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这是黑小白一首诗的题目,我很喜欢。在为诗集《黑与白》作序时,我便以此为题。“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黑小白说的没错。我们一生的悲喜和沉浮,都在土地上,无论是否从事农耕或者牧业,我们从未真正离开过脚下的土地。正如黑小白《射线》中所说,“无论走多远,我都会带着自己的影子/和内心的不安/聚拢在村头的麦垛上/接受从未离开的阳光和星空”。

甘南是一片神奇的热土,风景优美,历史悠久,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诗人,黑小白便是其中的一个。我认识他始于州文联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那时他刚刚开始文学创作,热情高涨,对写作保持着极为真诚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他几乎每天都在写作,主要以诗歌创作为主,同时也写了一部分文本质量较高的散文和散文诗。在环境的熏陶和自身的努力下,短短五年时间,他便成为我省成绩显著的文学新秀之一。

这样勤奋的写作,如果说,仅仅是因为喜欢文学,可能还不准确。黑小白笔耕不辍的写作状态体现了他扎根泥土、情系农村的朴素情怀。在《文艺报》刊登的一篇访谈文章《新时代山乡巨变中的文学书写——临潭基层作家六人谈》中,黑小白写道:“作为一名基层文学写作者,我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文字去呈现和挖掘山乡巨变中的人和事,这是一个让我感到充实而幸福的过程。这么多年,我都在和农村打交道,我熟悉这片古老的土地,熟悉老百姓的生活和愿望,他们的勤劳、善良、热情和坚韧,是我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小白所在的临潭县,是半农半牧区。中专毕业后,他在乡下工作了十二年。调县上工作期间,曾担任过三年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参与一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所以黑小白对农村极为熟悉,对农民始终亲切有加,他常说“我就是庄稼汉的儿子”,这与他诗中所写的“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如出一辙。

无论《黑白之间》,还是《黑与白》,两本诗集都生动体现了黑小白的这种情感,也能清晰地看出黑小白渐趋成熟的创作历程。他的诗更加朴实,更加含蓄,直抒胸臆的作品少了,更多的是,以真实而平静的叙事来代替个人强烈的主观情绪。这对于一个只从事了几年诗歌创作的新人来说,非常可贵,也非常难得。

“一片被阳光宠爱的土地/是我反复写下的家乡”,黑小白在诗歌中,用大量的笔墨表达了他对土地深沉的热爱和依恋:“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无论离开还是靠近/我们都会像父母亲一样/深爱着土地,和土地上的庄稼/”。这几句出自他的代表作《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一诗。在这首诗中,黑小白并没有简单停留在对童年的回忆上,他写出了三代人和土地以及庄稼的远近,父母在坚守,我已经离开,孩子还年幼,这是城乡发展中出现的客观现象。但黑小白坚信“这些年,露水茫茫/我们拄着微弱的光走过山野”(《白露》),他明白土地对于自己的意义,即使“很多年后,我双手捧起土豆/它们身上已经淡去了我的痕迹”,但“父母亲并未责怪于此/而是以更加深沉的坚守,祈求泥土/宽恕一个农民的孩子远离土地的无奈”(《宽恕》)。也就是说,黑小白在反思自己的同时,更加沉淀他了对土地的情感,他用诗歌实现了对土地的另一种守护。

