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近年来,我省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特开设专栏《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院长谈》,与公立医院院长共话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与未来。

2年5个月内累计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2000余例,创100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用时最短的世界纪录;创新引入ERAS(加速康复外科)医疗理念,不仅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还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短短3个月内,撰写20篇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文章,详细阐述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见解;办公室的大门永远敞开,每一位职工都可以随时到办公室来找他……他就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田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新任院长田辉提出了“省考”力争冲进前3,“国考”力争挺进前30的目标。

彼时,医院的成绩是:2022年度“国考”第44名,跻身前3%;“省考”第8名,跻身前10%。

对于每一位兼具耐力和速度的领跑者而言,三年时间将如何实现既定“小目标”?打造服务型医院,田辉有着怎样的规划和思考?就任院长一年多,他又给医院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日前,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专访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田辉。

以特色专科为龙头带动医院综合实力提升

记者:虽然千医一直以来都是一位“优等生”——2022年度“国考”第44名,跻身前3%;“省考”第8名,跻身前10%。但要在3年内分别上升14名和5名,绝非易事。您是出于什么考虑定下这个目标?

田辉:走马上任的第六天,我就在医院公众号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爱千医,做奋进千医人》,作为千医人,首先要爱千医,以千医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努力奋进。

千医是一个有底蕴的医院,拥有64年建院史。千医诞生于1960年,建院初期主要承担山东省的干部保健工作,为山东保健康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70年代末开始面向社会开放,1995年成为首批卫生部审批通过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更名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随着2021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公立医院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千医也开始步入由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医院不仅在器官移植、微创医学等领域取得了省内乃至国内领先地位,还是山东省首家新标准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的三甲医院。

记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让千医站在新的起跑线是吗?

田辉:理想是“干”出来的!千医像一头还未完全觉醒的“雄狮”,蕴藏着强劲的发展潜力。要彻底唤醒这头“雄狮”,第一步就是要把大家心底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发出来。

记者:记得您说过“想”要凌云壮志,“干”要脚踏实地。如何干呢?

田辉:想要缩短与齐鲁医院、省立医院两家“百年老店”的差距,进一步推动千医高质量发展,就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医院新质生产力,要“单点突破,带动全局”,即以特色专科为龙头带领其他专科发展

也就是说,如果把医院比作体操队的话,拿团队冠军不容易,但我们可以争取单项冠军。

所谓“单点突破,带动全局”,就是通过“突出重点、发展强项、扶持特色”,将优势学科进一步做大做强,以特色专科为龙头带领其他专科发展,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包括进一步提升医院疑难、危重症防筛诊治康研的能力;大力提高器官移植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数量及质量;打造以消融、介入、内镜、腔镜、机器人微创手术等为代表的微创医学团队;高度重视健康管理和药物临床试验。

记者: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单项突破上您是怎么带这个头的呢?

田辉:2023年5—12月,个人独立完成了600余台胸外科四级手术,其中200余台为胸外科机器人微创手术,创下个人单日完成29台胸外科微创手术的新纪录,这是山东第一;这期间,胸外科还获得了肺移植资质,并完成了2例ECMO(体外膜肺氧合)下双肺移植手术。

2023年,千医心脏大血管外科完成山东省首例、全国第二例Corheart 6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移植;儿童血液内科完成国际上报道年纪最小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新生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山东省人体捐献器官获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落户于医院,在过去的2023年,千医器官移植团队高质量完成276例肾脏移植手术,移植数量省内排名第一;肝移植团队完成肝移植79例,移植数量位列省内第二位;心脏移植团队完成心脏移植30例,位于全国第九位,创历史新高。

今年的博鳌外科手术直播周(4月22—26日)中,千医30个亚专业共计直播手术160余台,举办学术讲座30余场。其中,人工智能专题、腔镜微创专题、组织器官移植专题、内镜微创专题和介入消融微创专题“五驾马车”齐发力,创造了单日60场手术讲座演示的新记录。

目前医院还在积极申报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6级评审。

服务是最好的管理

记者:人还是那些人,但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明显不一样了。

田辉:要打造“让患者满意”的医院,就要“以患者为中心,事事从患者的角度思考、为患者服务”。

优化诊疗流程、完善资源配置,推动院内各项工作‘一次办好’,降低患者就医成本……2023年,医院出台了21项举措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这背后是我们推行的“无障碍就医”理念与“无障碍就医”工程。

为了从管理上进一步保证安全,千医建立了一个由医院质控、职能部门质控、科室质控、科室质控员质控组成的四级医疗质控网络,有效地进行自控和互控,对实施环节和终末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记者:我听说曾有一位患者在疼痛难忍时,忐忑不安地给你打了个电话,你当时说对疼痛说“不”无须羞耻。普遍认为,动手术哪有不疼的,医生治好病就行,怎么还能做到“无痛”或者舒适呢?

