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内心蕴含着的是他对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而这样的感慨也同样存在在少小离家、奔赴革命前线的郑国仲的心中。

16岁的时候,郑国仲就为了心中树立的远大志向,瞒着父母参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8年后的1947年,他已经积累了赫赫战功,成为中野三纵的副司令,因追随革命队伍路过家乡,才终于得以与母亲见上一面。

然而,长久的分离,让母子双方一时间都没能认出对方。郑国仲年迈的老母亲更是哆嗦着问他:“长官你找谁?”

这让这位从不软弱的战士一下子落下了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3年,郑国仲出生在了湖北黄安县郑家塘茅屋岗一个普通家庭。因为家境贫困的缘故,他没能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而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了当地一家裁缝店里当学徒。

郑国仲就在学习缝纫的日子里度过了他的大半童年。后来,郑国仲终于得以出师之后,就返回到了家中,一边帮着父母种地,一边在外接裁缝的活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接裁缝的活计上,也因为身处动乱不堪的年代、百姓大多没有闲钱来做衣服而很难有进账。久而久之,这个生意也没能坚持下来,只能继续回到家中务农。郑国仲因此深受打击。

在16年的岁月里,郑国仲见证了农民挣扎求生的过程,也经历过拼命努力仍填不饱肚子穿不上厚衣服的日子,因此他极力想要为自己一家人和其他农民们找到新的出路,想要改变这种糟糕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好这一年,郑国仲的堂哥郑国尚响应号召加入红军,郑国仲也有意随同,但因年龄太小而遭到了父母的阻拦,不得不暂时搁置了参军的行动。

瞒着父母参军

郑国仲清楚,父母并不支持自己去参军。他们担心刀枪无眼,害怕自己的孩子上了战场后就回不来了,因为宁愿忍受当下艰难的生活,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与他同去的,还有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因此郑国仲也去参军的事情也就被那些年轻人的家人也看在了眼里,后者在郑国仲父母匆忙出门寻找甚至以为郑国仲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的时候,向他们告知了郑国仲跟着红军走了的消息。

郑国仲在家里排行第二,他敢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因为他的头上还有一个哥哥可以支撑起为父母养老的重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革命之初,红军事实上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这是因为红军同时受到了来自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的多方围剿。然而,面对这样的危难时刻,郑国仲就从来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决心,反而能够很快振作起来,顽强抵抗来自敌人的进攻,接连立下了不少的战绩。

这也使得他在红军队伍中有了不错的表现,不仅在参军第一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得到了从排长到营长的职位晋升。此后更是受到了徐向前的看重,也受到了他的教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后来抗日战争打响后,郑国仲被任命为129师385旅769团的一个营长,在团长陈锡联的领导下,首先炸毁了日本停放在阳明堡机场的二十四架飞机,重创了日本的空中力量,后又在狮脑山战役中拖延住了日军前进的脚步,为摧毁正太铁路的军民争取到了时间,因此为百团大战立下了首功。

而在随后的战役中,郑国仲也立下了不少的战绩。这使得到了解放战争爆发的时候,郑国仲就被提拔为中野三纵的副司令,跟着刘邓大军向湖北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见距离黄安越来越近,郑国仲的归乡情绪也越发浓厚,每天深夜总会辗转反侧,想象着家乡和亲人的变化。

而等到快要踏入黄安县的时候,郑国仲就向邓首长打了报告,得到允许后才骑着战马踏上了返家的道路。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与想念已久的母亲见面的时候,母子二人竟是都没能认出对方。

当时的郑国仲是得到部队允许后就立马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所以他并没有换下身上的军服,而是直接穿着军服、别着枪支走进了当年生活的村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他这幅装扮显然惊吓到了这位老太太,后者第一时间后退了几步,才反应过来,问他“长官,你找谁?”。

得知郑国仲是解放军,又是18年前从这个村里出去的,老太太也放松了下来,还热情地邀他进门喝点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随着两位老人突然掉下的泪水和发颤的话语,郑国仲也才得知了对方就是自己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战事紧张,郑国仲自在家里待了两天,就不得不回归部队。临走前,郑国仲向父母郑重承诺,等战争结束了,就会回来接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而最后他也兑现了这个诺言,将父母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并为他们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