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医科大老师因救人而上课迟到被罚事件,引起了网友一边倒的愤慨和讨伐。

俞莉,是南方医科大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儿科医生。她分管的患儿病危,随时可能病变,死亡风险高,她去科室查看,本来是职责所在。

看了才发现患儿疑似脑出血,俞莉老师遂做了紧急处理,因情况紧急,未能及时报告教研室,最终迟到29分钟,但后面的课她是顺利完成了。

幸好,临床医学系冯文艳老师在获知情况后,立即到达教室安抚学生,并与俞莉老师保持联系。

匪夷所思的是,学生明明知道俞莉老师迟到是在救死扶伤,仍然举报了她。

更匪夷所思的是,学校明明知道俞莉老师迟到是在救死扶伤,仍然认定此事件为教学差错,扣发俞莉老师5月奖金2000元,全院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搞不懂,医生的终极目的不是救死扶伤吗?抢救生命难道不比上课更紧急更重要吗?无论是作为医生还是老师,都见死不救,都不能先救死扶伤,那么她的学生怎么能能把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

所以,这样的老师应该表扬奖励,而不是处罚。

何况,南方医科大规定,“因上课不守时( 迟到、早退、中途离场 )造成授课时间延误在 15 分钟~30 分钟的,认定为严重教学事故。如因特殊情况发生教学事故(差错),则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也就是说,即使按照南方医科大自己的规定,俞莉老师也不是非罚不可。

昨天看到这些信息,我已经觉得够离谱,够荒谬了。今天早上看到现代快报对南方医科大的采访,更是震碎我的三观。

南方医科大宣传处表达了几个观点:

一、目前的处理结果被认定为教学差错,属于最轻的一档。
二、俞莉老师对此处理结果应该是比较认可的。
三、这名患儿本身就住在医院,俞莉老师在不在,患者的救治都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四、即便有突发情况,可以打电话报备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宁唯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胃肠外科亚专科主任——余江教授,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也同样表示:

临床遇到突发情况,科室会做出安排和保障,不用担心患者没人处理。

教学安排极其严肃,要保障医学生的学习质量。

医院已经是在降格处理了,其他情况处罚会更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血,麻木,官僚,苛刻……

呜呼,我想找出最恶毒的语言去骂人,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人,才能说出这种话?

或者更准确地说,这还是人话吗?

一个医科大学,从官方通报,到宣传部门,再到部门领导,竟然出奇一致地认为上课比救命更重要,认为为了给学生上课,可以放任自己的病人于病危而不顾。

这真的让人难以接受。

俞莉老师在不在,患儿都能得到保障,那她留下救治患儿,显然是自作多情了?

都已经在施救了,救命的黄金时间本来就那么短,现场问题是那么不确定,哪来的时间和心力去报备?

俞莉老师迟到是事实,定性为教学差错没啥毛病;可同时,她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上了一堂救死扶伤的生命课,为什么还要给实质性的处罚?

俞莉老师对此处理结果,应该是比较认可的。“应该”两个字怎么来的?她不认可又能怎样?

有个网友说得好:

我觉得在碰到自己的患者处于危急情况时,是很难整个抽离出来,非常冷静地置身事外,把患者交给其他医生,自己拍拍屁股走了;或者想着患者这边等一下,我先报备这些,当下一颗心就扑在自己的病人身上了,可能潜意识里就是觉得患者的生命健康比这节课重要吧。

据说,举报俞莉老师的,是一帮洋留学生。

难道人命真的比上课更重要?难道一个中国孩子的生命,还不及29分钟的英语课?难道非得牺牲基层医生的尊严和利益,才能平息“国际舆论”吗?

南方医科大学的《情况说明》明确指出: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有脸写出这句话的。

他们说的可能在理,他们医院是有三级医疗体制,俞莉老师不在,可能确实不耽误患者的救治,可当说出这些冷血的话时,他们是在传递什么价值观?

这是在一个病人面临生命危险时,让医生跟他说“我要去上课了,我的同事会救你的,我先走了”,或者“我先打个电话报备一下,你先等一会”吗?

当一名医护人员心里想的是“患者就在医院里,我不救也会有别人来救”时,那他还有什么资格再从事医疗行业?

难道南方医科大就是要把这样的理念,传递给未来的医生吗?

我们到底期待一个救死扶伤能得到奖赏的社会,还是期待一个救死扶伤受到惩罚的社会?

具体问题的具体处理方式,只影响几个当事人;但处理方式所代表的价值观,却影响整个社会。

俞莉老师选择了治病救人,对得起自己老师和医生的双重身份和职责。但南方医科大的处罚和“你不救也有人救”式的回应,却配不上自己响亮的名号。

所以,人们为俞莉老师鸣不平,针对的根本不只是一个老师的奖惩问题,而是在捍卫一种朴素的价值观,在捍卫一种不容崩塌的价值导向。

那就是:任何时候,人命都大如天。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如果别的价值观都已经失守,那么对生命的尊重,最起码不应该让位给规定与怯懦。

“你不救,就没有别人去救了?”,不应该成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式的诘问。

对俞莉老师的处罚,不应该成为教育界和医疗界的“彭宇案”。

救死扶伤,在整个社会应该得到称赞和奖赏,这种自古以来的朴素道德,不应该在我们这个时代沦丧!!!

—The End—

作者:魏春亮

首发:亮见,ID:liangjian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