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群众的心目中,门当户对是当代婚姻的现状,也是最容易获得幸福的婚姻形式之一。

然而,前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却是一位罕见的好男人。飞黄腾达的后他仍不忘糟糠之妻,即便获得了权力与地位,也没有嫌弃当商店营业员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起点

1933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矾山镇一户人家产下了一名男婴,这名男婴被父亲取名为卢荣景

卢家家境贫穷,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可为了家族的兴旺,卢父还是省吃俭用,供卢荣景读了几年书。

毕竟在整个中国社会,都有这样一种认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也反映出国内对“知识获取权力”的社会本质。

七七事变后,日本法西斯一路南下,年幼的卢荣景也无法安心读书,只得返回家乡帮助父亲,扛起生活的重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卢荣景逐渐长成了大人模样,在安徽省当了一名普通的铜矿工人。

初中学历在五十年代,也是个稀罕物。卢荣景因此升职很快,一路从人事科长做到了宣传部部长。厂领导也很注重培养卢荣景,毕竟他年轻,又懂得与人相处。

国家初步的工业化,对于卢荣景而言,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卢荣景在铜矿干的时间之长,超过了十年。直到1966年,卢荣景作为当权派,被错误打倒,参加劳动。

劳动的两年,卢荣景想了很多,也思考了许多。很快,卢荣景又得到了启用,成了铜矿的党委书记,带领工人们生产出许多铜制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干部,原则上,是不能在某一个地方待太久的,否则容易形成围绕在他身边的利益集团,对当地治安、经济、就业都会带来损失。离开铜矿后,卢荣景被组织任命为铜陵市副书记。

主政安徽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开始大力培养年轻干部,这又是一个契机。1983年,经过组织部的考察与审核,卢荣景成了安徽省常委班子的成员。

省部级官员,是荣誉,更是责任。卢荣景一有空,就下到基层,走访调研工业生产。五年后,卢荣景成了安徽的“一把手”,可以大展拳脚,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贡献了。

1990年4月,中央作出了重大决策,开放浦东,吸引外资,融入世界经济圈,走密集加工型出口的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上海市市长汪道涵也是安徽人,他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卢荣景知道这一情况,就给汪道涵发去了一份邀请函,邀请他指导安徽发展。

汪道涵欣然赴任安徽政府顾问,提出了许多建议。而且,他每年两次来安徽考察,还牵线搭桥,将上海一些企业介绍到安徽。

如果考察安徽的经济史,会发现安徽第一家外资企业就是汪道涵引来的。然而,安徽经济底子薄,又处于淮河下游,时常遭到洪涝灾害,发展一直是进三步,退一步。为此,卢荣景很是焦虑。

1988年,卢荣景来到北京,参加元旦晚会,顺便参加了由中央召开的外贸体制改革会。他在会上发言,说:“江苏地区,外国游轮、货船可以进入,可不可以也让安徽尝尝,允许进入到马鞍山、芜湖一带,这样经济就会有起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的中央同志并没有应允,只是口头上应付了几句客套话。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这一情况才顺利实现。

卢荣景身为主政者,为安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私底下,卢荣景非常注重党纪。他曾对子女们说:“不要以为你们的爸爸,当了官,就可以走走后门,我不会这做的。你们出去,也不要说自己是省委书记的子女。”

卢荣景的妻子叶玉珍亦是一位贤良居家的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丈夫是省委高官,叶玉珍却从没有要求丈夫为自己换换工作,还在合肥市一家商店当营业员。卢玉珍说:“他干他的,我干我的,我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互不干涉。”

如今,卢荣景年过九十,退休在家,时常读书,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看看报,关心国家的发展情况,享受赋闲的时光。希望卢老能在余下的日子,安然度过,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