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达信可能是新中国最早一批不生孩子的老人,69岁时因无力养老,通过抢劫入狱。

几经波折终于被警方抓获,在被判刑2年后却直呼判得太轻,监狱在他看来堪比天堂。

出狱后,付达信被侄子送到敬老院,他住了一年就离开了,直言不如监狱条件好。

如今多年过去了,已经80多岁高龄的他过得怎么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次抢劫

2008年8月,付达信在广西一废品回收站前高兴地笑着。

他终于靠捡废品攒下了足足一百元钱,随后买了一张去河南郑州的火车票。

在火车上的几天时间里,他靠着藏在破布包里的冷馒头充饥。

多年来,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已经2年没吃过肉的他仍然心存渴望。

这一次,他正是想要吃肉才不远千里去到了北方。

由于卖废品的钱用完了,付达信又不得不在河南郑州继续捡破烂。

随后的几天里,他有钱就买票,没钱便逃票,一路辗转到了天津,最终才到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8日,下了火车以后,付达信在北京火车站附近的超市买了一把水果刀。

随后他回到了火车站,蹲在站前广场的一个角落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伺机而动。

下午1点左右,一名手持200元现金准备买票的中年妇女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

付达信见对方身材瘦弱,便跟着她来到了售票大厅。

此时大厅里的人不算少,仅妇女排的这一列队伍前面就有20多人。

付达信走到妇女身后,拿出水果刀威胁着,从她手中抢走了100元钱。

原本以为,遇到这样突发的抢劫,女子会被吓得大叫,谁知妇女不敢出声,分明是觉得自己的命比100元值钱多了,生怕发出一点儿声音激怒了罪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妇女不仅没有尖叫着喊人,反而从容地转过身继续排队,就好像在说:“我不叫人抓你,你别怕,快跑吧。”

付达信很无奈,收起了水果刀和抢劫到的100元钱走出了售票大厅。

他继续蹲在广场的角落里,心里郁闷地想着,是不是自己长得不像抢劫犯。

由于第一次抢劫的金额比较小,付达信觉得这就算被抓住了也判不了多少年,于是决定找一个看上去比较有钱的人实施抢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午2点,一名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孩挎着一个小包出现在广场上。

女孩名叫阿芳,是一名大学生,当付达信把她堵在花坛边上喊出“把你的包给我”的时候,她还以为对方是在开玩笑,或者是认错人了。

随后,阿芳就若无其事地跑开了,如果付达信先喊出“抢劫”,恐怕就不会遭遇接连的失败了。

看到自己被无视以后,付达信十分恼火,立刻追了上去,掏出了水果刀。

“女娃儿,把你的包给我!”这次付达信带了几分火气,一边愤怒地喊着,一边开始抢包。

可是女孩非常大胆,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包和里面的东西很值钱,说什么也不肯松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达信这时不气反笑,女孩又是拼命抵抗,又是大喊大叫,这正合他的心意。

于是,他抬起手中的水果刀,做出攻击的动作,准备先把包抢到手。

女孩果然被吓住了,一声尖叫之后,手上顿时没了力气,挎包也一下子被夺走了。

可是付达信抢到包以后却站在原地,似乎一点儿也没有逃跑的意思。

旁边经过的一个小伙子听到了动静,立刻上前制止,周围的不少人也前来帮忙,还有人找到了就近的巡逻警察。

付达信本身只有一米六的身高,平时连肉都吃不起,体重不足100斤,很快就被人制服压倒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问和身世

当巡逻警察赶到时,见到众人说的劫匪居然是一个一把年纪,两鬓斑白的老人。

他满脸的皱纹尽显沧桑,一身衣服又脏又破,比流浪汉还要可怜巴巴。

整个人又瘦瘦小小,很没有精神,看到警察也一点儿不害怕,哪像是个劫匪。

而且,没有劫匪会傻到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作案。

在这里抢劫,不说被立即抓获,至少会留下很多线索,抢了钱也没地方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察只好先将付达信和被抢劫的女孩带回了派出所。

出于公事公办的原则,警方一开始的审问态度还是非常严肃的。

但是在得知老人已经69岁,却无儿无女后,众人都是面面相觑。

随后,大家才知道他之所以抢劫,是因为他想起一则新闻,说有个人为了治病,选择通过犯罪入狱,请求监狱帮他治病。

而付达信就是要效仿这个人,通过抢劫入狱养老。

那为啥他非得千辛万苦地到北京来呢?大概是觉得首都的监狱养老福利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耐心地询问了付达信的过往经历,想要从中判断他说的是不是真的。

这一问才知道,他这么悲惨的经历是从小就决定了的,没有生孩子并非一切悲剧的根源。

1939年,付达信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村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还有2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在那个动荡的战乱年代,父亲在他5岁时去世无疑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随后,母亲艰难地将四个孩子拉扯大,在他还未成年时也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过去的战乱,一家人天各一方,大哥在江西定居,姐姐嫁入了广西。

只有刚刚成年的二哥接过了家里的土地,带着付达信一起以务农为生。

付达信本来有机会靠读书改变命运,在11岁时开始读小学。

因为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所以他的成绩一直都不错。

可是在就读祁东县的林业中学时,学校却突然停办,他也不得不回到村里务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年代,一些城市青年不愿去的岗位会面向农村招工,本来靠着这个机会,付信达也可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再不济学一门手艺也不至于太惨。

