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在延期两天后,2024年5月23日深夜,深圳洪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325.SZ,下称“*ST洪涛”)终于发布了关于对深交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就市场关注的股权转让进展进行说明。

公告指出,深圳市招金金属网络交易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招金”)、海南东方招金矿业有限公司(下称“海南招金”)此前中止尽职调查,并非中止合作、也非终止合作,而是他们在综合考虑到公司司法重整工作的推进情况后调整了投资策略,改为以产业投资人意向方的身份参与上市公司重整,且深圳招金暂不参与。

记者留意到,围绕与深圳招金、海南招金的股权转让事项,*ST洪涛在年内已经连续收到深交所三份关注函。而在关注函中,深交所对股权转让交易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矛头直指*ST洪涛是否为了规避退市而炒作股价。

公告发布后的5月24日,虽然A股市场大幅下跌,但*ST洪涛却放量大涨并在盘中多次冲击第7个涨停板,但最终以2.65%的涨幅报收。

5月24日收盘后,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处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前段时间公司股价确实是出现连续多天低于1元/股的情况,存在面值退市的风险,但现在已经涨回来,站稳在1元/股之上了”。

三份关注函

头戴“华为重要基建核心优质供应商”光环的*ST洪涛,在上市初期曾有过一段辉煌日子:从2009年至2015年,其每年归母净利润均呈现正增长,二级市场股价亦备受追捧,总市值于2015年6月曾达到250亿元左右。

但其后受跨界职业教育受挫等因素,*ST洪涛的业绩逐年下降,不但2020年至2023年连续4年亏损,更是出现大量债务逾期无法偿还的情况。2024年1月29日,债权人之一的惠州市中和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惠州中和”)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深圳中院”)申请对*ST洪涛进行重整。1月29日至2月2日,*ST洪涛股价出现连续跌停,一度探低至1.07元/股,逼近面值退市红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ST洪涛的实控人刘年新开始寻求通过股权转让引进新实控人,从而达到“改善公司现状,带领公司走出困境”的目标。2月4日晚,*ST洪涛发布公告称,刘年新于1月31日与深圳招金、海南招金及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该次股权转让的交易价格高达1.52元/股。同时,若股权转让完成,*ST洪涛的实控人将变更为深圳招金和海南招金的共同实控人欧阳勇。

公告发布后,*ST洪涛的股价出现连续涨停走势,并于3月14日摸高至2.11元/股,短期涨幅巨大。但由于拟定的交易价格过高,深交所质疑该次股权转让交易的真实性,分别于2月5日和3月1日两次向*ST洪涛发出关注函,要求其就“是否存在炒作股价、规避退市的情形”“股权转让交易的具体进展”等一系列情况作出书面说明。

但*ST洪涛并未按规定如期进行回复,而是以挤牙膏的方式一点一点回应,直到3月16日才完成了对深交所两份关注函所提问题的全部回复。而3月16日的回复公告显示,深圳招金、海南招金在综合考虑*ST洪涛重整工作的推进情况后,已“中止尽职调查工作”。

二级市场上,*ST洪涛的股价亦提前两天于3月14日放量冲高见顶,其后成交量迅速萎缩,股价更是一跌再跌,并于5月15日最低跌至0.84元/股,重新陷入面值退市的困境。

但在5月15日当天的业绩说明会上,刘年新透露其与深圳招金、海南招金签署的《框架协议》仍然有效,双方继续保持了密切沟通和接洽,对合作的相关细节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并希冀通过与招金的深度合作做大做强公司主营业务。

该消息一出,*ST洪涛的股价立即连拉6个涨停板,虽然5月24日冲击第7个涨停板失败,但凭借短期40%的涨幅,退市危机似乎暂时得以解除。

由于刘年新5月15日的表态和*ST洪涛3月16日的回复公告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深交所于5月19日向*ST洪涛发出了年内第三份关注函,要求其就披露的内容是否存在前后矛盾等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并指出截至2024年5月17日,*ST洪涛股价连续6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存在面值退市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深交所关注该公司高管人员“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市场操纵、非公平披露信息或借信息披露炒作股价等情形”。

上述第三份关注函的回复日期本应是5月21日前,但*ST洪涛在5月23日深夜才发布了相关的回复公告。

招金入主?

在5月23日晚的回复中,*ST洪涛就此前深圳招金、海南招金中止尽职调查一事进行了特别说明,称“中止尽职调查,并非中止合作,也非终止合作”。公告同时表示,实际上深圳招金、海南招金对公司进行了两次尽职调查,在第一次中止后不久,便于4月12日至4月26日围绕重整预案相关内容展开了第二次尽职调查,并已完成。

公告同时称,在3月16日至5月15日期间,双方已进行了三次沟通接洽。其中,4月11日和5月14日,刘年新、欧阳勇等人两次在洪涛股份大厦22楼会议室就如何实现“管理人申请协商确定重整投资人”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并确定了深圳招金暂不参与。4月23日,在深圳中院召集的司法重整会议上,海南招金表达了其成为*ST洪涛重整产业投资人的意愿。

