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长11.7%、新增产能10万千升,7家酒企在贵州白酒产业利润占比98%……这是去年贵州白酒呈现的发展态势。

5月27日,以“守正创新共护贵州白酒品牌,凝智聚力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为主题的2024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在茅台镇召开,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现场留意到,由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编制的《2023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会上正式发布。

《报告》认为,去年是贵州白酒产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之年,贵州白酒行业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整体来看行稳致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集群发展,贵州酱酒原产地主产区优势更加凸显;梯次并进,企业发展质量更优;终端为王,营销改革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的成果。

不过《报告》也提到,今年白酒行业面临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行业弱周期,预计名酒企业会持续控量挺价,地方酒企危与机并存,中小酒企代加工量减少、基酒交易量下滑,转型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贵州白酒企业整体营收增长11.7%,利润在行业占比降至37.3%

《报告》内容显示,2023年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30.4万千升,同比增长6.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

具体到企业来看,去年贵州白酒主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以贵州茅台为引领,贵州习酒、国台、贵州珍酒、金沙、董酒、钓鱼台及小糊涂仙的产值,占了贵州省白酒的89.7%,利润占该省白酒的98%,成为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除了主要企业外,去年贵州中小企业规模实力持续提升。《报告》显示,去年贵州全省规模以上中小白酒企业达到170户,其中仁怀酱香酒、无忧、金酱、糊涂酒业、肆拾玖坊、酣客君丰、夜郎古、恒昌烧坊、怀庄、文中、五星、国威、人民小酒、酒中酒等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力军”;贵酒、安酒、贵州醇、青酒、匀酒、平坝、湄窖等贵州老牌名酒积极寻求发展机遇。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报告》认为贵州白酒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其中利润率下滑是显著表现之一。根据《报告》数据披露,去年贵州全省规模以上亏损白酒企业达到93户、亏损额达到11.7亿。其中,由于竞争加剧,企业营销成本上升,加之价格倒挂因素,2023年贵州全省白酒利润下降10.4%,在全国的占比从43.9%下降到37.3%。

除了利润率下跌外,《报告》同时指出,贵州白酒产业出现了分化发展加剧、结构性矛盾突出;库存高企、价格竞争激烈;创新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动能转换有待提速。

此外,小微企业的规范发展也在2023年取得了阶段成效。《报告》指出,去年仁怀市白酒生产小微企业(作坊)从1770户减少至855户,但与此同时,产能进一步获得优化,去年贵州实施酱酒产业项目83个,简称投产23个,新增产能10万千升。产区规模化进程加快,茅台酒产区、茅台镇传统优势产区、仁怀集聚区、习水集聚区、赤水河流域特色产区(四区多点)区域面积达到218平方公里。

行业变局下酱酒仍有活力,优势产区“链主”企业或持续收益

业界分析认为,今年在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下,饮酒人群需求和偏好变化的背景下,白酒行业正在面临较大的变局,而在今后,行业不应对全国白酒行业回归高增速盲目乐观,固根本、稳预期、防风险将成行业当前的主要基调。

对此,《报告》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计名酒企业会持续控量挺价,部分名企涨幅或超预期回落;地方酒企危与机并存,部分酒企将乘势而上,部分酒企走势不确定;中小酒企代加工量减少、基酒交易量下滑,转型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针对2023年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及2024年整体行业态势,《报告》也作出了整体预判:今年全国白酒市场以大型酒企为主导,中小企业为辅助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行业周期属性弱化,存量竞争加剧,分化持续加大,“产区-企业-名酒”相辅相成,优势产区、链主企业、品牌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在上述整体研判的基础上,《报告》对贵州白酒产业未来发展的“五大”发展趋势作出研判:第一是贵州仍是最具发展活力的白酒产区;第二是酱香白酒仍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品类,预计到2025年,全国白酒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其中酱酒可超过3000亿;第三是理性消费成为白酒市场的重要趋势;第四是品质品牌始终是白酒企业制胜的关键;第五是国际化是白酒产业重要的发展领域。

基于此,《报告》对贵州白酒产业今年的发展给出了对策与建议:一是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巩固提升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水平;二是要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重点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走“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推动现有产能向优质产能转换,推动形成高中低品牌并存、大中小企业并进的发展格局。

南都湾财社记者 贝贝 发自茅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