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风暮雨

清军攻入云南后,明军接战失利,撤退途中,李定国于磨盘山设伏,一举歼灭数千清军,取得了抗清战场上最后一场大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定国仓促应战,被清军击败,随后和沐天波等人护送永历帝退往滇西。

渡过潞江(今怒江)后,李定国派总兵靳统武带兵4000护送皇帝前往腾跃(今腾冲),自己留在磨盘山伏击清军。

李定国认为,清军入滇以来,屡战屡胜,早已失去戒心,成为骄兵,此时正好利用险恶的磨盘山将其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定国在磨盘山小路两旁草木丛中设下伏兵,以泰安伯窦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武靖侯王国玺为三伏,并在山谷中埋下地雷。

然后勒令诸将,待清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由初伏窦名望首先出击,点燃地雷,然后二伏、三伏的高文贵和王国玺同时出击,攻击敌人首尾,即可大获全胜。

即史书上所说的:“敌尽入,初伏乃发;然地雷,二、三伏乃发。首尾击之,敌尽矣!”(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李定国预料的一样,征南将军赵布泰和平西王吴三桂一路上几乎没遇到抵抗,骄横不可一世,认为明军不堪一击,早已丢盔弃甲逃得无影无踪,连尖兵都懒得派,直接带领主力大摇大摆踏上磨盘山。

这一天,是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二月二十二日,清军进入埋伏圈,前锋部队已经抵达明军的二伏处,只要再过一会儿,清军主力全部进入,他们将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

可惜的是,关键时刻,明军内部出现了一个叛徒——光禄寺少卿卢桂生,他从藏身处逃出,向清军投降,并将李定国的作战计划全盘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军由于没有得到号令不敢擅自出战,束手被杀,死伤惨重。

窦名望见情况不妙,下令鸣炮出战,二伏、三伏明军从也应声鸣炮,从埋伏处杀出,与清军拼死搏杀。

李定国听到“信炮失序”,心下一惊,立即命令伏兵尽出,据说当时清军的炮弹落到他面前不远处,激起的土块都能打在他的脸上。

激战半日,两军死伤惨重,尸积如山,史书上称“僵尸如堵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等人得到后续清军多尼所部的增援,但地形不利,最终仓皇后退30余里。

磨盘山之战,明军伤亡约四千人,击毙清军数千人,有资料称清军战死者为8000余人。

清廷对兵力占据优势的赵布泰等人惨败而归震怒不已,经过详细调查后,追究了一批参战将领的责任:

征南将军赵布泰革职为民、多罗信郡王多尼罚银五千两、多罗平郡王罗可铎罚银四千两、多罗贝勒杜兰罚银二千两,还有一批军官被降级和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定国在撤退途中,仍能指挥部队重创清军,其军事素养确实非同凡响,不过,此时李定国实力有限,无法凭借一场胜利扭转不利战局,更无法挽救南明。

引用资料:

(1)《南明野史·卷下》

(2)《庭闻录·卷三》

(3)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