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没有变

树还是那样的绿

石板路还是弯弯曲曲”

时隔5年,81岁的美国友人

霍普•贾斯特曼(中文名贾和普)

再次来到中国

第二十四次踏上古蜀道

 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位美国友人的蜀道情缘

自2001年第一次踏上古蜀道以来

20多年间,贾和普多次来到中国

用脚步感知古蜀道的魅力

并通过出版书籍、开通网站和拍摄纪录片

向全世界推荐古蜀道

成为宣传中国古蜀道历史文化的国际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见证

从“蜀道难”到“蜀道畅”

中国四川广元市剑阁县

翠云廊古蜀道

阳光洒在高大繁茂的树冠上

透过枝叶在石板路上投下明暗交织的光影

远远走来几位老人

一头白发的贾和普走在最前面

再次重走古蜀道

她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欣喜

“每次走上这条路

都像是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里穿梭

总觉得看不够”

作为中国历史上

连接中原与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古蜀道是一条

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翻越秦岭

经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古代交通通道

距今超过2300年历史

3月15日,贾和普从剑阁县普安镇启程

开始了她的第二十四次古蜀道之旅

一路途经 翠云廊、剑门关、昭化古城等地

行程超过300公里

古蜀道上,贾和普走走停停

或是拍摄新的路标

或是向当地朋友请教地名细节

又或是给身边的美国朋友介绍

古蜀道文化和中国历史

“你们看这里,起初这里是平整的

并没有马蹄凹痕,随着不断有马踩过

日积月累,这个凹痕就慢慢形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次行走古蜀道

都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和感动”

回忆起这些年行走古蜀道的故事

贾和普思绪万千

“从前,我会沿着土路走

有时候雨后的路太过泥泞

遇到岔路就容易‘迷路’

慢慢地,我发现古蜀道旁的古树

可以帮助我辨别方向

只要朝着有古树的方向走

就能找到正确的路

后来,古蜀道铺上了平整的石板

我再也不会‘迷路’了

现在就更好了

古蜀道旁设置了各种指示牌

还修建了可以喝茶、休息的驿站

这条古老的道路变得更加有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贾和普的古蜀道记忆中

古树是很重要的存在

沿着曲折的石板路

两侧都是遮天蔽日的古树

“随便一棵就有上千年的历史”

这里是目前中国

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

人工行道古树群

现存古树7803株

其中古柏7778株,平均树龄1050年

在古蜀道

植柏护柏的传统古已有之

代代相传

如今,每一株古树都有“身份证”

游客只要打开手机

就可以得知它的品种、树龄、生长状态

保护模式、巡护交接记录等信息

“这些古树之所以保护得这么好

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

比如,当地在修路、修隧道时

都特意避开古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远处,西成高铁线上

不时有列车呼啸而过

2017年底,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时速可达250公里

秦岭天堑一夕贯通

“蜀道难”成为历史

2018年4月

贾和普第一次乘高铁从成都抵达剑门关

“在中国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里

他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现在,从成都乘高铁到剑门关

只需要一个多小时

如果李白再来古蜀道

他一定会写出不一样的诗句”

古蜀道旁

1956年通车运营的宝成铁路

2011年通车的京昆高速公路广陕段

2017年全线通车的兰渝铁路

以及汇入长江的嘉陵江航道纵横交错

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一支支铁路线

连通巴蜀大地

曾经古老的出川门户广元

如今已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贾和普与同伴分享着

自己多年来在中国的见闻

感叹着当地

从“蜀道难”到“蜀道畅”的飞速变迁

“我对这条路,这段历史

这种文化传承力量的热爱从未消退”

一路上,贾和普多次重复这句话

在她看来,古蜀道不只是诗句里的文字

博物馆里的展品

还是可以感知、触摸到的真实存在

也是中国发展变化的生动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热爱

从“蜀道迷”到“蜀道通”

贾和普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她和古蜀道的缘分始于大学时代

上世纪60年代

在美国曼荷莲女子学院

攻读艺术史的贾和普

选修了中国艺术课程

1963年,在一次跟随老师

去波士顿参观展览时

唐代李昭道的名画

《明皇幸蜀图》吸引了她

直插入天的岩壁

悬空突出的栈道

曲折迂回的小路

群峰竞秀的中国蜀地山水跃然纸上

“那个场景太美了!

我好奇那样的景致是否真实存在?

