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嶷如/文 翻开崔莹博士的新书《成为艺术家》,看着这些画风各异却又精美绝伦的插画作品,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当然,那时我们没有那么多琳琅满目的绘本,最流行的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发行的《幼儿画报》。刊物的内容早已忘却了,但仍记着每月拿到最新杂志时的欢欣雀跃。再长大一些,我开始阅读母亲从旧书摊上淘来的《红楼梦》连环画。这些黑白线描的“小人书”让我意识到,艺术的魅力不一定要靠大面积的色块来增强视觉吸引力,仅依靠黑白对比也能表现出色的光影效果和空间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艺术家:世界插画之旅
崔莹 |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24年4月

从书中提及的三位以黑白画闻名的画家——奥伯利·比亚兹莱、菲尔·曼和罗克韦尔·肯特,我们也可窥见这种单色调的魅力。面对艺术评论家关于“不会运用色彩,只会画黑白画”的质疑,菲尔·曼对自己的艺术天赋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事实上,黑白画确实牺牲了通过色调传递的情感表达。但是,观者也得以通过纯粹的视觉体验专注于作品的构图与线条的力量感。同样是黑白作品,奥伯利·比亚兹莱的艺术风格受到日本浮世绘和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因此黑白线条有着极强的装饰性和戏剧性,且多与文学作品相结合。而菲尔·曼的作品则更为通俗,如书中所提及的《巴黎街头的水果商贩》《衬裙巷》和《街头流浪儿》等,都以幽默的笔触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下层社会的日常生活。而罗克韦尔·肯特的作品则独树一帜。身为版画家,他的线条深具层次和纹理感,丰富的旅行经历也让他的作品有着自然界的雄伟和孤寂。同样是黑白作品,他们的画却展示了风格迥异的个人特色。

提及外国名家的插画,我幼年阅读较多的是亚瑟·拉克姆以及毕翠克丝·波特的奇幻童话作品。在欣赏这部分内容时,仿佛有拜访旧友的温馨感。不过,《成为艺术家》中也介绍了许多独特的艺术风格,令我耳目一新。例如,凯·尼尔森的艺术风格诡谲而浪漫。早期他深受奥布里·比尔兹莱的怪诞美学影响,但他并不拘泥于此,而是走出了自己极为独特的艺术道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太阳以东,月亮以西:北欧故事集》,融合了浪漫主义艺术、新艺术运动、日本木刻和中国版画,同时加入了优雅的北欧风格和现代主义。同样受到比尔兹莱的影响,哈里·克拉克偏爱阴暗、梦幻和神秘的哥特风格。不过,他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从他为《爱伦坡故事集》和《安徒生童话》绘制的插画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充满了细腻的线条、复杂的装饰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他对装饰艺术的深厚理解。同时,他的作品还具有浓厚的戏剧性和神秘感,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唯美氛围。比凯幸运的是,哈里生前就获得了来自艺术界和商业界的认可,在插画和彩绘玻璃两个领域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能让读者欣赏众多精美独特的插画作品并不是本书唯一的特色。让我感到饶有趣味的是,我们可以读到这些世界级插画师的成长故事,了解他们从小怎么与绘画结缘的。在谈及“月亮与六便士”的困境时,世人大多会将其看作个人的选择。然而,家庭环境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书中超过一半的插画师都来自有艺术背景的家庭。耳濡目染下,从事艺术似乎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其中,凯特·格林纳威与希思·罗宾逊的童年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凯特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作为自由刻板师的爸爸始终指导与鼓励她绘画,并且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将女儿的作品成功商业化。同样的,希斯·罗宾逊的爸爸是雕版印刷师和插画师。因此,罗宾逊习以为常的幸福童年,是与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看爸爸画图和在家自导自演话剧。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即便不选择艺术作为职业,它也能作为一种养心怡情的生活方式。

让这些插画家脱颖而出的,还取决于天赋的感召以及内在的驱动力。这种不吐不快的欲望必须足够强烈,甚至超过对世俗名利的野心。如书中引用的毕翠克丝的自述:“我不能休息,我必须画画,无论画得多么糟糕。当我心情不好时,这种画画的欲望更加强烈。”并且,面包与玫瑰不总是二元对立的存在。插画家伦道夫·凯迪克的爸爸是一名会计。以世俗的评价看,继承父辈的道路,在银行安稳地度过一生,是令人艳羡的稳妥道路。然而,伦道夫却凭借仅为“业余兴趣”的出道作品获得了《伦敦新闻画报》编辑的赏识,轻松赚取了可观的收入。他清醒地认识到,待在银行业不是适合他的人生道路,画插画才是忠于内心的使命。在法国出生的埃德蒙·杜拉克也经历了类似的职业转换。他原本学习法律,但仍经不住绘画的诱惑,因此便利用业余时间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画技,并且最终放弃了法律道路,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艺术之路。况且,选择艺术作为一项职业,并不代表舍弃了商业性。埃德蒙的一生中经历了从纯粹的插画师向其他艺术形式转变的探索。随着高档儿童图书市场在一战后逐渐萎缩,他开始尝试更多的商业艺术形式,包括设计邮票、银行钞票,以及参与戏剧制作的服装和舞台设计。此外,他还从事过肖像画和风景画,展示了他面对市场的灵活变通。

不过,成功的因素是复杂的,如何平衡现实与诗和远方,永远是困难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亚瑟·拉克姆看得最为通透。面对同样追求艺术梦想却又苦于经济状况的年轻人,他劝诫道,能在年幼时期就感知到艺术天赋的人毕竟凤毛麟角,那些著名的艺术家不过是幸存者偏差。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面包作为生存基础,亚瑟白天是普通的保险公司雇员,晚上则变身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直到他确认能依靠绘画来维持生计,他才让心灵的召唤与物质的需求实现统一,成为全职插画家。对于那些饱受内心挣扎的人来说,亚瑟的经历是极富现实意义和启发性的。

读毕本书,这些大师们追逐梦想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艺术不仅属于少数专家,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正如约瑟夫·博伊斯所言,“人人都可成为艺术家”。这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画家、建筑师和音乐家,而是我们都有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创造力。愿我们都能在艺术的世界里,获得片刻的自由。

(作者系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