在黑小白的诗中,土地养育了我们和万物。《黑与白》不只是对土地的讴歌,更是对亲情的诠释和铺写。比如《地标》这首入选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并发表在《诗刊》2022年第10期的短诗:“母亲站在中山桥上/她并不知道这座铁桥是兰州的地标/也不知道黄河的名字//她仅仅说了句——/只有这样大的河,才能有这样大的桥//每次再见中山桥/我就会想起,一字不识的母亲/初遇黄河时的平静//仿佛在山林中,看到小溪和木桥/而她,要去河的那边/收割一片金黄”。亲情,是诗歌最主要的题材之一。黑小白的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写母亲的劳作和艰辛,他通过母亲站在兰州中山桥上这样一件小事,写出了母亲对家乡的眷恋,一个整日劳累、操心家里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诗虽短小,却清晰体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另一首《落》中,黑小白用同样不动声色的笔调,表达了对父亲的爱:“父亲理发的时候/白发落在他的肩上/他的周围//那么多的雪/白得让我放不下/一颗悬起的心”。黑小白还有一些悼亡诗,这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前几天去看你,草有一拃高了/再过些日子,等青草和地里的庄稼一样高/我就看不到你了/但我能看见,草丛中/刚好容下一个人脚步的小路/从门口,一直通向你//每年,有很多路被改建成柏油大道/也有很多路重新成为山川的一部分/但我从来不担心,你身边的那条小路/被青草遮掩,泥土阻塞/抑或被岁月湮灭/每一条走向亲人的路/在人间都得以周全”(《只有一条路不会湮灭》)。在黑小白笔下,亲人的离去是归于土地,“人间辽阔,但无论活着还是离去/我们终究只需要一隅之地/来安放身体和灵魂”(《人间》)。每个人,无论生前如何,都将成为泥土的一部分,而这,在悲伤之余,让人安心,“现在,让你焦虑的刺杆围绕着你/你没有伸手清理生命之外的荆棘/它们的芒刺,和紫色的花瓣/不再是无意义的存在,你覆盖青草的坟头/看上去和山川一样温暖”(《刺杆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出,黑小白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入的思考。他所表达的种种情感,都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在《与一朵花对视》中,他写道,“这一刻,我觉得我理解的卑微过于浮浅/小花即使被践踏,被忽视,依旧努力开放/而我必须要俯下身子,静下心来/才能对得起它们不声张,不喧嚣的骄傲”,正是这样的认识,黑小白笔下的一草一木,才不是单纯的文字描绘,他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山川草木上,“每一株花草都是一个我。它们/发芽,生叶,开花/它们的一生充满忐忑和欣喜”(《内在的秩序》)。为此,他“渐渐活成了父亲的模样/翻整土地,种菜,养花/收看天气预报,关注每一个节气/担心风雨中的庄稼和花草/对每一片掉落的叶子和花瓣,充满悲伤”(《人到中年》)。

作为一名写作者,黑小白并没有只抒写自己的生活,相反的,他从未停止过对时代的观察和思考,他笔下的乡土和亲情,是在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广阔的视野决定了他的表述具有相对的普遍性,真实反映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深刻变化,展示了山乡巨变的新面貌。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题材的文学作品。《黑与白》收录了黑小白围绕重大题材创作的部分诗歌,《跪》是其中的一首:“当你跪下来/和那个年幼的孩子一样高时/你不再是一个做核酸检测的医生/你是我想到的一棵挺拔的树,一座巍峨的山/或者,一个让我仰望的词语——崇高//但你也是平凡的/像和你一样忙碌的同事/像千万个挺在我们前面的医生,护士/像那么多说不上名字,却温暖了这个冬天的人们//你身上雪一样的洁白/让我相信,你拥有天空的高度/却可以低到一个孩子的身高”。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多少人奋不顾身,冲在一线。黑小白截取了核酸检测的画面,这是人们都重复经历过的一件事,但越是习以为常,越值得铭记和感恩。当医生跪在孩子前做核酸检测,他的付出已经超越了职业素养,这是手执明灯、胸有大爱的所有逆行者的共同写照。黑小白重大题材的诗歌创作,延用了他一贯的细节刻画,用一个个看似平常却极具感染力的瞬间和亮点,表达共性的情感。

通观《黑与白》,黑小白是一位真诚的诗人,他的语言就像泥土一样朴实,他勤奋而刻苦的写作是值得肯定的。在甘南,他也许不是写得最好的诗人,但一定是写得最勤奋的诗人。短短五年,他创作了1200多首诗歌,还有数十万字的散文和散文诗。虽然这其中有不成熟的作品,但从整体上看,黑小白的诗歌创作,已渐渐形成了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创作风格。他在重要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逐年稳步提升,而且还获得了一些重大赛事的奖项。

在准备给这篇序结尾时,看到《诗刊》2023年第18期“双子星座”栏目刊发了黑小白的组诗《白月光》和创作谈《铭记所有的深情》,我非常高兴。无论是诗集《黑与白》的出版,还是组诗在《诗刊》双子星座的发表,对黑小白来说,都是新的开始。

我相信,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黑小白会走得更快,更远。

扎西才让

作者简介:扎西才让,藏族,生于1970年代,一级文学创作。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作协理事,第十五届甘南州政协委员。主要作品有诗集《桑多镇》《甘南志》《当爱情化为星辰》《甘南一带的青稞熟了》,散文集《诗边札记:在甘南》,小说集《桑多镇故事集》《山神永在》等。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散文选刊》《诗收获》《诗选刊》转载。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甘肃省黄河文学奖、三毛散文奖、海子诗歌奖、鲁藜诗歌奖、梁斌小说奖、《飞天》十年文学奖、《红豆》年度作品奖、《文学港》年度作品奖等多种文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