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明朝祖制,有资格同皇帝合葬帝陵的只有嫡后(若嫡后被废,继后合葬帝陵)一人而已;但是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嗣皇帝的生母也可同先帝合葬皇陵。如此情况下,同皇帝合葬帝陵的便有两位皇后。然而自嘉靖帝开始,不仅嫡后可以葬入帝陵,继后也可葬入帝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嘉靖帝之前的明朝皇帝并没有出现皇帝嫡妻去世,又册封继后的情况,除非皇后被废,才会有继后。而被废的皇后自然没有资格葬入帝陵,自然是继后与皇帝合葬,并且附帝谥,比如孝恭章皇后(宣宗继后孙氏)、孝贞纯皇后(宪宗继后王氏)。

所以同嘉靖帝合葬永陵的便有三位皇后:

孝洁肃皇后,明世宗嫡后,嘉靖七年因流产而死;虽得罪世宗皇帝,但只要世宗没废后,孝洁肃皇后便是最有资格同世宗合葬帝陵的;

孝烈方皇后,明世宗的第三位皇后,嘉靖二十四年病逝;群臣反对方皇后葬入帝陵,毕竟方皇后是嘉靖帝第三位皇后;但嘉靖帝坚持,方皇后得以附葬皇陵,并且神牌供奉与太庙。不过新帝穆宗继位后,方皇后被别祀弘孝殿,不系帝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恪杜皇后:是明穆宗朱载坖生母,自然理所应当葬入帝陵。

明穆宗朱载坖是嘉靖帝第三子(实际上的长子),既然父亲明世宗开始继后可以葬入帝陵,明穆宗自然也会随之。如此明穆宗的昭陵中,一共有三位皇后陪伴在侧:

一位是明穆宗的发妻孝懿庄皇后李氏,为穆宗生一子一女(均夭折),年仅20岁病逝;

一位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孝定皇后李氏,为穆宗生两子一女

而还有一位便是明穆宗的继妻孝安皇后陈氏,无所出。死后合葬昭陵,但毕竟不是穆宗嫡妻,神牌只能与孝定皇后李氏一样,别殿供奉,而非供奉与太庙。

穆宗另外两位皇后我们暂且不论,先来认识一下孝安皇后陈氏:陪伴朱载坖度过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八年裕王时光,却差点被废掉后位;虽无所出,却成为明朝唯一一位得新帝与新帝生母善待的皇太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患难夫妻

关于陈氏是哪年生的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裕王朱载坖的裕王王妃(孝懿庄皇后李氏)病逝,陈氏则被选为裕王继妃。陈氏是直隶顺天府人,锦衣卫副千户陈景行的女儿,陈景行父凭女贵被封为固安伯。

陈氏虽然年轻漂亮,但是并不得夫君宠爱,所以一直没有怀孕生下儿女。

不过陈氏作为裕王王妃,陪着夫君渡过了登基前如履薄冰的八年时间。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嘉靖帝的性格有多刻薄,作为嘉靖帝一位不得宠的妃嫔所生的儿子,便可见裕王朱载坖在做皇子时的处境有多艰难。嘉靖帝虽然有三位皇后(亲自册封),但并无嫡子出生,所以只能是庶长子被封为太子。

然而阎贵妃所生的庶长子朱载基,出生不到两个月夭折,被追封为哀冲太子;

王贵妃所生的庶次子朱载壡,在太子之位上11年的时间,年仅14岁病逝,被追封为庄敬太子

在长子与次子都夭折的情况下,庶三子便是实际上的长子,而庶三子是嘉靖帝不宠爱的杜康妃所生(孝恪杜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明穆宗朱载坖,按理说在二哥庄敬太子夭折的情况下,朱载坖理应被封为新的皇太子,然而嘉靖帝却迟迟不肯立新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其实很简单:

朱载坖的生母杜康妃并不得宠(杜氏是在丧期生下朱载坖),自然嘉靖帝也不重视朱载坖,嘉靖三十三年杜康妃便已经去世,朱载坖便更加没了依靠。杜康妃生前不得宠,死后丧礼规格也被大大削减,嘉靖帝不仅没有让其“母凭子贵”追封为贵妃,甚至还不允许朱载坖为生母斩齐衰三年;

嘉靖帝宠爱的是卢靖妃,而卢靖妃为嘉靖帝生下了庶四子朱载训。

朱载训虽然比三哥朱载坖年幼,但是生母尚且还在;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朱载训聪明机敏,非常善于交际,懂得如何讨父皇的欢心。而朱载坖不同,生性木讷,反应也有些迟钝,自然嘉靖帝更加喜欢四子而非三子。

自嘉靖二十八年嘉靖帝亲自册封的皇太子病逝后,嘉靖帝便一直没有再册封新的皇太子人选。嘉靖帝此举,无疑让身为“长子”的朱载坖日子更加艰难,毕竟嘉靖帝迟迟不肯蒋庶三子朱载坖立为皇太子,便是有了册封其他皇子为皇太子的打算。

