘改革的核心要素也就是教师交流轮岗已经向纵深化发展,而且国家层面也已将最初的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转变为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化。这种均衡化向优质化的侧重点的转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否则就会严重偏离改革的初衷。

2019年12月初,教育部表示,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已有23个省份明确了“县管校聘”的实施路径,教育部将大力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指导和鼓励各地深化探索并将强化督导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将于2020年全面推广实施并在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得到正式确认。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从先前试点和现在已经实施的地方所采用的情况来看,实现并促使教师交流轮换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三轮竞聘上岗,这是各地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虽然竞聘上岗打破了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而且有的地方是通过三轮竞聘实现竞聘上岗的双向选择,但最后却将落聘落岗的教师异地流动到城乡缺编的薄弱学校,这跟县管校聘实施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结果只会让强校更强,弱校更弱。

二是强制性交流轮换,这应该是在三轮竞聘上岗执行时出现重大障碍难以继续而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教师交流轮换用行政手段强制执行,有的地方自行发布文件,老师在某个学校任教到了一定的年限就必须轮换学校,这在实践层面上是存在缺陷的,因为交流轮换的未必都是优秀教师,一旦出现强制性要求就可能产生矛盾。

三是主动申请交流轮换,有些地方采用给予上调一级工资和年度考核加六分的特殊优惠手段激励老师们主动提出申请。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交流轮岗的主动权给了教师,似乎交流轮换执行起来难度要小些,但能保证老师们都能积极主动申请吗?都是申请到薄弱学校吗?实际上,这些可能性很小或者说几乎没有!

四是教学成绩末位淘汰,这是最容易操作也是最简便的方式,让老师们有一种有苦还说不出的味道,更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极不合理的方式,一旦成为教师竞聘上岗的主要依据,必然会让老师们视成绩为目标,也必然会让老师们不惜以加大学生负担为代价来取得好成绩,这跟一直要实现的“学生减负”目标任务是完全相悖的。

五是举行竞聘演讲会,很多地方在综合考核当中添加了竞聘演讲这一环节,而且要求全校老师都必须参加竞聘演讲会。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所有老师大致相同的要么是表决心要么是忆过去的演讲内容能识别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优劣吗?实际上,这是一种花架子而且还不切实际的方式,更是无法解决核心问题的选拔方式。

以上所说的五种情况都与县管校聘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看看下面这个文件规定就知道了。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规定: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对照这两个比例尤其是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就可以看出,教师交流轮岗不是现在很多地方推行的将竞聘落岗的教师异地交流到乡村薄弱学校使得城区强校更强以及乡村薄弱学校更薄弱而是将城区优质学校里的优秀骨干教师选派到乡村薄弱学校这一真正的方式以真正实现城乡师资力量均衡优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