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之际,《启航!大运河》成为对这十年桑田变化的最好献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明是一条流淌的长河,大河汤汤,沾溉着我们的心灵。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大运河就是一条文明的长河,勾连四海、通衢八方,让物产交流、让民族联结、让文化融合。

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大运河上下早已有了地覆天翻的发展。络绎不绝的船只述说着黄金水道的商业价值,星罗棋布的城市慰藉着河畔人家的市井烟火,璨若星河的遗址见证着沧海桑田的文明变迁…… 站在这个历史时刻,重新于运河水道上启航,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于是,江苏卫视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的开播恰逢其时。邀嘉宾登扁舟,节目镜头带领所有观众一探运河风光、一解水脉文蕴、一知申遗秘辛。在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中,我们既看得到这条世界最古老运河的非凡底蕴,也见证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平凡底色,这恰恰是节目意图展示的——千百年来,大运河就是这样缓缓、悠悠地流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水一方:于运河上启航,在城市中探访

“启航”是节目的题眼,也是最重要的模式创新。

离岸登舟,节目嘉宾走水路见证大运河的变化,在舟船之上回溯了运河最本源的交通意义。岸边芦苇、水中波涛、空中彩云,水面上的景致与站在岸边观看运河的美景截然不同,这是在自然审美意义上的运河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因“水上视角”,节目用流动性的视听语言,徐徐展开了一幅生动的运河百景图。船闸上一刻不停的往来船队、每年3亿吨“北煤南运”的煤炭运输船、作为南水北调重要水道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启航!大运河》在嘉宾和专家的目光引领中,讲解着有关大运河的故事和知识点。透过这些生动的案例,我们得以管窥运河的实用意义、交通功能、经济价值,节目用嘉宾沉浸式的体验,带领观众感受着运河作为一条河流的基础可供性。

在这种沉浸探索中,总有一些意外之喜。来往船只上迎风飘扬的刚洗过的衣服、船头上养护的争奇斗艳的花草、船舱中摇着尾巴的看船小狗,都成了陪伴水上行者的诗意生活符号。

在这些镜头中,我们看到运河的简单面孔——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运河没有那么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内蕴和意义,仅仅是一条讨生活的交通线、一条奔小康的漕运渠。而这,正是扎根人民的文艺视角所展示的平凡生活哲学。数千年来,运河就这样缓缓流荡,滋养润泽着沿岸百姓,蒸腾出袅袅烟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下船只,嘉宾们走进城市。节目伊始,单霁翔和张鹏在北京相约,这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正片启航,嘉宾们相会扬州,这是大运河第一锹动土的肇始。

在这些沿岸城市中,节目用纪实的视角关切着城市特征,也勾勒着城市里的运河线条。从北京市中心的什刹海到紫禁城里的金砖,从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汴河的古剖面,这些城市中的特征都是大运河的遗存。即使走下船只,节目仍然在探寻的脚步中寻找着运河的影子,考证着在水一方的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航”作为题眼的双关意,一则表示水路拍摄的真实启航,二则表明实地探访的沉浸式观感。无论在船上还是在城中,节目的探访模式成了其有别于其他同题内容的关键所在,而嘉宾也成了活化与生动节目形制的点睛之笔。

▍诗画运河:水脉与文脉的交相辉映

与世界上其他申遗成功的运河相比,中国大运河历史最为悠久,人文价值也更为浓厚。贯穿五大水系,沟通35座城市,大运河成为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脉,而中华文脉也潆绕这条水脉而生。

运河的景观是诗画的灵感来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看着运河的波澜,写下这首唯美的《春江花月夜》;“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在扬州瓜洲渡口望着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写下这首广为流传的《泊船瓜洲》。“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对大运河产生重要改变的帝王隋炀帝也曾如此描绘美景。

水是古代文人的钟情意象,而这条贯通华夏大地的大运河,恰恰提供了美的源流,成为中国诗词史上难以回避的重要素材库。

诗画同源,古代绘画对于运河的描绘同样精彩。

《京杭道里图》洋洋洒洒绘就了运河全貌,其既是一副气势恢宏的艺术佳作,也是带有纪实色彩和使用功能的古地图;名画《清明上河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大运河图卷,张择端用极强的笔力在静态画面中演绎着戏剧性的冲突与险情;清代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同样设色精美、工笔细描,展示这河流带给姑苏城的一片热烈。

