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所知道的基层治理困境有哪些?

碧翰烽/文

基层治理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如何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少地方和单位都在探索实践。

实事求是的讲,当下一些地方基层治理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困难和困惑,有待进一步破题、破解。

问题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也不想进行十分完整的分析,此番仅从三个方面提出来,以供各位探讨探讨:

1:有钱还要你们去干?

为了推进一项比较棘手的专项整治工作,某地召开了多次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协调调度。在这些会议上,有多名基层干部提出:要完成工作任务,虽然难度大,但重要的是解决钱的问题,有了钱还好说,没有钱怎么做?

终于,在一次会议上,针对大家反映较多的“钱”的问题,县里领导在讲话时就说了:“大家不要总是讲困难,要多想办法,如果都有钱了,还要你们去干嘛?谁有钱了不会干。正是因为没有钱,才让你们去干,才让你们显显本事。”

“所以,有钱能办事不是本事,没钱能办事才是本事。”

领导都这么说了,大家有什么办法。只好各显神通,到处去要钱、喊钱,实在要不到、喊不到,有些事情就拖一拖。

2:要文件没有,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们看着办!

在一个山区镇,镇里有几家涉及资源方面的小企业,合法手续完备。但是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太大,谁又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出事呢?不仅是镇里,包括县里,都是很担心。

可是直接关停肯定是不行,这不合法,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依据。不过县里总会有各种理由,就是让镇里通知企业暂停生产。

但企业是合法的,也要生存,有时候就会存在偷偷生产的情形,这反而让镇里更加担心,容易脱离监管之视线,问题隐患更大。

为了稳妥起见,镇里请示县里有关部门,部门负责人说,“要正式文件没有,我们该说的风险已经说了,怎么办,你们自己看着办。反正就是确保不出问题。”

还有,有的地方试点将一些执法权下放给乡镇,但是往往提出的一些具体执法方面要求,又不太符合基层实际,或者可能与群众合法利益相冲突。怎么办?上级要求是提了,执法权也给了,做了,任务完成了,群众不满意了,不做,上级任务完成不了,要受批评。为难。

3: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

坚持结果导向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有的结果要求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能不能完成得了?这个需要打个问号。

有的除了看结果之外,还要看过程,甚至比看结果还要复杂、麻烦,真正看的是结果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面对不合实际、难以完成的结果要求,有的基层干部只能把精力和时间用到过程当中,加大留痕力度,层层加码留痕,希望达到“尽职免责”。久而久之,花在这些方面的留痕,反而超过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毕竟,有些安全隐患和问题要彻底整治,需要花不少钱,可是钱从哪里来?还可能惹不起谁。这其中可能还有利益勾连,小小基层怕是难了。解决不了具体实际的问题,就先解决自己责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