然而,他却因为读书时户口转入县城,未能及时转回村里,不幸地错过了招工。

改革开放以后,付达信来云南养过鸭子,去青海修过铁路,到福建当过伐木工人,也到江西做过搬运工人。

多年漂泊无定,打工更是攒不下什么钱,以至于他一辈子没有结婚生子。

后来,他本来去了广东打工,结果却因为年纪太大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回村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生活

付达信再次回到故乡的时候,70多岁高龄的二哥已无力劳作。

付达信自己同样无法干农活,便将分配的土地退了回去。

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批发了一些烤烟、干鱼和干虾,每天用扁担挑到集市上去卖。

但因为腿脚不利索,总是落后于同村其他人,每天最多能净赚两三块钱。

要是一天没有开张,反而还要因为货品变质而亏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4岁时,付达信在村干部和侄子的帮助下,在民政局办理了五保户补助。

所谓的“五保”是指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对老、弱、孤、寡及残疾社员的保障。

即保障这五类人群的吃穿,保障孩子的教育和老人养老及死后安葬问题。

付达信因此每年都可以领到300元钱,后来翻了一倍,涨到了600元。

不过,这笔钱也是杯水车薪,毕竟算下来每天不到一块钱,就算天天吃馒头都不能管饱。

偶尔想要开荤吃个鸡蛋都得省吃俭用,所以光靠补贴是远远不够生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他只好流落到广西去收废品,再不济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还可以找姐姐家的人救济一下。

但是,付信达最终还是没有去找亲戚,而是选择了入狱养老这个办法。

审判与监狱生活

警察听完了付达信的人生经历后,既同情又无奈。

面对犯罪事实,他不仅供认不讳,还刻意夸大了自己的犯罪经过,企图把自己的罪行写重一点,这样法院就能多判他几年了。

2008年11月24号,警方如实将他的犯罪行为写成报告,交由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公开审理。

法官认为,付达信抢劫的第二个人,其挎包价值6000元,加上包内财物合计估值9000元。

但考虑到其抢劫未遂,认罪态度良好,给予2年刑期和6000元的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付达信听到这个判决却并不满意,立刻提出了质疑和抗议:“法官判得太轻了,持刀抢劫是重罪,您再多判几年。”

原来,他之前就了解过,持刀抢劫算是情节比较恶劣的,最少也是3年起步,最多10年。

所以对法官的轻判很不满,希望自己能够在监狱多待几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官不可能根据罪犯的意志来断案,维持了2年的判决。

在警方侦查和法院审判期间,付达信仅仅被关押在看守所里3个月,就增重了10斤。

随后他又被关押到了天河监狱3个月,每天早餐不仅有馒头,作为老人还能多领一个鸡蛋。

这要是他在监狱外面,别说是吃鸡蛋了,想吃早饭都是一种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付达信被转送回了湖南省长沙监狱服刑。

这里的伙食同样不错,一日三餐都有馒头,午饭还有番茄炒蛋、炖排骨等荤菜。

2年多第一次吃到猪肉的他,把肉嚼烂了却不舍得咽下去,细细品味的样子引得狱友纷纷取笑:“你跟八辈子没吃过肉一样。”

在70大寿的时候,狱警和狱友们,用鸡蛋面条和蜡烛给他庆寿。

虽然条件简单了点,但付达信却十分感动,激动地说道:“以前我一个人,从来没过过生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付达信作为老人还不用参加劳改,每天读书看报、写字下棋,收看《新闻联播》,常常与其他犯人聊聊天,也不觉得苦闷和孤独。

生病了,监狱的巡诊医生 还能及时诊治,患重症的甚至可以送到医院治疗。

当初,付达信前列腺炎发作的时候,还有4名警察陪同前往医院对他进行照顾。

也正是这次生病,监狱和医院反而给他查出不少疾病,治好了他多年来的前列腺炎,脑萎缩和腰间盘突出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敬老院不如监狱

2010年3月7日,付达信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监狱,由侄子接往灵官镇敬老院生活。

然而,在敬老院的生活却并不如意。

这里的楼房年久失修,不仅房间的墙壁开裂,下雨的时候还会漏水,卫生条件也不达标。

而且,敬老院的伙食不合他的胃口,付达信只能每天在早上自己煮面条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食堂的水管发生爆裂,负责煮饭的工作人员不愿意挑水,就花2元钱雇佣敬老院的老人挑水。

像付达信这样补助不多的老人,自然愿意为了这笔钱揽下这个活。

就这样,仅仅住了一年以后,付达信就从敬老院离开了。

回到村里后,由于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付达信获得了2.6万元的补偿款。

后来,侄子也帮着他盖了一间新房子,还在家里安上了新电灯和空调。

二十年前,因为交不起600元的电表钱,他晚上宁肯点蜡烛也不敢装电灯,如今总是用上了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82岁的付达信在政府的养老金和特困难补助下,每月已经可以到手1000元钱。

回想曾经一年只能拿到600元钱的艰难岁月,这位老人总算是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

现在,老人每天也会种点菜,养一些家禽和土狗,闲暇时与其他老人下下棋。

对此,付达信特别感谢国家让他能够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