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社区举办科普集市。记者 林云龙 拍友 金洁 摄

科普专业职称怎么评,这是广大科普工作者关注的一件大事。

近日,浙江省科协征集遴选一批专家,请他们来评审科普专业研究员、副研究员职称。

近年来,全国多地大力推动科普人员评职称的改进工作,努力为科普工作者打破职业发展壁垒。记者通过走访调研,倾听科普工作者的诉求与心声。

通道打开了

2020年,本着从小对科普事业的热爱,赵雷来到浙江某科技馆,从一名一线讲解员做起。勤勉、聪颖、知识面广,她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来自同事与游客的赞美与荣誉接踵而至。

一种遗憾却深埋心底:评上中级职称后,技术等级上升空间陡然收窄,如果想进步,只能转评科研或其他系列,既提升了难度,又与工作内容不符。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何时才能打破?

这一想法也代表着科普工作者群体的呼声。

据记者了解,科普工作者缺乏自有统一的职称体系,以往只能“靠”在现行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上参加评审与聘任。以浙江为例,群众文化馆员系列是其职称发展的主要通道。由于《浙江省群众文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将从事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工作指导的专业人员纳入申报范围,对我省科普工作者评职称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新时代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科技馆科普活动部副部长叶影认为,以群众文化馆员系列为评职称的要求,主要围绕群众文化实践经验、展览演出、获奖成果、文学创作、课题研究等方面展开,其评价指标与科普工作者在展厅的工作内容关联度不大,两者无法有效结合,职称评定时存在较大难度。

另一方面,当前,浙江约有1万名专职科普人员。放在全省层面来看,相当于每万人口仅有1.52名专职科普人员。

让“科普之翼”更加强健有力,离不开一支懂科普、爱科普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科普人才普遍面临缺乏职业认同、上升渠道狭窄等困惑,对其安心从事科普事业造成一定影响。

改革,从职称评审开始。2023年,中国科协面向中央在京单位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的标准中,在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中划分出科普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两个方向。今年起,我省科普专业高级职称评审首次被纳入序列。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包括科普研究方向、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方向,设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其中高级分设为副高级和正高级,名称依次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科普工作者的归属感与获得感更加明显。“真没想到潜心做科普,也能走上专业道路,也有机会获得专业资格认定的最高级别。”一位有意参评的科普工作者感慨道。

干什么,评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干什么、评什么,让有实绩的人才脱颖而出,是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的最大特点。

科普研究方向的高级职称,评价权重向科普专业研究课题、论文、论著等倾斜。

对于参评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方向的科普工作者,评委将更看重从事岗位实际效果等指标,科学传播教材教案、科普音频视频、科普展览、科普活动赛事、科普讲座报告等,均可作为参评的业绩条件。同时,设置网络阅读量“10万+”的优秀科普作品等同于发表论文的“直接认定”通道。

“既‘破四唯’,又‘立新标’。”浙江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龙爱民告诉记者,按照改革“先立后破”原则,评审标准更加整体突出科普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和贡献,既要把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蕴含其中,又要充分体现学术水平。

已有一批他山之石在全国各地破冰试水、渐显成效。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上海科技节上,网名“混子哥”的陈磊、网名“菠萝”的李治中以及网名“稚晖君”的彭志辉等“网红”科普工作者获评上海市首批科技传播高级职称。根据媒体报道,李治中很快就在自己的网络名片中加上了“研究员”的头衔。

在浙江,科普职称的评审范围扩大到我省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专职从事科普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这样一来,曾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受到万千孩子喜爱的“《阿优》的科普动画创新与跨媒体传播”的创作者——来自杭州阿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主创人员便可申报科普专业高级职称。

“科普职称的设立,期待实现从单纯的用人单位内部人事管理功能向为全社会提供人才评价公共服务功能转变。”龙爱民说,有了科普“研究员”“副研究员”职称,科普将不再是一时兴起的冲动和爱好,而是其投身一辈子的事业和责任。当然,更多的是对其科普业绩的一种认可。

当然,职称评审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去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次在中央单位设立并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产生科普专业研究员16人、副研究员22人、助理研究员33人。

“数量还是比较少的,这说明评审高级职称这一职业天花板,不是一件可以蒙混过关的事情。”省科协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尹晓铄说,在《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中,对申报人的学历资历条件、专业能力、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学术技术成果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

也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例子。我省规定,在理论研究、科普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如科普成果获国家级奖项二等奖以上(排名前三)、省部级奖项一等奖(排名前三),获得科普专业领域全国性荣誉称号等标志性成果之一的,可不受学历和专业工作经历限制,直接申报科普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在中国科协开展的试点中,很多已经评上科研岗高级职称的研究员,也开始参评科普职称,并有意分配更多精力与时间从事科普活动,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省科协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将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为引导更多的人投身科普、做高质量科普奠定基础。

据悉,我省科普专业高级职称将于今年6月底之前启动申报。

(因受访者要求,赵雷为化名)

来源:潮新闻(记者 何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