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有两位曾做皇嫂的皇后:

第一位是明英宗的发妻钱皇后,钱皇后出身靖难功臣之家,是英宗的祖母张太皇太后(明仁宗发妻诚孝昭皇后)亲自为孙儿挑选的皇后。英宗虽在婚前同钱皇后并不相识,但二人先婚后爱,感情极好。哪怕是钱皇后婚后一直未身怀有孕,仍旧不影响英宗对她的宠爱。

正统十四年,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人俘虏。

为了大明王朝,孙太后(英宗生母孝恭章皇后)不得不忍痛将儿子的皇位拱手让人,让吴贤妃所生的郕王朱祁钰登基,史称明代宗,年号景泰。

明代宗登基后,钱皇后便只能是皇嫂。而母仪天下的皇后,是明代宗的发妻汪氏;汪氏被废后,杭贵妃被封为继后继续母仪天下。

景泰元年明英宗从瓦剌回到京城后,钱皇后便同夫君一起在南宫幽禁7年不得自由。

好在景泰八年,英宗复位,钱皇后又从皇嫂转变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份。

明朝还有一位曾做皇嫂的皇后——明武宗的发妻孝静毅皇后夏氏,夏氏虽然没有向钱皇后一样曾被幽禁不得自由,但也没有向钱皇后一样因为夫君复位的缘故而恢复皇后的身份。

因为夏氏的夫君是病逝,而非被幽禁。

夏氏可以称得上是明朝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后,夫君在时几乎见不到夫君的面,更别提怀孕生子;夫君死后,成为默默无闻的皇嫂。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她死后却是群臣争议的话题。这究竟是为何呢?

01

夏氏的祖上原先世代居住在南京,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时的国都。明成祖朱棣在位时,夏氏的祖先迁到了北京顺天府居住,明成祖朱棣迁都后大明王朝的核心便在北京,想要有出人头地,自然是距离皇帝越近越好。

也正因为夏氏先祖当初迁到顺天府定居的决定,让他们家得以出了一位皇后。

因为在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在挑选皇后、后妃时,虽然不在意其出身,但是一般都是在京城周边的地方挑选秀女,至于距离京城比较远的地方,基本上不会选秀。

夏氏居住在顺天府,而且父亲在朝为官,自然会有机会参加选秀。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夏氏的父亲夏儒在女儿入宫前,官职并不高。毕竟明朝在挑选皇后、妃嫔时明确规定:要从低级武官或者平民中挑选。

如此一来,秀女们的相貌与才情、是否贤德便成为能否入宫的首要条件。

夏氏端庄貌美,被选为明武宗皇后。

正德元年八月秋,明武宗正式迎娶夏氏为后,婚礼极其隆重,这一年明武宗16岁,夏氏比武宗小两岁,尚且只有14岁。

明武宗是明朝唯一一个以当朝皇后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的生母仁孝徐皇后虽然是朱棣发妻,但在生朱高炽时为燕王王妃;明宣宗朱瞻基的生母虽然是诚孝张皇后,朱高炽的发妻,但在生朱瞻基时为燕王世子妃;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虽然明宣宗的继后孝恭章皇后孙氏,但孙氏在生子时尚且还只是贵妃,而且是宣宗继后而非嫡后。

而明武宗的生母孝康敬皇后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发妻,更是朱佑樘唯一的女人,二人跟寻常夫妻一般,同时起居生活。而且孝宗的生母孝穆纪皇后早在宪宗在时便病逝了,孝康敬皇后是整个后宫中地位最高的,不需要想方设法讨婆婆欢心。

可以说武宗出生在一个极其幸福、夫妻和睦的环境当中,夏氏能嫁给这样一位夫君按理说即便是没有孝康敬皇后那般幸福,也应能与夫君举案齐眉的。然而夏氏在婚后,却跟婆婆孝康敬皇后过着截然相反的皇后生活。

02

(下文将夏氏的婆婆孝康敬皇后称之为张太后)

夏氏被册封皇后后,同明武宗的感情究竟如何,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不过在《明良记》中提到了武宗同夏皇后:武宗经常很久都入后宫,从大同回京后,突然到皇后的寝宫,夏氏许久不见自己的夫君,突然见到竟然哭了。武宗对夏氏说道:皇后怎么瘦了?

随即,武宗便让光禄司上膳食,额外给夏氏加了一只烧鹅。

另外,夏氏的父亲夏儒则父凭女贵被授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而且没多久又被晋封为荣禄大夫、庆阳伯,成为名副其实的外戚。然而夏儒并不是恃宠而骄的人,反而性情十分温和宽厚,待人谦逊有礼。在父亲卧病在床时,夏儒在左右侍奉三年。