嘉靖帝庶五子、庶六子、庶七子与庶八子均出生不久便夭折,真正长大成人的便只有庶三子朱载坖与庶四子朱载训。若不立庶三子,便有了立庶四子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嘉靖帝不仅没有立储的打算,反而让二王(三子与四子)穿同等规格的礼服;而且朝中若是有人请求将庶三子朱载坖立为皇太子,嘉靖帝便会非常生气,处置这些大臣。

这很难不让权贵朝臣们去揣度嘉靖帝对立储的想法,大多认为会将庶四子立为新的皇太子(虽然祖制是无嫡立长,嘉靖帝的性格偏执,确实不好说)。

再加上朱载训善交群臣,所以会得到很多朝臣的馈赠。而朱载训的生母卢靖妃得宠,会在生活上给与朱载训很多的赐赠。

所以朱载训的日子过得很是舒心,而作为“长子”的朱载坖却截然相反。

生母早早便去世,没有生母可以依靠;他又不善于结交大臣,自然便只能靠自己的禄米、钱钞来维持整个王府的开支,裕王王府不仅仅有裕王与裕王妃,还有府邸官役、侍卫等,所以朱载坖同王妃等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就连皇室例行的恩赐,朱载坖都不敢直接开口跟父皇嘉靖帝要。

只能是巴结权臣严崇的儿子严世蕃来得到,可以说朱载坖在嘉靖一朝时的日子过得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就连自己有儿子出生都尽量不上奏嘉靖帝,比如朱载坖第三子朱翊钧出生后便迟迟没有取名字,更加不敢在满月时请旨行剪发礼。一直到嘉靖帝病逝,朱载坖称帝后才正式为三子取名为朱翊钧(后来的明神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三十七年,陈氏嫁到裕王府为王妃,虽然是尊贵的王妃,但因为裕王府的日子过得艰难,陈氏作为裕王府女主人,其日子可想而知。只能是陪同夫君,一起过着胆战心惊、生活拮据的日子。如此,陈氏同朱载坖也算的是患难夫妻。

按理说,二人感情应当是深厚的。

然而朱载坖并不宠爱陈氏,陈氏不得宠,又怎么能怀孕生下儿女呢?

嘉靖四十四年,庶四子朱载训在德王王府病逝,年仅29岁。

如此一来,嘉靖帝八子中,便仅剩朱载坖一个儿子。哪怕是嘉靖帝再不喜欢朱载坖,也只能由朱载坖继承皇位。不过即便是如此,嘉靖帝还是没有将唯一的儿子立为皇太子。

次年十二月,嘉靖帝病逝,朱载坖顺理成章继承皇位,终于结束了自己艰难的皇子生涯。

如此,朱载坖也成为明朝唯一一个没有被册封皇太子,但是顺位继承皇位的皇帝,史称明穆宗。穆宗继位后,便将继妃陈氏封为皇后,如此陈氏便有了皇后之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好日子便来了,没想到陈氏却差点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废后(前四位为宣宗发妻胡善祥、代宗发妻汪氏、宪宗发妻吴氏、嘉靖帝继后张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2差点被废

陈氏也是一位难得的贤后,凡事以朝政为主,敢于直言进谏劝说穆宗。也正是因为如此,而得罪了穆宗。

穆宗在嘉靖一朝如履薄冰30年之久,终于坐到了皇位上。在经过长时间的压抑与苦难后,穆宗一下子便放松下来,开始沉迷声色。仅仅登基两年多的时间,便已经册封13妃,而嫔位以下得穆宗宠幸的女子更是没有定数。每次挑选宫人,都要在300人左右,而且还是11-16岁的民间女子。据《万历野获编》的说法,穆宗甚至为了宠幸这么多的女子,服用父皇嘉靖帝留下来的药,以至于不能上朝。

作为皇后,陈氏本就有劝谏之责。

见夫君如此,更是为了大明王朝与百姓,陈氏便劝说穆宗:

皇上能坐到皇位上十分不容易,身上担负着祖宗的托付,应当谨慎小心才是;陛下也应当保重自己的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穆宗听到皇后如此不给自己面子,便很生气:

祖宗之法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我的事情不需要你多言。

如此穆宗仍旧觉得不解气,直接将皇后迁居别宫居住。陈氏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原本身上就担负着劝谏之责,更何况陈氏说的都是忠言,却无罪被迁居别宫,等同废后一般。

让本就不得宠的陈氏,一下子便病倒了。

朝臣们得知此事后,便纷纷劝说穆宗,让皇后回到中宫的位置上去。

穆宗是这样回复御史詹仰庇的奏折:皇后没有生下儿子而且体弱多病,迁居别宫居住,也是为了让皇后好好养身体,你怎么知道内廷的事情,便在这里胡说。

在回复侍郎王之垣奏疏时是这样说的:皇后已经侍奉我多年,没有生下儿子而且身体不好,才迁居别宫居住,无非就是想让她心情好一些。内廷之事你又不知,在这胡说什么?

