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忽冷忽热的天气很容易“中招”感冒,许多人觉得感冒发烧也不是什么大事儿,自己吃点药就行了。然而,如果不遵医嘱,胡乱服药也很容易出现危险。近半个月来,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肾内科已经收治了连续3例患者,都因随意服用退烧或止痛药物后引起肾功能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李(化名)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平时体质良好,几天前不慎着凉后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凭借着以往感冒发烧的经验,小李自行至药店购买了一盒布洛芬,在体温上升至39度时服用了一颗,4小时后体温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小李认为药效不够,又服用了一颗布洛芬。8小时后,体温还是没有降到正常,小李为了不影响正常上班,赶紧又吃下一颗布洛芬,就这样一颗又一颗,最终小李竟连续吃下了5颗退烧药。

终于,体温下降到了37℃,可随之而来的却是腰痛、乏力、恶心等症状,小李感到非常难受,家人紧急把他送到了北仑区人民医院就诊。

检查后结果显示小李的血肌酐为958umol/L,这一数值已经高出正常值十几倍,诊断为肾衰竭。肾内科夏敏副主任医师郑重地告诉小李:“你现在的血肌酐水平非常高,已经是肾衰竭状态,非常危险,如果用药后不能恢复,随时可能需要透析治疗。”小李这才慌了神:“我每年体检都显示身体很好啊!只是吃了几颗退烧药,怎么会这么严重啊?”

夏敏解释,布洛芬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一种,这个药物是一个大家族,常见的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具有解热、抗炎、镇痛等功效。

那么,退烧药是如何导致肾损伤呢?夏敏指出,肾脏是机体代谢化学物质及各种药物并排出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日常所摄入的食物、药物等都是需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因此,肾脏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通俗来讲就是老百姓平时所说的“是药三分毒”,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物这类退烧药物,在体内代谢后都需要通过肾脏排泄,若滥用退烧药,则会增加它对于肾脏的“毒性”,造成肾功能损伤。“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于服用药物需要格外小心,警惕药物滥用!一旦发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后果不堪设想。”

幸好发现及时,经过连续2周的住院治疗后,小李的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吃药时怎样才能护肾?

当然,绝大多数人在服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后,并不会遭遇急性肾衰竭,但为防万一,我们还是可以掌握一些规避风险的诀窍。

避免大量服用或混服

短时间内多次、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非常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有些患者同时服用了多种止痛药,却不知道自己服用的药物尽管名称不同,其实都属于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结果导致意外发生。

服药时适当多饮水

吃止痛药时一定要多饮水,可大大降低肾损伤风险,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如不适即刻停药就医

如果在服用止痛药后出现少尿、水肿、恶心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尽早停药并接受干预,减少对肾脏功能的损害。

疼痛只是症状,所以不能只治痛、不治病。

滥用止痛药除了有带来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外,还存在掩盖症状、延误治疗的风险。

来源 | 宁波晚报,新闻晨报

编辑 | 沙默 审读 |林明 监制 | 林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