哪怕是显贵后,也不骄纵,仍旧身穿布衣,外人丝毫看不出夏儒是武宗岳父。

要知道武宗的外祖父张峦(张太后的父亲)是在孝宗登基三年后,才被封为寿宁伯。除了封伯爵外,武宗还下旨赏赐岳父夏儒两千二百多顷地。

除了夏氏的父亲外,夏氏的两个哥哥则是分别被授予锦衣卫指挥使、指挥同知的职位。

如此便可见,夏氏即便没有得到武宗的盛宠,但最起码武宗并不厌恶夏氏,而且在大婚刚开始对发妻还是比较喜欢的。要不然,也不会如此重视夏氏的娘家。

03

然而武宗作为孝宗与张太后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从小便在张太后的溺爱之下长大,十分贪玩。武宗继位时,尚且是有15岁,虽然也能亲政,但他贪玩成性,心思并不在朝政上。

以至于宦官干政、权相当道,而武宗则一心沉浸在女色声乐中,从不过问朝政。

甚至为了不让生母张太后约束自己,干脆搬去了豹房居住,大部分时间并不在宫里。即便是武宗偶尔会在宫里,也不见得一定会去皇后宫中,所以夏氏从嫁给武宗开始,便基本上过着守活寡的日子,又怎么能怀孕生下皇子公主呢?

夏氏虽然好不容易才能见到夫君一面,但是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有劝谏夫君之责,也不忍看到夫君如此荒淫无道。所以便会劝说武宗要远离声色犬马,安心处理朝政。然而武宗秉性如此,怎么会因为皇后的几句话而改变呢?

终究,夏氏的一番苦心没有结果。

04

夏氏不仅见不到自己的夫君,而且还要忍受夫君宁愿放着大家闺秀出身的皇后与妃嫔不宠幸,反而喜欢有夫之妇。根据史书的记载,武宗在位16年,宠幸的女子大多都是有夫之妇。

正德十一年,宦官江彬为武宗进献了一位姓马的女子,这位马姓女子是延绥总兵马昂的妹妹,马昂因得罪武宗朝初期的权宦刘瑾而被罢免官职,为了重新掌握兵权,便将自己已经嫁人的妹妹献给了武宗。马昂自然见不到武宗,便托权宦江彬为自己说好话。

就这样马氏被强行送入了豹房,因为马氏善于骑射,而且懂得蒙古语与音乐,而得到武宗的宠爱。而马昂靠着得宠的妹妹而被封为右都督,得以居住京城。据说马氏在入豹房的时候已经身怀有孕,群臣得知后便劝说武宗,但武宗一概不听。

然而武宗又看中了马昂的一个妾室,强行索要。这位妾室是马昂所爱,自然不愿交出,因而得罪了武宗,武宗不仅免掉了马昂右都督之位,而且还冷落了马氏。

除了马氏外,豹房中单纯有名有姓的有夫之妇还有七位。

其中有一位刘良女深得武宗的宠爱,在武宗人生中最后两年时间,对刘良女十分痴迷。

刘良女是乐工杨腾的妻子,夫妻二人都是晋王府的人。正德十三年,武宗在经过山西的时候,便让晋王为自己进献美女,刘良女便是其中之一。武宗非常喜欢刘良女,便将其带回了豹房。从此刻开始,陪伴武宗左右的便是刘良女,而且只要是谁惹了武宗不高兴,只要刘良女开口求情,武宗都会饶恕。

如此一来,很多人武宗身边的近臣都会将刘良女认作干娘。

宸濠之乱爆发后,武宗决定南巡,便将刘良女留在了张家湾,二人约定以簪子为信物。但是武宗不小心叫簪子给丢了,派人去找也没有找到,等武宗一行人到了临清的时候,武宗便派人去张家湾接刘良女,但是刘良女不见信物就是不肯走。

武宗便在晚上亲自乘船去张家湾接刘良女,在南巡的路上,刘良女被称之为“朱寿夫人”,派头丝毫不输皇后。哪怕是在参拜寺庙的时候,幡幢上写的都是“朱寿(武宗自己取的名字)与夫人刘氏”,俨然将刘氏当成自己的妻子一样来对待。

为此,武宗同刘良女的爱情故事,被后人演绎为“游龙戏凤”。

这个“凤”本应是皇后夏氏,而实际上却是一位乐工妻子出身的刘良女。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夏氏的心境,但是我们试想一下:作为武宗的发妻、母仪天下的皇后,得知自己的夫君同一位有夫之妇如此恩爱,其爱情故事在民间传颂,如何能不失望、伤心呢?

武宗在世,夏氏虽然不得宠,不能时常见到自己的夫君,但好歹还是母仪天下的皇后;然而正德十六年,武宗便病逝了。若是武宗生有皇子的话,不管是哪位皇子继位,夏氏都会被尊为皇太后。虽然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但最起码有皇太后的尊荣,无非就是换一座宫殿继续过守活寡的日子。

然而武宗一个皇子都没有,无后而终。

也就是说,夏氏连皇太后都没有资格做。

05

武宗去世后,因武宗没有亲弟弟,只能从堂弟中挑选一位继承皇位。最终明孝宗的四弟兴献王唯一的儿子朱厚熜被选为嗣皇帝人选,入京继承皇位,史称嘉靖帝。

按照辈分,嘉靖帝理应称呼夏氏一句“皇嫂”。

作为新帝的皇嫂,夏氏在宫里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失去了母仪天下的权力,而且除了婆婆张太后(武宗生母)外,并没有什么亲人可以依靠。而张太后虽然被侄儿嘉靖帝尊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但张太后同嘉靖帝的生母蒋太后不和,嘉靖帝对张太后十分不满。

婆婆张太后都是泥菩萨过河,又如何能能护夏氏呢?

