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9年11月24日,在渤海上航行的“大舜号”客货混装船,有一些人为了利益,面对瞬息万变的可怕天气,掉以轻心,让船出海。

这一决定导致船上280人死亡,只生存22人,引起世界震惊。

这场海难,让200多个家庭支离破碎,时隔多年,家属的心理创伤是否愈合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幸运的22个获救者中,只有一名女子获救,她就是董颖。

她想起那次灾难,除了劫后余生的喜悦,更多的是对好友的怀念,对救助自己的已经葬身大海的好人的感恩,还有对灾难本身的恐惧。

2

董颖是黑龙江人,在青岛打工。

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有着爱她的父母和男友,正值青春年华,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工作,有了几天假期,她和好友解芳准备去隔岸的大连玩一玩。

于是,两人买了11月24日12点30分从烟台出发的快艇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坐快艇,大约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大连。

带着对美好旅程的期待,两个人从青岛赶往烟台,去银行取了钱,吃了午饭。

这个时候,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开始乌云密布,瓢泼大雨顺时而下。

望着大雨,两个人打车奔向码头,司机师傅劝说她俩:“这雨也太大了,轮船不能出海了,太危险,你们还是不要去了。”

一心念着旅程的两个人丝毫不在意,还催促着师傅赶紧走。

然而港口广播里却播放着因为大雨所有船不出海的消息。

怎么办?难道好不容易的旅程,就这么一场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她们不知道,旅程的一场空,也好过生命的一场空。

就在沮丧万分的时候,发现一艘名为“大舜号”的客货混装船可以继续出海。

欣喜之间,她们改签了“大舜号”,她们以为大船经得住风浪,不会出事。

3

12点30分,跟着密密麻麻的人流,董颖和解芳带着对大连的向往,登上了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兴奋的打量着船上的一切。

“大舜号”是一艘产于日本的客运货运结合体,载重9000吨,1992年被山东购买,用来往返于近海的运输。

船内装修风格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很漂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层是客舱,分布在甲板上,欣赏完海景,在过道脱鞋,就可以进入装有榻榻米的船舱,让人觉得到了异域,体验感很棒。

在当时“大舜号”很受欢迎,所以乘客很多。

当天船上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货舱都装满了汽车,用锚链锁住,固定在船上。

也正是这些汽车,最终成为海难的杀手之一。

下午1点半,轮船启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颖和谢芳欣赏完轮船,回到舱内,因为赶着上船,奔忙了一上午,都很疲惫,于是双双睡去。

过了一会,剧烈的晃动把董颖惊醒,听别人说海上风浪大,船晃动很正常,她又睡下了。

时针滑过三点,董颖和解芳再一次醒来,这个时候,船已经晃的非常厉害,窗外黑漆漆的,雨不停的敲打着窗户,咚咚作响。

她们两个的心也提了起来,第一次坐船,这样的经历还真的挺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颠簸的越来越严重,风越来越大,董颖觉得自己已经随着船左右移动,坐不稳,想吐,和解芳两个人互相挽着胳膊,才能保持平衡。

有人开起玩笑,说有点像《泰坦尼克号》的感觉。

当年的影片历历在目,董颖越想越觉得害怕,不会这么倒霉吧?第一次坐船,就要经历危险吗?

这时,她又想起来司机师傅的劝告,但是,悔之晚矣。

她还不知道,更加让人害怕的事情正在发生,就在她床铺底下的货舱已经开始燃烧起。

原来,在风力加大的时候,船长请求海事局返航,并发出了救援通知,得到批准后,“大舜号”开始掉头,真正的灾难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轮船在掉头过程中,正好撞上迎面而来的十级狂风,巨浪向一头猛兽,张开血盆大口,朝横向的“大舜号”扑来。

整条船发生了剧烈的晃动,货舱里固定汽车的链条已经经受不住这样大的冲击,61辆汽车全部随着船体晃动而碰撞在一起,狂风巨浪加上汽车重量,船体开始倾斜。

最为可怕的是,油箱爆裂,开始燃烧。

很快,下面两层浓烟滚滚,船员们忙着救火,消防栓等救火工具已经无法发挥作用,汽油越烧越旺,烧毁了轮船的动力装置,船只能飘浮在海面上,进不得,退不得。

船长安排发放救生衣,向外疏散人群,等待救援。

4

靠别人的帮助,穿上了救生衣的董颖和解芳,在男士们让出的过道里和一群老人,孩子,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跑到了甲板。

甲板上狂风肆虐,海浪滔天,人们开始惊恐,喧闹,很多人被撞的头破血流,呕吐声,哭喊声,夹杂着风雨声,有人开始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告别。

绝望,弥漫着这条曾经很浪漫的轮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船底是熊熊大火,船舱外里是刺骨的风雨,一个三四岁的长得很漂亮的小男孩,被冻的瑟瑟发抖。董颖和解芳把自己身上的毛毯送给了男孩,孩子的父亲激动的连连道谢。

