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跑下去,稿件的经纬是社会价值和内容深度

作者/ 孙鹏飞

编辑/ 潘少颖

编者按

他们,是曾经在《IT时报》熠熠生辉的记者,与《IT时报》同行的日子,充满激情和梦想,寻找着每一个值得被报道的故事。

他们,在《IT时报》创刊20周年之际,纷纷拿起笔,那些难忘的人和事,那些熬过的夜,那些懵懂与憧憬……一一跃然纸上。

他们,带着对新闻的热爱,依然祝福着《IT时报》,那个曾经见证他们成长的地方。

《IT时报》也祝福他们,一路有美好相随。

几天前,我和一位微信网友见了面。他是我在《IT时报》时认识的一位采访对象——进过中科大少年班,之后成为网络安全专家。

酒过三巡,阵雨清凉,暖身的还有理想。我频频想起在《IT时报》的那段岁月,这是一家不世俗的报社,记者不会被束手束脚。稿件的经纬是社会价值和内容深度,做着内容的“手工艺品”。

2020年8月,《IT时报》策划过一期市面上各大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利率的稿件,除了像一般媒体找到借款当事人,聊一聊遭遇砍头息的经历,我们还在25个平台上亲身实践。“疯了!”我的朋友曾劝阻,“你们会被各家借贷平台的电话一直骚扰!”

我们清楚背后的代价,会有征信查询记录,还有可能影响到房贷、车贷。但如果不亲身实践,就只能人云亦云。

就像我们为了体验困在算法中的外卖小哥,会亲自送外卖;为了感受“李佳琦们”的流量焦虑,会上播卖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编辑部主任郝俊慧带头,注册网贷平台,截图网贷合同,几位年轻记者都挑选了几家平台。那是忙碌的一周,一直到交付印刷厂的那个傍晚,我们还在核算借贷合同上的方案和利率数字。接近凌晨,稿件走过三审三校,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一直到现在,我还会时常接到借贷平台的电话,但早已不以为意,或许这更像是一枚勋章。记者不仅需要用笔记录下社会的细碎痕迹,还得爬上时代桅杆,眺望远方。

也正是这样的动力,《IT时报》是少数还能做调查报道的媒体之一。

还记得偶然一次探访,我发现蓝思科技一家未亮灯的工厂,以及上市公司财报上上市公司与这家公司的财务线索。

酷暑天,我跑环保局、招商局,甚至联系当地同行,证实这是一家从未开工的工厂。

有时候,文字中一两句简单的话,可能是我们一两天的经历。但为了拿到更多信息,我们只能一直跑下去。

那篇稿子发出后,我曾困扰于一位小记者和一家背景深厚上市公司间的较量。公关部咄咄逼人,刻意引导录音,要求撤稿、删稿、道歉。郝老师顶住压力,和上市公司周旋,《IT时报》最终保住了我的心血。

老郝说,这还不是最棘手的。《IT时报》官网曾因一篇调查报道被DDoS攻击,连续一个月打不开官网。

我们偶尔也会彷徨,但在《IT时报》总有人为你的理想撑腰。

2022年,我因为家里原因,离开了《IT时报》。念念不忘,总有回响。

当媒体开始追求流量为王,媒体的意义在哪;当博眼球但社会意义不大的新闻泛滥时,好比英剧《演播时刻》里男主角的那句话:新闻已死,已经让大众无聊了太久。

好在,《IT时报》还在坚守严谨、专业和道义,成了上海媒体的一方“桃花源”。

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里的那段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祝福《IT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