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德烈的笔记

编辑|安德烈的笔记

《你的名字》是2016年日本导演新海诚执导的电影,上映后的一年时间内成为在日本总票房排名第二,全球票房排名第一的动漫题材电影(之前日本国内的第一和世界第一均是《千与千寻》)。

可以想象,《天气之子》在日本国内的广泛好评和口碑将在之后的全球上映中延续。

不可否认,这两部电影的确存在诸多相同元素,新海诚导演也有意将两部电影联系在一起,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两部电影都是以自然灾害为电影的叙事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你的名字》中,坠落的彗星将女主角三叶及其所在的村庄一并摧毁,于是男主角泷与三叶展开了超时空的恋爱,而《天气之子》则以东京新宿区的特大暴雨的异常气候为背景,女主角阳菜是一个能使得暴雨天短暂转晴的“晴女”,但是在两部电影中灾难的表现以及主人公对待灾难的态度都呈现出与好莱坞传统意义上的灾难片截然不同的叙事模式,导演新海诚将日本现实中的自然灾害原型搬上银幕,并通过“二次元”的表现手法,在灾难和治愈之间开创了一条新的叙事路径。

一、电影中“灾难”题材与“治愈”元素的矛盾

在当代电影中,一部电影往往都有多种叙事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它既是灾难片,讲述的是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而船毁人亡的故事。

“爱情”和“灾难”这两种叙事元素在电影表达中能够十分流畅地结合在一起,正如卡梅隆所说:“只有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来讲述灾难,你才能体会到分离与死亡带来的损失。

”灾难片是好莱坞极为擅长的一种类型片,导演了《独立日》《后天》和《2012》的艾默里奇认为,灾难片是一种强烈冲突的电影,当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会抛弃需要细细思考的元素,灾难片是极端的对决,是生死存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而言之,对于大多数灾难片而言,有两个吸引人的地方,第一是它对于“奇观”场景的塑造,例如《流浪地球》将地球改造为一个巨大的“航天飞船”并且逃离太阳系;《独立日》中遮天蔽日的飞碟降临在美国纽约上空。

这些情境都是在正常生活中不可能遭遇到的,而通过电影的现代化技术得以呈现在银幕上,观众的感官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除此之外,灾难电影除了表现灾难外,更在于“拯救”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灾难电影中,往往除了塑造人类与外在世界的对立之外,在人类这一方还存在施救者和被施救者的互助关系,而往往施救者扮演了电影中的英雄人物角色,例如《流浪地球》中的刘培强,《2012》中的杰克·杰克逊和艾德里安。

灾难电影中往往都存在着一个“英雄人物”,经过了他的努力,最终“拯救”灾难。

于是除了视觉享受之外,灾难电影通过英雄人物拯救世界,给观众带来了令人宽慰的结局,在紧张和恐惧之后有了一种复归安全的满足感,这实际上也是观众从痛感转化为快感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拯救”灾难后,观影主体升起一种战胜灾难,力争胜利的自豪感,这个时候审美主体的情感已由被动消极化为积极主动,感受到一种痛苦之中或痛苦之后的奋发向上,蓬勃进取的力量,这时恐惧变成了愉悦,痛感转化为快感。

而治愈系电影则是近年来新兴的电影流派,虽距离明确的电影类型尚有差距,但从类型化角度而言,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类型特征:观照、礼敬自然的视觉主题,回归日常生活,努力弥合现代化飞速发展给民众带来的内心失衡与伤痛。

由上不难看出,“灾难”和“治愈”两个元素在电影的表达上存在诸多不相容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在叙事的视角上,灾难片往往都是涉及人类灭绝、世界毁灭等宏大视角,而治愈系电影则将视角集中在日常生活,情节也较为简单,是一种微观的描述。

其次是在电影所构筑的世界观上,灾难片中人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关系是二元对立的,“世界”是邪恶的,它要毁灭人类,而人则需要不断地征服世界,并最终战胜世界;而治愈系则是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让人感受到生活和自然的美好,体现出世界的“真善美”内涵。

最后从影片的功能上,治愈系强调的是一种观影感受,其目的是协调观影者内心的心理活动,而以好莱坞为主的灾难片则主要是通过科技手段,给观影者带来完美的视觉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以往的大多数电影当中,“灾难”和“治愈”是两种不相容的元素,它们二者从叙事模式到观影体验上都存在诸多的差别,然而,新海诚导演却将这两种元素进行了融合,打造出了一种独有的“冰与火之歌”般的叙述路径。