从古至今,运河始终流动在生生不息的历史中,也流动在历朝历代百姓生活的市井巷闾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节目对这些描绘运河诗画的挖掘,则是一种有意为之。突出对运河人文性的展示,节目用与运河有关的诗画,展示出千年运河承载的中华文化密码,昭示着运河本身的悠久历史,也展现出运河的美学意义。

当嘉宾站在运河船头,吟诵起千年前的诗句、眺望起千年前的明月,文化的雅致在画面和解读的字里行间里透露出来,也完成了当代与古时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运河的兴衰,见证着历史的遗韵。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张鹏为小朋友们讲起安史之乱,张巡守护睢阳城的故事,生动展现在大运河上所发生的历史往事。而伴着张鹏徐徐道来的讲解,节目辅之以浮雕和石刻画风的CG动画,通过精细化制作展示出运河的悠久历史。

在北京紫禁城的畅音阁古戏楼前,单霁翔讲述起徽班进京、徽汉合流的国粹京剧发展史,这座楼也成了皮黄艺术沿运河“漂”来的历史见证。

透过专家嘉宾的讲述、借用当代精美的视听语言,《启航!大运河》旁征博引地用各种典故勘探出潜藏于运河背后的历史文脉。

一条运河,正因其连接、交通、航运的属性,催生出码头,演化成生活,升华为文化。节目对汩汩水脉背后的探索,见证着上下几千年宏大的社会变迁,也见证着数千年未变的滚滚河流。

事实上,运河本身就是文化与文明的成果。正如西川在节目中所说:“开凿运河要有一系列与水文地理有关的知识,这些在档案里都看不见,但现在仍在流淌的运河,就是整个文明在当时的成果。”

以郭守敬为代表的古代水文地理学家,在运河开凿方面思考出“裁弯取直”等一系列富有智慧的方法。大运河至今仍在流淌,本就说明了中国古代技术的水平和地位,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表征与内生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古通今: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运河故事

可贵的是,节目邀请了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文化嘉宾,讲述大运河申遗的背后故事。

安家瑶的数次提案,循序渐进地为发掘运河文化、整理运河资料提供了支撑;张谨组稿的申遗文本,系统性梳理出大运河的本真面貌;单霁翔心中的大运河申遗大事记,彰显着这位资深文博人对大运河的关注与挂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种意义上,关于申遗故事的月下对谈本身就是一场纪录式的访谈,把挖掘大运河历史的传承细节考据出来,这已具备学术意义。而在这些故事讲述之后,我们惊异地发现,当下的大运河是被考古和文化学者们一点点“整理”出来的,也正因这种“整理”,才让大运河得以继续在中国人心灵中流淌滋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更宏观的角度上看,节目也是对大运河的一次重新整理。挖掘历史资料、化用诗画名篇、赓续文化价值、擘画未来图景,节目用探访的形式重新将大运河结构化,让更多观众走进大运河、了解大运河,从而为其承载的各方面的重要意义而深深慨叹。

据悉,《启航!大运河》将通过“国运命脉”“漕通九州”“工业摇篮”“文脉汇流”“拓展文明”等十个主题,围绕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清晰勾勒大运河从起源到发展的脉络,挖掘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展现其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与突出贡献,助力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通过对大运河的全面解读,节目又何尝不是一次对运河文化的全新整理?在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之际,《启航!大运河》成为对这十年桑田变化的最好献礼。

而今,大运河仍然在平凡、缓缓地流淌,仍然是中国贯通南北最重要的水脉,仍然灌溉着沿岸百姓的平凡生活。江山多胜迹,炳耀新文明,这胜迹是如大运河一般的壮美河山,更是前辈、先贤赠与我们的文化珍宝。

在这样的缓缓流淌中,节目在运河上埋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通过同样悠扬的叙事节奏让诗意满盈荧屏,赓续着运河文明传承的火种。

转自:广电独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