画上的几行中国书法潇洒飘逸

虽然读不懂

但我从此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并开始学习中文”

2001年,贾和普偶然读到一篇

介绍中国古蜀道的文章

一张栈道的配图让她确认了

李昭道画中所描绘的千年古道

至今依然存在

她立刻萌生了亲眼去看看的想法

不久后,当时58岁的贾和普远渡重洋

来中国寻找那条画中的路

“我原本计划先乘坐公交车到当地

再继续打听如何走

结果一不小心直接‘闯’进了古蜀道

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心脏仿佛都停跳了一拍”

尽管时隔20余年

贾和普对当时的激动之情仍记忆犹新

“我仿佛走进了那张

让我神往已久的中国传统山水画

脚下真真切切踩着的

是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古蜀道

我总觉得,自己与古蜀道

有一种奇妙的联系

仿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旅行并不是贾和普

第一次到访中国

1996年,她曾到中国

游览过长城、黄山峨眉山

许多享誉世界的风景名胜

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

“但我一直都渴望

探索中国更多的自然风光

探寻更多不为人知的

中国历史和文化故事

5年后,这个心愿在古蜀道实现了”

一段奇妙的旅程就此开始

贾和普开始一遍遍地

带家人和朋友来中国

以广元市剑阁县为中心

在古蜀道不知疲惫地行走、探寻

“如果说第一次走古蜀道是出于好奇

那么此后的20多次则是出于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返回美国费城

贾和普都会将行走古蜀道的照片冲洗出来

并编号珍藏

这些资料清晰地记录了20多年来

她镜头下的古蜀道变迁

“古蜀道是这样美

这样充满历史和文化的痕迹

我应该把它介绍给更多美国人

让更多人了解古蜀道

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

从2003年起,贾和普几乎每年

都会花2—4个月的时间到中国行走古蜀道

从陕西西安到四川成都,再到四川广元

许多地方留下她行走、记录的身影

2007年,贾和普撰写的英文书籍

《中国古蜀道行走指南》

在美国出版

这本436页的书籍

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古蜀道的风貌

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大到具体路线,小到食宿费用

生动、细致的内容

让前往古蜀道的外国游客有了“锦囊”

除了写书,她还建立网站、举办展览

“我要努力把古蜀道历史文化

推介给更多人”

从“蜀道迷”变成“蜀道通”

贾和普倾注了多年的时间和心血

如今她已是一名

推广中国古蜀道历史文化的国际使者

“古蜀道古老而又生动,穿越千年时光

如今依然生机勃勃

就像中华文明一样

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在母校曼荷莲女子学院的一场演讲中

贾和普饱含深情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友谊

从“一人行”到“众人行”

这次重访古蜀道

贾和普是和9位同伴一起来的

同伴中有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友人

也有被古蜀道吸引主动联系她的陌生人

他们中年龄最小的68岁,最大的82岁

来自美国华盛顿特区

西雅图、纽约等多个城市

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第一次踏上古蜀道

“我想对古蜀道说声谢谢

感谢它能让我欣赏到如此美丽的风景

让我有机会追溯并感受到

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内涵”

贾和普的好友芭芭拉·克洛维尔说

这不是贾和普第一次“带团”走古蜀道

2015年,广元市广播电视台

根据贾和普的经历

拍摄了纪录片《蜀道使者》

在海外视频网站发布后

许多国际友人对古蜀道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们联系上贾和普,与她相约结伴同行

“在我重走古蜀道的过程中

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朋友加入进来

我们还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

大家互相交流、分享体验,非常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4岁的刘纪汉祖籍四川内江

在美国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先后回过四川5次

但从未踏足过古蜀道

他的妻子看到

贾和普行走古蜀道的报道后很激动

通过网络地址联系上贾和普

夫妻俩一起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活动

走在古蜀道上

刘纪汉每每

被那些青石板路和参天古柏所吸引

“下一次如果有机会

我还会带着家人、外国友人

再来重走古蜀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9日,剑阁县授予贾和普

“剑门蜀道国际旅游终身推介大使”称号

以感谢她在研究古蜀道历史

宣传古蜀道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这也是当地颁出的第一个

终身推介大使称号

“我很开心也很自豪

未来我还会继续重走古蜀道

介绍古蜀道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蜀道”

数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研究

贾和普对中国的热爱愈发深沉

这份热爱也影响到她的家人、朋友

贾和普的丈夫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

儿子马克在大学

选修了中国文化相关专业

小孙女伊丽丝也经常跟着她

唱中文歌、写书法

“我计划在有生之年

每年都来古蜀道走一走

希望更多美中青年人可以加入其中

我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里

参与保护这里

让古蜀道焕发新生机”

2015年到访古蜀道时

贾和普曾亲手栽种过一株小柏树苗

如今这棵柏树

已经长得比她还高出许多了

这次古蜀道之行中

她又和美中友人一起

种下了两株柏树幼苗

“我和朋友们约好了2025年再在此相会!

未来,我期待古蜀道成为

连接美国和中国民间交流的桥梁

希望古蜀道故事

能够成为美中人文交流

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的

一片闪闪发光的绿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责编:刘赫、侯露露、韩硕, 实习生:张沥芝、闫晓宇

摄影:宋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