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8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与端午佳节携手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日上午,由石景山区文旅局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在首钢园举办。当天,石景山区公布了包括宋氏竹制钓竿制作技艺、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拓绘技艺在内的第七批30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并为其授牌。

在首钢园·六工汇购物中心活动现场,可看可听可体验的非遗项目吸引了不少市民朋友驻足体验。活动以古城村秉心圣会儿童高跷表演拉开帷幕,特邀主讲嘉宾现场推荐两条石景山区“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度体验路径,开启了“仙山非遗行 京西慢时光”的篇章。

作为特邀主讲,石景山区文化馆李然老师以石景山古建群及八大处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为载体,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八大处传说”“永定河传说”为内容,生动展现石景山区古建群的岁月沧桑与八大处风景区的独特韵味。

从首钢园的工业遗风到石景山古建群的静谧,再到八大处公园的灵秀,古刹、古道、石碑、古井,每一砖每一瓦,皆是故事,每一木每一梁,皆是传说。“我们围绕着这两条旅游体验线路,将非遗项目穿插进去,市民游客在游览中,不仅能扫码聆听旅游线路中的典故、来历;还能参与‘京西7 天非遗挑战’活动;在文化市集现场以优惠价格参与非遗体验,感受非遗传说视角下的深度玩法。”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闫旭说。

活动现场,还为新公布的石景山区第七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授牌,致敬那些默默守护文化火种的使者。记者了解到,新增的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涵盖传统美术、传统医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曲艺等,共计30项。其中,宋氏竹制钓竿制作技艺、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拓绘技艺等项目在六工汇“山人有妙集”文化市集亮相,吸引不少在场市民围观体验。如现场展示的运用刘氏锔瓷技艺锔合的瓷盆,破碎中的重生,锔合的不仅是瓷器,更是对过往时光的珍惜和修复技艺的颂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氏锔瓷技艺展品

活动现场,被授牌的传统医疗非遗项目之一——詹氏宁神疗法第七代传承人詹沐坪,则向记者介绍了该家族7代人近200余年在精神类疾病上的行医探索。“詹氏宁神疗法是针对传统中医范畴中的不寐、癫、狂、百合等病症所发明的疗法,对应治疗的是现代医学中各类神经性疾病。最早由家族第一代传承人詹凤阳在清朝中期创建,特别擅长治疗失眠不寐、肝郁气滞、精神癫狂等疾病。”他告诉记者,他自幼随祖父学医,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辗转南北行医,始终致力于祖传方剂传承创新,推广詹氏宁神疗法。

詹沐坪表示,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类型疾病在当代社会中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发病患者遍布各个年龄阶层。现代医学在治疗时通常给予各类安眠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精神类药物,副作用大,依赖性强,往往需要长期服药,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的情况很常见。詹氏宁神疗法结合家庭百年中医医案,突破了现代医学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单一思路,运用独有的经络针灸、方剂、香薰等中医治疗方法,对各类神经系统疾病都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氏家族传承老医书、詹氏宁神疗法针具(金针、银针)

“我想让老百姓看到真正的中医是什么样的。”看过的病人越多,詹沐坪这样的想法就越强烈,随着北京地区患者增多,他选择来到北京,目前在石景山区多家中医堂坐诊。“从诊断到治疗,从望闻问切到治病五法,我想要做纯正传统中医。”

此外,活动还同步举办了“时光印记 京西遗梦”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线路摄影展、“我是齐派小小传承人”画展、“山人有妙集”文化市集等配套展。通过将文旅活动与商圈经济紧密融合,以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与群众紧密互动,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传播石景山区文商旅资源,激发传统文化的新活力,激发商圈、景区发展新动能。

“仙山非遗行 京西慢时光”,此次非遗汇展,石景山区通过各类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品味非遗之美,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动文化遗产深度连接现代生活,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采写:南都记者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