二、新海诚的“二次元”缝合

新海诚的《你的名字》能在世界范围内收获巨大的口碑和票房必然有其成功之处,而其后续的《天气之子》也试图借助《你的名字》的口碑优势再度占领全球观众的眼球。

新海诚有意将这两部电影相互联系起来,在《天气之子》中,除了整体氛围、叙事手法和制作团队相类似之外,新海诚还直接让《你的名字》中的男女主角客串在《天气之子》中,甚至可以认为后者就是前者的姐妹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两部电影中,“灾难”都贯穿于整个剧情,新海诚曾在《你的名字》上映时,接受访问中明确表示,《你的名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日本2011年的“3·11”大地震发生四个月后他前往名取市看到的景象,他希望民众能理解当地人的受灾心情,并也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治愈当地人的身心创伤。

因此这两部电影虽都以“灾难”这一沉重的话题为叙事背景,但是两部电影都绝非落入“个人对抗世界、拯救世界”的灾难类型片俗套,而是以“二次元”的奇幻手法,描述了一个人与世界和谐相处,主人公也借由“二次元”的能力,最终得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的故事,新海诚将“灾难”和“治愈”这两种题材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叙事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二次元”的表达风格

《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都是动漫电影,是一个和我们现实世界所在的“三次元”不同的“二次元”世界,尤其是在日本的文化熏陶下,动漫成为一个能被所有年龄群体所接受的电影形式。

也因为这是“二次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无论发生怎样离奇古怪的事情,都并不会让观众感到意外和不适。

在电影的开头,新海诚就通过“二次元”的方式告知了观众其影片是在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时空:在《你的名字》前一分钟,就展示了男女主角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相互叙述身体上发生异常的情况,而《天气之子》则是通过将水滴围绕于悬浮在空中的女主角来告知观众这同样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中,主角都具有某种在现实世界无法运用的“超能力”:《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角可以穿越时空交换身体,而《天气之子》中的阳菜则能够改变局部的天气状况。

但是新海诚在给他们“超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诸多的限制,从而避免出现“超级英雄”的人物,并最终在塑造世界观上给了观众一种既离奇又真实之感。

《天气之子》中,阳菜改变局部天气的能力每次使用都伴随着部分身体的“消逝”,随着一次次能力的运用她将最终被“天气”所同化,而且每次改变天气都处在一个有限的时空环境中。

因此,虽然《天气之子》电影几乎是在东京地区的暴雨气候下展开,但由于阳菜的“超能力”,并借由“超能力”所开展的简单商业活动,整部电影始终有轻松、愉快的情节穿插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主体与世界的非对立关系

按照传统的灾难片叙事结构,尤其是好莱坞灾难片的剧情,作为主体的人与世界一定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

在世界所制造的一次次困难面前人并没有被打倒,反而是迎难直上,人通过努力完成了不断对抗世界并最终征服世界的重任。

但无论在《你的名字》还是《天气之子》中,虽然都是以灾难为叙事背景,但新海诚却将这种二元对立的关系进行了解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你的名字》中,灾难源于一颗彗星,它即将摧毁女主角及其所在的小村落,而男女主角通过数次的身体互换,在彗星坠落之前将这个信息告知了女主角的村长父亲,故事的结局是虽然彗星依然坠落到了预定地点,但村民却由于“灾害演习”的名义提前被安置到了安全地区,从而避免了这次灾难的发生。

《天气之子》则是更进一步地描绘了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

伴随着剧情的发展,阳菜和帆高得知东京地区在数百年前本身就是被大海所覆盖,因此这段时间的异常气候仅仅是“天”试图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复归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菜虽然能够通过献祭自己将天气从暴雨再度转为晴天,但是若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待这段时间的“暴雨”,它才是正常的气候状况。

因此,在电影的结尾,帆高将献祭的阳菜从“天空”的手中夺了回来,东京也重新回到了暴雨气候并在三年后彻底被淹没。

新海诚这种对待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表达看似很荒诞离奇,甚至有观众将《天气之子》中最后男女主角相互选择对方,放弃将东京天气调节为晴朗的行为称为“反人类”,但是如果站在更高的时空维度上来思考这恰恰是一种对于自然和世界规律的遵从和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海诚用一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人类和世界的关系,这就完完全全打破了灾难片的叙事结构。