危难之中,一个温暖的动作,彰显了人性的伟大,也是这份伟大,让不会游泳的董颖成了唯一一个女幸存者

海水不断拥向船体,一些乘客不想死,跳入海里,打算游回岸边。

董颖和解芳不会游泳,只能挤在没有倾覆的地方。

当她也想给家里打个电话的时候,轮船开始侧翻,只听“咔嚓”一声,船底裂开了一条两米长的裂缝,解芳因为没有站稳,直接滑入缝隙,在董颖的哭喊声中,消失不见。

形势越来越危险,很多人掉入海里,瞬间就无影无踪。

董颖又回到了船舱里,这里有几个人,在奋力的敲打舷窗玻璃,可是,坚固的玻璃这个时候显露了它的本事,根本没有开裂的迹象。

灯突然灭了,一个大浪袭来,窗户碎掉了!董颖顺着海水滑入海里,浑身疼的厉害,但求生的欲望,让她睁开眼睛,努力寻找着漂浮物。

还好,在她不远处,有一个救生筏,一位老人向她伸出手,可是,大浪让她几次都没有爬上去。

这时,又飘过来一个救生筏,她急忙抓住了救生筏的绳子,筏上的小伙子把她拉了上来,陆陆续续,他们又救了三个人。

这个时候,救援船来了,五个人都很激动,拼命的呼喊着,船上的人给他们扔来了救生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风浪,船靠近不了救生筏,他们只能游过去。

三个年轻点的男人都抓住了救生圈,而在董颖刚抓住救生圈的时候,一个大浪,把她和一位姓金的先生冲出去了。

她情急之下抓住了救生筏的绳子,再回头一看,金先生已经被海浪卷走,沉入海底。

悲伤弥漫在她身上,临死前,金先生眼里的绝望,让她咬紧牙关,拼命自救。

她死死拽住筏绳,为了不呛入海水,当浪打来的时候,把头转过去,或者低头,将两个手指头堵住鼻孔,用嘴呼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自己漂流,她把绳子捆在自己身上,随着救生筏碎片在海上飘浮。

过了很久,筋疲力尽的她,发现有人拉她,但没拉住,随着海水又往海里退了一些。她赶紧解下绳子,又一个浪把她送到了海滩上。

她不敢躺下休息,拼命的搓手,搓脚,给冻僵的自己活血,这个时候,刚才拉她的人找来了一群人,给她穿上羽绒服,她得救了。

5

董颖经历了一场大难,是不幸的,但是她也是幸运的。

如果不是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在人人自危的时候,并没有丢弃她,也许她也是死者之一。

她时常想起好友解芳;想起那个漂亮的小男孩;想起无奈绝望的金先生;想起在惊慌失措的时候,还能让老人孩子妇女先行的男人们;想起帮她穿上救生衣的两个小伙子;想起第一个救生筏上的老人;想起岸边给她救助的人。

海难结束了,但是留在人们心头的疑惑还需要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在得到停运的通知,“大舜号”依然可以出航?为什么有的乘客可以改签?为什么会发生这次海难为什么救援那么无力?为什么伤亡那么大?

很快,专家组和政府就给出了答案。

事发当天,气候恶劣,烟台市海事局已经发出严禁出海的命令。

但是,“大舜号”所在的烟大轮渡有限公司,为了自己公司的经济利益,私自贿赂港口人员,致使轮船出港。

而当船遇到危险的时候,船长又犯了指挥的错误。

在海上风力达到10级以上的程度,还冒险掉头,专家认为,这个时候掉头,无异于自杀。

因为,当船和狂风形成垂直性的碰撞时,整个轮船横面完全处于狂风的正面袭击之下,加之巨浪拍打,很容易完成翻船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大舜号”当时顺风漂流,或许有更多的自救机会。

比如,在失去动力之前,开足马力向海滩冲去,让船搁浅在海滩上,至少可以保住全船人的生命。

同时海事局,港口,烟大轮渡有限公司监管不严,救援严重滞后,也是原因之一。

因为风高浪大,海事局调遣民事救援迟迟不到,军事救援也有难处。

当时北海舰队烟台港内的大型军舰都在东海参加军事演习,只剩下老旧小艇,最后,还是在军方死命令下,五艘舰艇出发救援,最终,也只有686号舰艇到达了事发海域。

通过这场海难,我们发现了海上救援机制的薄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台到大连的航线应该说距离不长,却在呼叫救援后的 8 个小时,才有援船到达事发海域,除了风高浪急的自然因素在,整个渤海湾搜救能力也暴露出巨大缺陷。

当时,有一辆货轮经过,因为风大,无法靠近,只能帮助呼叫海事局。

各种船型之间的通讯没有畅通,救援手段明显落后,救援船舶能力不足,救援设施的不可靠性,在这场海难中体现的淋漓极致。

自此以后,海上救援立法日趋完善,也同时开启了严格的问责制。

这次沉痛的教训,不仅是对航运部门的警示,也是对全国各部门的一个安全警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玩忽职守,视人命为儿戏的管理者,经营者,必须给予严厉的惩戒。也加快了海上援助立法的脚步,不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逝者已逝,伤痛在时间中可以消弭,但留下的思考,一定不能忘却。

《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曾在世界上收割很高的票房,豪华游轮的毁灭,鲜活生命的终止,让人们见识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如此渺小。

但是,总有一些人,想违反自然规律,以为危险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结果丢掉性命,造成重大损失,悔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