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南昌、上饶等多地发布公告,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年薪最高给到50万,最低的也有40万。

高新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再次有了热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属于中等发达地区,公务员不管他是聘任制的还是委任制的,能在当前经济大环境差、普遍降薪的情况下,给出这么高工资,着实让人吃惊,也让人羡慕。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炸锅了,基本上都是质疑的声音。

曾是聘任制公务员的体制内干部,也表示质疑,因为,这一举措实施后,可能会造成三个不公平:

第一,工资待遇与普通打工人比,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体制内接连出事,而且都是火爆全网那种,纪云浩、彭聪涛、盐城宋处长、荆州两警察以及落马的原河南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这让老百姓觉得公务员素质不高、不干正事,凭什么拿那么高的工资?

2023年,全国平均工资中部地区为9.6万元,深圳平均工资每月12000元!

年薪50万的话,即便是税前,扣完五险一金,到手也得超过40万(含公积金),这是很高的收入了。深圳、上海等薪资水平较高地区的体制内干部都表示羡慕和嫉妒。

那么,在体制内,究竟能有多优秀、做出多大的贡献,才能匹配这么高的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工资待遇与其他体制内的比,不公平。

公告里说招录的都是专业技术人才,学历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有的还对本科有要求:必须至少是“双一流”高校。专业主要有机械电子、能源动力、兵工宇航类和财政金融类。

基本上,文科类再次被排除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试的模式主要是专家面谈,共两轮面谈,没有笔试。这个专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其中应该会有组织部门的领导。

文科类的名校博士研究生如果要进入体制内,必须和其他打工人一样,通过千军万马考公才能上岸?上岸了一年只有十万元工资,同样是政府工作,凭什么这些专业类的员工可以拿五十万?

难道给领导写材料、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协助出台重要文件的笔杆子,价值就不高吗?

要知道,一个市乃至一个省的全会报告,都是那些笔杆子闷在酒店几个月写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提高工作积极性,可以同工不同酬,但不能因此走极端,薪酬差距太大,以至于产生不公平现象。技术岗做的是技术,产业岗服务的是产业,那些把发展思路形成文字、章程的以及做决策和规划的,价值就低吗?

再有,本科甚至专科学历的工程师,在某一领域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经验很丰富,很接地气,未必比聘任制的人才水平低。

第三,工资待遇与招聘单位内部员工比,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个单位工作,大家天然认为都一样,按照等级领取工资福利,科级与局级之间的差距一年不会超过三五万,都是可以接受的。

可如果聘任制公务员的工资比委任制的高三四倍,委任制的心里肯定不舒服,既然你拿那么高工资,那你就多干喽;既然你是高级人才,这个难度很大的问题你来解决吧……最终,可能会破坏当地的政治生态。

文件里提到,表现优秀的可以转任为委任制,就是终身制公务员,不用签合同的。

那就意味着,工资要降到委任制的标准,从五十到十万,有几个人能接受?因为是研究生学历,还有数年的专业工作经验,进来时年龄都不小了,转为委任制,提拔升迁可能因为年龄问题而受到影响,谁还愿意转?

可在体制内工作,不转就永远只是下属、打工人。官大一级压死人,体制内的等级感还是很强烈的。

南方SZ市曾搞过聘任制,那几年招录的公务员岗位全是聘任制,然而,试行了几年突然悄无声息地取消了,聘任制的也都改回了委任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SZ市的聘任制与委任制基本上没有区别,薪资待遇与提拔任用是一样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也都一样。不一样的是,叫法不一样,聘任制要签合同,第一次五年,第二次十年,期间没有违法乱纪等解除合约情况等等就会签订终身制合同。

为什么会取消?那个政策基本上是为改革而改革,为创新而创新,当年却被吹上了天,实际上,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改善。

最关键的是工资待遇与委任制没有区别,依然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SZ财政那么充足,为啥不给聘任制高工资?

当时主要是担心上面那三条“不公平”因素,公务员工资待遇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太高的话,会引起全民公愤,更会导致内部的不良反应。

江西的做法跟SZ还不太一样,招录的是少部分的技术岗位,特殊、专业,是小面积小范围的试点,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吸引来人才,因此,有三个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大部分岗位要求非常高,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既然人家有这个才能,在私企能拿百万年薪,为什么来政府?图什么?又不能升迁提拔当领导;同时,招聘要求比较苛刻,想进来的又没有资格报名,就像现在的优质剩女,她看上的男人看不上她,看上她的男人她又看不上。

第二,现在领导小孩出国学成归来的特别多,招录过程中因为只有面谈,完全自主招录,公开性也较低,其中会不会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会不会有人暗箱操作,借道将某些关系户招进体制内?不可不防。

第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政府在跟民企竞争优秀人才。在西方发达国家,包括香港,没本事的才考公务员,有能力的人才都去创业或者去大公司了,那里的舞台更匡广阔,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单位有个香港大学的工程类博士,以人才引进的,在城建领域干了三年,做的都是小型基建项目,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高中毕业的工程师都能搞得定,所以基本上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不过,单位还是非常重视人才的,很快就给他提拔了副处级干部,然而,只分管了一年不到的城市建设、更新、拆迁等工作后,便调岗了,负责信访维稳工作,如今,又调到另外一个区的核心街道办事处,重用为街道副书记(副处),负责党建和人大工作。

这不是很搞笑吗?他一个工科类的专业技术人才,基本上,干的是各专业毕业生都可以干好的非技术类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体制内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协调沟通能力,是文字材料水平,而非技术,技术、建设等工作应该交给国企或者私企。高薪招录这些人才,是否真的有必要?是否真的能够产生高薪所匹配的效益?

无论是体制内,还是整个社会,都是不患寡患不均,所以说,公平公正最重要。

我很怀疑,高年薪是否真的能招到真正的人才。

政府应该转变思路,回到根本,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体制内现有的人利用起来、调动起来,让每个人都发挥作用,而不是任由某些干部尸位素餐、消极怠工、混日子、等退休,单位内人手不够、专业水平不够,就慌忙从外面招。

于是,体制内人越来越多,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不干活的照样不干活,干活的照样累得跟狗一样。

聘任制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或许是个不错的探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