田辉:舒适化诊疗是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减轻患者术后放置的引流管导致的“呼吸痛”,我们在手术中推行无管化麻醉,术中无须气管插管、术后无须留置胸管、尿管,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同时加快了康复进程。

这一套“组合拳”的实施,千医很多患者在术后第2天就能自行出院,快速回归家庭、回归正常生活。与之相对的是手术费用的持续降低。部分肺癌微创手术,在降低了耗材费用后,价格几乎折半,医保报销后,患者仅需支付3000元左右。

同时我们努力打造“住院日间化”理念。千医专用日间手术室于2023年9月正式启用,日间手术占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11个专科22个亚专业开展日间手术术式超283种,患者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医疗花销进一步降低。2024年4月,千医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授予“日间医疗质量规范化管理哨点医院”资质。

记者:身为管理者和胸外科专家,既要亲自上场在临床上解难题,又要带队伍,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向管理要效益,千医是怎么做的?

田辉:千医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转变管理理念,从行政化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服务职工,首先要关注医院职工诉求,了解职工对哪些事情不满意,帮助找原因和解决问题,提高职工满意度。

管理里面其实都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是“打工人”,一年到头忙忙碌碌无非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升职加薪、为了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自豪感。所以,奖金不能低,医院得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晋职称要快,医院需要提供通畅的晋升渠道与充足的发挥空间。

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要求行政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多下临床,为临床做好服务。

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设三组密码

记者:您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见解,设置了3组“数字密码”——“12345”“456789”“8666”,如何解读?

田辉:12345是建设目标:聚焦“1个核心”,以加强公立医院党建为核心;紧扣“2个目标”,建设特色强院、百强名院的国内一流强院,做精于术厚于德的临床研究型人文医院;践行“3个导向”,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2023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版)实施细则”为目标导向;抓住“4个围绕”:围绕优化布局抓医院建设,围绕能力提升抓队伍建设,围绕特色专科抓学科建设,围绕优质服务抓作风建设;明确“5大发展战略”即:党建领院、医疗立院、学科强院、人才兴院、文化塑院。

记者:我理解12345是提纲挈领,那么,具体举措就是“456789工作方案”。

田辉:对。千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456789工作方案”就是“四化推行”、“五化迈进”、“六建七讲”、“八举措九导向”。学科建设要“四化”推行: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机器人化、微创四级手术优先化。山一大一附院的功能定位就是疑难危急重症防筛诊治康研,要以提高CMI值为临床目标导向,优化学科布局,着力推动四大临床工作方向:疑难、危重症防筛诊治康研;器官移植、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微创医学;健康管理和药物临床试验等。

医院各项工作要“五化”迈进: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只有通过规范、标准、科学化的管理才能更好提高CMI值、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控制好医院药占比、耗占比,才能让患者在医院感受到安全、舒适、满意,进一步推进山一大一附院高质量发展。

记者:您为什么对医院文化建设如此重视?

田辉:文化铸魂,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是医院的独特滋养。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医院文化是医院品牌、凝聚力、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千医要培育崇德敬业、求精创新、人文关怀的文化;用文化统一思想、统一理念,让所有千医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且在共同奔赴梦想的路上,让千医人有获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我们从六个方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六建”):1、培育走向远洋的“领航文化”,当前领航文化就是建设特色强院、百强名院的国内一流强院,省内打造“三舰客”,力争国考进入前三十;2、奋斗进取的“拼搏文化”;3、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4、以人为本的“仁爱文化”;5、创新发展的“平台文化”;6、温暖有爱的“家园文化”。

医院中层干部是医院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要用医院文化武装头脑,践行“七讲”:1、讲政治,以实际行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2、讲担当,振奋干事创业精气神,敢担当、有作为;3、讲创新,创新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4、讲奉献,弘扬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5、讲纪律,守住遵规守矩的行为底线;6、讲服务,要转变管理理念,从行政化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服务精神,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7、讲引才,我们把抓人才、抓学科、抓绩效即“三抓”和提高度、提温度、提速度即“三提”,作为医院今年的重点工作,人才工作更是“三抓三提”的重中之重,引才必须“主动出击”。

记者:创新是第一动力。医院在新质生产力驱动发展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新成效?

田辉:我们向来高度重视创新医疗技术的开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微创、组织器官移植、消融介入诊疗等方面,居省内领先地位,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下一步要向创新服务模式上要效益。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理念,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以MDT为基础,探索专病专科中心化建设,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推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建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预约诊疗、门诊和住院等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推进床旁入院和诊间、床旁结算服务模式,打造医防融合的服务新模式,满足医生与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倡导“医院门诊化、住院日间化”的发展理念,医院大力推行MDT、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西医结合、日间化疗、无痛诊疗、“无障碍就医”等新型服务模式,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医院还高度重视区域均衡发展,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合作共赢”的建设原则,通过院级层面组建医联体、科室层面组建专科联盟,并积极搭建远程医疗协作平台、探索跨省医联体合作等方式,不断推动分级诊疗、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记者:没有捷径,只有努力奋进的路径,唯有实干。2024年即将过半,您的三年目标都融汇于一篇篇写给所有千医人的文章中。

田辉:来到山一大一附院后,我在官微写过两篇文章,《2023我爱千医,做奋进千医人》、《2024我爱千医,做优秀千医人》、即将思考的是《2025我爱千医,做卓越千医人》,这就是三年奋斗目标,通过奋进拼搏逐步走向“优秀”并达到“卓越”,不驰空想,不骛虚声;星光不问赶路人,未来属于奋进者。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