嘉靖元年,嘉靖帝大婚,迎娶陈氏为皇后。

如此宫中便出了两位嫡后,一位是武宗的遗孀,一位是嘉靖帝明媒正娶的发妻。嘉靖帝是在位的皇帝,自然陈皇后是掌握实权之人。为了区分两位皇后,嘉靖帝便将皇嫂尊为“庄肃皇后”。但不管如何尊封,夏氏终究是新帝的皇嫂,在宫里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在后宫孤寂地又生活了14年,夏氏病逝,结束了自己无奈的一生。

夏氏作为武宗的嫡妻,死后被同武宗合葬帝陵、神牌供奉于太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毋庸置疑。但是在夏氏去世后,群臣就夏氏的事情同嘉靖帝争论不休,究竟是为何而争呢?

06

首先便是夏氏的丧仪,嘉靖帝认为:自己虽然尊称夏氏为皇嫂,但是叔嫂之间不需要服丧;更何况两宫皇太后(武宗生母张太后与嘉靖帝生母蒋太后)都健在,又如何能穿丧衣呢?

所以嘉靖帝便决定自己穿青衣即可,至于臣民则需要为夏皇后服丧。

嘉靖帝坚持不服丧,朝臣们自然不能强迫一国之君。但朝臣们穿丧衣去朝堂上见皇帝实在是不妥,所以礼部尚书夏言便上疏,建议嘉靖帝暂且免去朝参,嘉靖帝赞同。

其次便是夏氏的谥号字数,大学士张孚敬的建议是:

夏皇后是嘉靖帝的嫂嫂,谥号应当用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但是大学士夏时不同意,他认为:应当用八个字。

左都御史王廷相等人则认为:都是皇后,又有何不同呢?

夏氏病逝时虽然是嘉靖帝皇嫂,但毕竟曾做了16年的嫡后。若是定二字谥号,确实不妥,按照规矩皇后若是在皇帝之前病逝的话,会暂且先定二字谥号,比如明成祖朱棣的发妻徐氏,病逝后暂且追谥为“仁孝皇后”,等到朱棣病逝后,在根据皇帝的谥号,定下最终的谥号。仁孝徐皇后最终的谥号是十二个字“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夏氏病逝时,武宗早已病逝多年,自然要直接附帝谥。

若夏氏只得二字谥号,岂非是默认夏氏是嘉靖帝皇后吗?

若是四字谥号也不妥,在明朝29位皇后中,只有一位皇后的谥号是四个字。此人便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发妻汪皇后,汪氏做了三年的嫡后,在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被降为郕王王妃;最终在正德元年病逝(武宗登基第一年),武宗将曾叔祖母汪氏追谥为“贞惠安和景皇后”。

汪氏之所以只有四个字的谥号,是因为她的夫君明代宗并没有庙号,也没有被供奉于太庙之中,并不算是一位世人认可的皇帝。汪氏在明英宗复位后,便被降为郕王妃,最终能被追封为皇后,便已经很不错的结局了。

若是给夏氏四个字的谥号,难道是不承认明武宗是大明王朝正牌皇帝吗?

在群臣争论不休时,嘉靖帝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为皇嫂定六个字谥号。就这样夏氏最初的谥号是“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次年提出二字或者四字谥号的大学士张孚敬退休,与此同时嘉靖帝的“万年吉地”也已经修建完成。

对于嘉靖帝而言,已经无任何后顾之忧,所以便让已经退休的张孚敬担着恶名,而自己做了一次圣君,将皇嫂的谥号改为嫡后应有的十二个字: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孝静皇后谥号不完备,称不上是配飨武宗。

就这样夏氏在去世一年后,终于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十二字谥号,配得上自己嫡后身份的谥号

结语

夏氏可以算得上是整个大明王朝29位皇后中,最默默无闻的一位。夫君在位时,不得宠没有生下皇子公主,她是否贤德、如何治理后宫更是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夫君去世后,成为新帝皇嫂,历史上更不会有她的记载,毕竟新帝登基后,史书记载的是新帝以及与新帝有关的一切人与事。

等到夏氏病逝后,作为一位无后而终的皇帝的嫡后,又有谁会真正的在意呢?

之所以会在死后引起群臣议论,也无非是群臣与嘉靖帝之间争斗的一个缩影而已,群臣看似为夏皇后而争,实际上是在为明朝的礼仪制度而争;而嘉靖帝作为半路而来的皇帝,想要让自己的亲生父母,让自己日后都能享受顺位继承皇位的皇帝能享受的一切待遇,而同朝臣们争了十几年的时间。

而夏氏恰好去世在这个时间段,一向没有存在感的她自然会被推上风口浪尖上。

好在最终夏氏也得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待遇,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参考资料:
《万历野获编》
《明史·孝静皇后传》
《国朝献徵录》
《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明史·本纪第十六·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