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志安

国家一级美术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9 年被授予“中国文联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

2002 年被评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德艺双馨”会员;

2011 年被评为中国书法十大新闻人物;

2012 年被评为中国书法年度影响力人物;

2024 年当选“首届福布斯中国·杰出文化名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刻字委员会副主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

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

全国刻字展评审委员;

全军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

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审委员;

国际刻字联盟运营委员、审查委员;

解放军美术书法院艺委会委员;

军委后保部政工局创作室创作员;

我国现代刻字艺术“义形创作”理论缔造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溪山竹轩夜话

文 / 王志安

书法,顾名而思义,乃文字书写之法,始为术,后升华为艺,即赋予了生命之律动,人文之情 怀及意识形态之文化之象,形而上者也。

书画同源而异流,绘画之诞生即为艺事,文字书法肇于功用,审美为附加之值。以形而下之功用, 演化为形而上之艺,其哲理之堂奥远非绘事所企及也。书法有真、草、隶、篆、行诸体,且各具审 美之特质,书体之演进又具因果,故学书需循序渐进,融汇贯通,非力能成。学书之路,古之圣贤 早为今者供有既定之领要。

常有学子问道学书,可有捷径乎?余答之,非也!余学书,启于童蒙,谨遵成法,路径并无新意, 循“技进乎艺,艺进乎道”之渐进。“技”即技术,乃传统经典之继承。“艺”,以“技”之生发, 以自我之学养,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物化呈笔下之意。凡卓有成就之书家,必观照古今,“和 而不同,违而不犯”,自我自然彰显。“艺”乃美之“象”,赏心而悦目,娱人且娱已,此仅为美 之“原象”,再若升华,便为“道”者。“道”者,“大象无形,大音稀声”,以“原象”之“象”, 去“立象尽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达“天人合一”。如此境界,语言不可名状也。古今之书, 能“艺”者众,入“道”者寡也。

由此,书法仅塑汉字之美乎?非也!其同自然之妙有,合三才之天地人,境界无穷且无尽。熊 秉明曾曰:“书法乃吾国哲学中之哲学”,此言诚不虚也。

余学书数十载,恪守古之理法,以“道”为标,暑来寒往,耕耘不辍,而追求之,探索之,践行之。

二 0 二四年三月十九日于溪山竹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戴叔伦《苏溪亭》

草书条幅

138cm×34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赵完壁《次韵山行即事》

草书条幅

180cm×4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苏轼《潭》

隶书条幅

180cm×8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周敦颐《爱莲说》

草书扇面

30cm×6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草书中堂

180cm×9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隶书两条屏

138cm×34cm×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草书条幅

138cm×4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梅尧臣《东溪》

草书条幅

138cm×34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石涛《题画诗跋与题记》句

草书条幅

138cm×34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北朝·谢朓《游东田》句

隶书中堂

100cm×6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草书中堂

180cm×9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王无竟《石门寺同岩上人小游》

草书条幅

138cm×34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隶书三条屏

138cm×30cm×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丁之翘《八声甘州·赠别金沙于象明》句

楷书中堂

138cm×6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温庭筠《处士卢岵山居》

草书中堂

138cm×6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草书条幅

138cm×4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白居易《忆江南》二首

草书条幅

138cm×42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周权《秋日》句

草书对联

138cm×32cm×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陆蒙老《嘉禾八咏·金鱼池》句

隶书中堂

138cm×6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养气联句

隶书斗方

70cm×6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涌风飞

草书中堂

85cm×6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行草书两条屏

180cm×30cm×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倪瓒《寄杨廉夫》

草书条幅

138cm×4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草书条幅

138cm×4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隶书斗方

68cm×6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王维《终南山别业》

隶书扇面

30cm×6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陈师道《十八日潮》

草书条幅

138cm×34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之一》

楷书条幅

168cm×34cm

更多期待 等您订阅、关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分享也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