在灾难片中,人类一定是最后存活下来的物种,这种最终的优越感也为观众带来了由灾难的痛感转向快感的体验,这实则是一种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

而新海诚则超越了这个维度,促使了人们对人类生命和世界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思考,人类在地球和世界漫长的演进这个维度中,实则和其他的生物是居于同等的地位,如果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上,最后获胜、存活的一定是人类,然而这种胜利和生存的背后实则是一种对于大自然规律的漠视和改变,而超越了“人类”的视角来看待大自然、看待生命世界,并促进观影群体对其内容进行一种深层次的反思,这才是一种根本上的“治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增强画面渲染,回避暴力美学

所谓暴力美学,指的是呈现在银幕上的暴力,通过唯美的、形式上的蒙太奇杂耍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带来愉悦。

最早它指的是早期美国电影中的一些血腥镜头,因为这些镜头画面在现实中也几乎难以发生,且暴力的画面总是能够满足观众的某些深层次和潜意识的心理需求,因此暴力美学也成为一批观众所推崇的元素。

而由于视觉技术的不断升级,灾难片渐渐成为弘扬暴力美学的主要类型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灾难片中的天灾人祸也大多是因为现实世界中的稀缺性而被搬上了银幕,也如笔者上文所言,灾难片也正是一方面借助其暴力美学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制造出痛感,之后借助人类最后拯救世界、战胜世界的结局完成痛感向快感的转变,使得观众的心理需求得到多方面满足。

新海诚则刻意避开了暴力美学的叙事画面内容,而是通过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的形式,建构了另一套视觉美学。

在《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中,彗星坠落摧毁村庄和水淹东京本身是一件极具视觉观感的画面,但是新海诚却将它们进行了平淡化处理。

在《你的名字》中,全片没有出现彗星将村庄摧毁的画面,而是通过了蒙太奇的手法:彗星撞击前的坠落过程以及彗星撞击后所砸出来的坑洞,让观众自行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你的名字》的宣传海报中,这颗彗星及其彗尾始终占据着画面的一定比重,但是新海诚始终将画面定格在它划破天际,将天空变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的一帧。

《天气之子》中,东京被淹没的画面仅仅以俯视的镜头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了大约10秒钟,(图1)搭配上帆高的旁白:“那时下的雨,在这之后一日也没停歇,东京街道逐渐没入雨水中,过了三年,雨至今仍下个不停。

”第二次则只有五秒(图2),所讲述的是重回东京的帆高和一位老者在交谈中得知东京在数百年前本来就被海水所包围,帆高不必为了自己选择了阳菜而自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新海诚对于画面的高超处理绝不仅局限在灾难画面上,他的作品一向以唯美细腻的画面所著称,其动画风格的形成是西方文化中遵从真实的思想和日本文化中的“匠人”精神双重作用的结果。

正是这样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他将彗星撞击和水淹东京的场景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呈现,在《天气之子》中用俯视的镜头将画面的冲突和夸张程度尽可能降到最低,在图2中,被淹没的东京在阳光的照耀下恰似一个“出水芙蓉”般极具活力的全新生命,这也折射了一种如前文所述的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更高层次的生命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灾难是《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中的主要背景之一,故事情节的推动也随着灾难的发展而发展。

但新海诚并没有陷入传统灾难片的俗套剧情,通过“二次元”的魔幻手法,新海诚将自然世界与人的冲突关系进行了巧妙的转化,在电影中主人公与外在世界是一种顺应和遵从的关系,而非灾难片中的拯救世界、对抗世界和征服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影初看之时或许大多数观众都会带着些许诧异,这在《天气之子》中更为明显:在《你的名字》中,人类终究还是逃避了灾难,而《天气之子》中,人类却在大自然的暴雨之下全无任何对抗办法,并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暴雨将东京地区淹没,并在一个被水淹后的东京继续生存,在这种“灾难”之下人类变成了毫无反抗能力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回顾人类自身的发展历程,我们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不正是用了同样的方法来对待其他物种?而新海诚导演恰恰是站在了这样的一个立场和角度来展开叙事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对生命、时空、爱情等永恒主题进行思索,他将灾难片与治愈系两者相互融合,采用了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二次元”手法,将人类与世界重新塑造为一种遵从和尊重的关系,并尽量避免暴力美学的叙事渲染,最终开创一条独特的“灾难”与“治愈”兼容的叙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