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地打工、工作的群体来说,一旦生病或者是发生意外,前往医院救治后,异地医疗报销将会变得复杂。

而鲜为人知的是,异地就医两种不同的备案方式,将会产生多达50%的报销比例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异地报销方式,哪种方式最为省钱?随着我国生病人数的不断增长,未来医保系统又将进行何种调整呢?

一、异地就医备案存在的必要性

异地就医备案对于当代患者来说,是一种愈发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总面积在960万平方千米以上,因此不同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医疗水平悬殊。

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医院来说,普通的疾病都可以做到治理,但是严重的病情则可能需要前往更高级的一二线城市进行救治,一二线城市具备更为优质的医疗资源以及更为先进的医疗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像是全国罕见的疑难杂症,例如渐冻症等冷门疾病,则可能需要前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寻找技术最高超的专家才能挂上号,得到及时救治。

而我国医学行业还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化,像是四川肛肠科技术比较出众等,特殊的疾病往往需要特殊医院寻找特定的医生治疗,才能取得更为出众的治疗效果。

为了保障患者在跨市、跨省就医时能够享受医疗报销,并且降低就医压力,我国推出异地就医备案制度。

其中2022年的1月份,我国更是开通了跨省异地报销备案,从而保障患病者的权益,降低经济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异地就医备案顾名思义,便是患者可以在非医保缴纳地的医院中看病之后,对于医疗消费进行备案,经过审批之后便可以拿到医保缴纳地进行报销,降低了就医的门槛,便捷了患者操作。

按照我国的医保报销制度来说,县级市的报销比例要比省级、市级医院的报销比例更高。

因此采用异地就医备案的方式,便可以将省市级医院的消费带回县级市缴纳地进行报销,节省开支。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明确的是,异地就医备案有着多种备案方式,而不同的备案方式,将会导致患者的医保报销比例不同,其中悬殊甚至可以达到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掌握正确的医保异地报销备案方式,对于每个患者来说都十分重要。那么异地报销备案究竟有哪几种方式,其存在怎样的细微差别?

二、不同异地就医备案方式的差别

在跨省异地报销制度未曾推出之前,对于跨省医保报销备案并没有明确的划分。

但随着2022年医保政策的连续出台,将异地就医报销备案制度分为跨省长期居住人员以及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所谓的跨省长期居住人员,便是指的由其他城市前来住院地区打工、学习、生活的群体。其往往会在住院地区具备临时住所,甚至有的已经购置了房产,只是还未曾办理户籍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跨省异地报销备案的办理,必须具备在住院地区的居住地址、居住证明等,甚至需要房东签署承诺书,工作的话需要企业开出就医证明,学校开出学习证明,证明患者确实是在住院地区生活的群体。

但是随着2022年异地报销改革制度的出台,大量文件开设要求被取消,只需要提供承诺书即可。

而像是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则是由于家乡的医疗条件不足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才跨省前往异地进行治疗,这种报销方式不需要开设文件。

而两种不同的异地就医报销备案类型,所能产生的异地报销比例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像是跨省异地居住人员的医疗报销,由于其长期在外省居住,因此可以被视作是在住院地区正常生活的居民,享受当地完整的医疗服务。

因此其异地报销中,将会获得当地医保全额的报销比例,与在医保缴纳当地看病报销比例一致。

举例来说,如果江西户籍的居民在浙江打工,生病前往浙江的医院看病,其满足跨省长期居住人口的异地就医报销标准,因此其医保报销额度将完全按照江西地区的报销比例实施。

如果满足了江西地区的100元起付线,享受90%的报销比例,那么江西打工人在浙江看病,异地报销的比例同样为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是临时跨省外出就医,那么这个比例就会存在差别。国家医保局对于跨省就医报销比例做出明确的规定,其中异地就医人员就医过程中10%~20%的部分需要自费。

而按照跨省报销比例逐渐递减的差异,如果是临时就医人员来到浙江的一级医院进行救治,其社保缴纳为江西三级社保缴纳地的话,报销比例便仅在60%。

此时再减去医保局中规定的自费20%部分,那么异地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报销比例仅为40%,与跨省长期居住人口异地就医报销比例的90%存在50%的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医保局中明确规定的跨省临时就医报销比例中的10%~20%区间,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这主要是根据跨省临时就医类型的不同进行划分。跨省临时就医又分为异地转诊以及跨省就医两种方式。跨省就医便是患者办理了当地的出院手续,只身前来异地进行医务办理。

异地转诊则是患者在社保缴纳地住院,但是住院效果不好或者是对于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担忧,因此由两家医院之间进行病人的转移。这种方式被称为异地转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异地转诊可以享受10%自费部分的费用减免,异地报销比例为50%。

根据不同的异地医保报销备案可以看出,长期居住人口以及临时就医群体的报销幅度存在巨大的差距,那么我国医保部门为何要做出这种规定?其又体现出我国医保制度存在的哪些问题,未来应当如何调整呢?

三、异地就医备案多种报销方式的原因及思考

我国医保部门之所以设立异地报销医保备案的多种方式,主要还是为了优化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止损害社保缴纳地居民的权益。

试问如果没有异地就医报销比例的不同方式,任何地区的人都可以前往一二线城市的医院看病,并且享受社保缴纳地的报销比例,那么必将导致发达城市医院的人满为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达城市医院充满外地看病的患者,直接结果便是损害发达城市居民的看病权益,对于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而且对于病患的社保缴纳地来说,由于其与一二线城市的医疗条件存在差距,那么将会导致病患数量逐渐减少,长期以往将不利于医院营收维持在良好的区间,最终导致三四线城市医疗市场的萧条。

但从另一种角度而言,正是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够合理,才会导致大量患者前往一二线城市看病。即使报销比例幅度降低,也要享受一二线城市的先进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对于未来医疗体系的改革方向而言,则是需要提高三四线城市以及偏远地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保障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安全,避免一旦患病便需要不远千里前往一二线城市看病情况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民众树立正确的医疗理念,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现如今随着中国医疗系统的升级,三四线城市医院的医疗水平迎来提高,早已不是多年前的医疗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像是各种高血压、高血脂或者是骨骼酸痛等常见疾病,普通的小医院已经具备诊断治疗的能力,不需要舟车劳顿,每次患病都带着家人前往一二线城市看病。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未来我国还需要推进医疗系统的公平化发展,缩短不同群体之间的医疗报销差距。

像是我国的农村老年人将会是未来的看病主体,其常年从事体力劳动,患病几率要比城市老年人高出不少,但居民医疗的报销比例却要比城镇医疗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并不会具备养老金,看病将会花光家庭的积蓄。

与之相反的,则是城市退休老年人具备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以及退休金,城镇与农村老年人医保报销比例的参差,无疑体现出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因此未来我国需要缩小不同群体之间医保报销比例的差距,保障农村老年人看病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由于不同地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异地就医人数不断增长。

而异地就医备案存在不同的报销方式,跨省居住人口医保报销比例要比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报销比例高50%左右。未来我国医保系统将会发生变革,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医保报销差距,保障患者权益。

对于异地就医两种不同的备案方式,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