王之垣自然不会被穆宗的三言两语便给骗了,再次上疏穆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后是先帝为陛下所选的妻子,来辅佐陛下,如今抑郁成疾,已经很不好了;而陛下却说是为了让皇后心情好一些才迁居别宫居住,难道夫妻分离才能让皇后心情好吗?

穆宗见瞒不下去,便只好说道:

等到皇后身体有所好转,便让皇后回中宫。

如此便可看得出,穆宗为了不让皇后管自己,便想方设法地跟群臣周旋,以阻止皇后回宫。

但陈氏是穆宗在做裕王时的王妃,也是穆宗亲自册封的皇后,向来贤德无过错,贸然被迁居别处居住,群臣自然会劝谏穆宗。

这一点,穆宗跟他的父皇嘉靖帝不同:若是皇后得罪嘉靖帝,嘉靖帝会直接废后,比如嘉靖帝的发妻孝洁肃皇后哪怕是已经身怀有孕,嘉靖帝仍旧对其大发雷霆,以至于其流产病重。即便是如此嘉靖帝仍旧觉得不解气,想要废后。若非群臣劝谏,孝洁肃皇后便已经被废。但孝洁肃皇后经此一吓,还被迁到别宫居住,很快便病逝了。

再比如嘉靖帝继后张氏,得罪嘉靖帝而被直接废掉后位。

穆宗若是不喜欢,不会强硬地废后,但会想方设法阻止皇后回宫,将其置于一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此一事,陈氏自然不敢再如此,只能是看着自己的夫君荒唐无度,而自己则是独守空房。若是穆宗能听从皇后的话,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过分纵欲的话,也不至于仅仅在位6年便病逝了。

03并尊皇太后

虽然穆宗沉迷女色,但是真正为其生下皇子的仅有两位,一位是穆宗发妻孝懿庄皇后李氏,一位是孝定皇后李氏。不过李皇后所生嫡子夭折,只有孝定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得以长大成人。而李氏则是母凭子贵,被穆宗封为贵妃。

李氏原本是一位宫女,得宠后母凭子贵坐到了贵妃的位置上,而李氏所生的次子朱翊钧也被封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病逝后,朱翊钧则名正言顺继承皇位。

陈氏不仅敢于直言进谏,而且十分大度,自己虽未怀孕生子,但从不妒忌其他的妃嫔怀孕。朱翊钧在做皇太子的时候,便对嫡母十分孝顺,每天除了向父皇穆宗、生母李贵妃请安外,还会前往嫡母陈氏的宫里请安,陈氏每次听到太子来请安,便很高兴,强行起身。

李氏得知皇后高兴,自己也很高兴。

陈氏对待李氏也是和善,而李氏也没有仗着自己的儿子是太子而恃宠生娇,不将皇后放在眼里,所以陈氏同李氏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庆六年,明神宗朱翊钧继承皇位时年仅10岁,尚且不能处理朝政。

穆宗临死之前,为儿子留下了三位顾命大臣: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与高仪。神宗登基后,将嫡母陈氏尊为仁圣皇太后,居住在慈庆宫,将生母李氏尊为慈圣皇太后,居住在慈宁宫;后李氏为了照顾年幼的儿子,便搬到了乾清宫居住。

朝中事务均由两宫皇太后来主持,张居正为内阁首辅,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国库历经嘉靖、隆庆两朝而年年亏空,在张居正的一番改革后变得绰绰有余。在军事上,更是大为改观。以至于明朝出现了“万历中兴”的局面,而张居正之所以能做到如此,跟陈太后的支持有分不开的关系。

而神宗孝顺尊重嫡母,在为生母上尊号时从不会忽略嫡母:

万历六年,陈氏被神宗尊为仁圣贞懿皇太后;

万历十年,陈氏再被尊为仁圣贞懿康静皇太后;

万历二十四年,陈氏病逝,神宗将嫡母追谥为“孝安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1596年,孝安皇后陈氏病逝,1644年明朝正式结束,距离陈氏病逝仅仅49年的时间。

陈氏一生有两大幸事:

第一大幸事,得以有皇后之尊,母仪天下;

第二大幸事,虽无所出,却得到新帝与新帝生母的尊重,得以安度余生,有名副其实的皇太后之尊。

但陈氏也有两大憾事:

虽为皇后,但并非穆宗嫡后而是继后;所以她死后谥号并不能附帝谥,神牌不能供奉于太庙

一生无所出,虽得新帝孝顺,但毕竟不是自己亲子。

参考资料: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九》
《万历野获编》
《明史 穆宗本纪第十九》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383-384
《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