该份回复公告发布后,虽然5月24日A股市场整体大幅下跌,但*ST洪涛却放量大涨并多次封住涨停板,但最终以2.65%的涨幅报收。

记者注意到,市场之所以高度追捧*ST洪涛此次股权转让事宜,或许与*ST洪涛在2月4日晚的公告有关。在当晚的公告中,*ST洪涛称深圳招金是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招金集团”)子公司,海南招金是中国领先的黄金生产商和中国最大的黄金冶炼企业之一。这一信息很容易让市场误以为是招金集团这家国有公司要入主*ST洪涛。

在*ST洪涛2月8日回复深交所的公告中,曾明确指出“若收购顺利完成,上市公司的间接股东具有国资背景”。记者查阅天眼查平台信息发现,深圳招金成立于2004年,最初的大股东确实是招金集团(出资占比95%),但经过多次股权变更后,从2011年起,招金集团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33.33333%。海南招金同样成立于2004年,股东情况方面,招金集团旗下的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01818.HK,下称“招金矿业”)持股比例为25%。

根据相关公告,深圳招金和海南招金的实控人是欧阳勇。记者通过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等网站发现,2019年和2021年,海南招金和招金矿业曾两度对簿公堂,案由是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紧接着2022年,深圳招金和招金集团也对簿公堂,案由则是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5月23日晚的公告,只有海南招金表达了要成为*ST洪涛重整产业投资人的意愿,深圳招金暂不参与。天眼查平台信息显示,海南招金的注册资本仅580万元,被标注为小微企业,与此前“中国最大的黄金冶炼企业之一”的公告介绍似乎大有出入。

卖资

在相关公告中,欧阳勇入主*ST洪涛的目标是“抓住黄金行业升级转型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机遇,共同缔造国内贵金属消费市场顶尖品牌”。然而,记者注意到,*ST洪涛自成立以来其主营一直是高端建筑装饰行业,从未涉足贵金属领域。

那么,欧阳勇究竟看中了*ST洪涛哪方面的优势呢?如果其成功入主,*ST洪涛原有的主业又何去何从呢?由于通过公开联系方式无法和海南招金取得有效联系,5月24日,记者致电*ST洪涛董事会秘书处进行咨询。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海南招金进来的话,将会引入黄金这一块的业务,届时公司究竟是双主业格局,还是多个主营业务中侧重于黄金,这些暂时未定。

“虽然我们此前一直没涉足贵金属这方面的业务,但由于公司自身拥有一些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可以作为配套使用,从而助力国内贵金属消费市场顶尖品牌的缔造。”上述工作人员称。

有市场人士向记者指出,虽然*ST洪涛现在面临退市危机,但它自身的底子并不太差,拥有高达25.32亿元的应收账款,以及估值超过百亿元的产业园、办公楼等,这些都应该是吸引欧阳勇入主的原因。

“比如观澜产业园、洪涛股份大厦等,估值都以10亿元为单位,是挺不错的优质资产。”上述市场人士表示。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发西路28号的洪涛股份大厦(即刘年新和欧阳勇多次会晤商谈的地点),是*ST洪涛于2016年购置的产业,并曾一度作为其总部办公大楼,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5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洪涛股份大厦进行实地探访。据物业工作人员介绍,*ST洪涛已将其中的4层楼出租给某中介公司,再由中介公司转租给客户,“出租率挺高的”。

根据*ST洪涛2月8日的公告,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一定量的办公楼、别墅、住宅、厂房和土地使用权,其中金额较大且优质的资产有4项,分别是观澜产业园(价值约69亿元)、洪涛股份旧总部大楼(价值约20.50亿元)、洪涛股份大厦(价值约10亿元至15亿元)、天津产业园(价值约6.80亿元)。

*ST洪涛表示,由于购买时间较早,上述资产涉及的土地及房产均有所增值,增值部分未在账面体现,账面价值与市场公允价值存在较大差异。必要时,公司会选择将优质资产进行出售。

记者粗略框算,仅上述4项资产其价值便已超过106.30亿元。那么,在当前的情形下,该公司有否考虑将部分资产出售,从而解除退市风险呢?毕竟,根据相关公告,该公司的总负债才52.51亿元。

对此,*ST洪涛董事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确实有这个打算,并在寻求买方,但“由于这些房产的金额相对比较大,再加上近期楼市行情也不太好,所以并非那么容易就能够找到买方”。

记者留意到,深圳中院官网已于5月23日15时宣布,广东君信经纶君厚律师事务所已成为*ST洪涛预重整案的一级管理人。那么,按照重整过程走下去,公司退市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呢?

对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其实是面临两个退市风险:第一个是公司2023年年报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这种情况下,就要看2024年年报是否会继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如是,那就会退市;第二个就是面值退市风险,如果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就会触发面值退市。

“前段时间,公司股价确实出现了连续多天低于1元/股的情况,存在面值退市的风险,但现在已经涨回来,站稳在1元/股之上了。”上述工作人员如是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永勤经济观察报记者

深圳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创投公司等等),以及华南区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