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初夏的黄山市黟县碧山村,田园秀美、山林翠绿,鳞次栉比的徽派古建筑与远山晨雾相互映衬着。一大早,拜年山有机农场的主人郑涛与他的小伙伴们迎着朝阳在基地里有说有笑地劳作着。

深耕土地有希望

郑涛是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蔬菜盲盒的创意起源于2021年7月,当时父母种的蔬菜成熟了,家人吃完后还有很多结余,我就发了一条朋友圈‘七月小菜园,蔬菜随心配’,结果收到了好多想要购买的评论。青椒、黄瓜、茄子、土豆……当日我就把各种时令蔬菜随心搭配打包发送,第一份‘蔬菜盲盒’就此诞生。”5月24日,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个皮肤黝黑,表情略显羞涩的新农人笑谈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涛和他的“蔬菜盲盒”

碧山村的萝卜远近闻名,郑涛便提出了“萝卜计划”这个创业思路。几年间,郑涛的种植规模逐步在扩大,从最开始的自家小菜园,到现在拥有周边农户种植覆盖面积百余亩,把这种看似没有市场的“蔬菜盲盒”转战线上卖到畅销,郑涛一次次从跌倒中爬起来,当初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现在的“土专家”。如今,郑涛的“萝卜计划”淘宝店每周发货400单左右,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源,并入选“淘宝神店榜”,好评如潮。

依托黟县环境、土壤的天然优势,郑涛的土种蔬菜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我父母是一辈子的农民,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现在是我农场里的‘一号主力军’,但是仅靠他俩种植,产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郑涛积极与周边农户展开合作,根据标准向农户收购,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共同增收。虽然每户种的量不多,但一年四季,蔬菜交替生长,积累下来的总量也算可观。“周边村子的农户都可以把家里种的蔬菜卖给我,我们也会按市场价进行收购,基本上一年也可以户均增收6000元左右。”2023年,郑涛的有机绿色蔬菜销售超14万斤。

“2023年8月,随着黟县人民政府公布、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颁发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州酱菜制作技艺证书,我们淘宝店的酱菜产品也启用了新的包装,大家在购买蔬菜盲盒的同时也会带着选购一些农特产品,我的‘萝卜计划’生意越来越好了。”谈及未来,郑涛信心满满,“你们看,我又种了果树,还养了鸡,以后来农场采摘的人更有口福咯,这一片土地真是充满希望啊!”

农场来了新农人

2021年,还在杭州旅居的自媒体博主初秋第一次来到黟县碧山村,此处看得到的“依依墟里烟”,听得到的“鸡鸣桑树颠”……一切的一切总让她觉得仿佛身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年山”里的新农人

初邱是“萝卜计划”的第一位会员,在杭州旅居期间多次点单“蔬菜盲盒”。“我觉得他的蔬菜吃起来非常的有菜味,和超市里买的不一样,当我了解到他就是在碧山种地,并且有一个‘萝卜计划’,我就十分的好奇,决心下次去碧山的时候一定要去他的菜园子看一看。”经过杭州与碧山的多次往返,初邱与先生把碧山定为下一个旅居地,不仅因为碧山悠然自得的生态环境,更因与郑涛的志同道合,决心一起发展乡村田园综合体。

2024年3月,初邱夫妻俩正式旅居碧山,与郑涛成了乡建合伙人。在碧山的日子里,初邱与先生每日与郑涛一起“开疆扩土”,悉心照料着每一寸田地。随着流量爆单到趋于平稳,三位有志青年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前进。“‘萝卜计划’很远大,三产融合,做长三角的后菜园,频频获奖,报道不断,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牛皮吹出去了,这让我们很着急去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但农业项目落地就如同种下去的种子,要默默耕耘、默默等待。”

在等待的过程,应届毕业生小玲的加入又为这个团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的工作就是用镜头记录我们农场的点滴,今天种了黄豆,明天又养一些鸡,我们‘拜年山’公众号就是我在写,初邱每期都在追。”00后小玲的家在农场就能远眺见,她表示,与其毕业留在大城市,她更喜欢留在家乡,与白墙黑瓦做伴,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新时代的青年,既是逐梦人,也是圆梦人。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基层广阔天地成为新农人逐梦花开的沃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多点开花助振兴

2024年3月,黟县碧山小学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在拜年山有机农场挂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菜园里的社会劳动实践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常吃的黄豆是怎么种出来的吗?”5月24日,在碧山小学校长姚伟民的带队下,该校三年级劳动实践课堂搬到了“菜园”。

翻土、拉线、挖坑、播种……在郑涛与小伙伴们的带领下,同学们拿起锄头,在这片土地上,乐此不疲地耕耘着,劳动的快乐嵌在一张张纯真的小脸上,荡漾在热闹的农场里。“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做做会更能干’的理念,坚持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让孩子们体验农事劳动,感受农耕的辛劳,才能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姚伟民说道。

“‘黄豆的一生’小菜园是按照每个班级独立标牌的,每个阶段同学们都需要自己来到小菜园打理,平时我们也会帮忙管护,到成熟时他们也可以自己采摘带走。”郑涛表示,“接下来,我们准备走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一产有机农产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二产打造徽州酱菜非遗传承基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三产继续打造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并围绕蔬菜产业,打造体验观光旅游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晨雾中的碧山田园风貌

乡村值得等待,也值得期待。随着像郑涛一样的青年回到农村,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创新的“新农人”队伍正在逐渐发展壮大,在智慧赋能之下展示着农业发展的另一面,黟县这片土地上涌动着新的希望。(潘祯祥 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