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11日电 题:一颗汶川甜樱桃背后的科技密码
  新华社记者王曦
  眼下正是汶川甜樱桃的采摘上市季,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甜樱桃交易市场人头攒动。运送甜樱桃的本地果农、拉着精美包装盒的物流快递员、前来尝鲜的游客都汇聚于此,车水马龙。
  “自从用了专家教给我们的新技术,这几年甜樱桃结得好多了!”家住威州镇月里村的羌族阿妈俄斯巴珠,抱着满满一筐新鲜甜樱桃,正在市场上寻找买主。一番讨价还价后,以15元一斤的价格成交。
  阿妈口中的新技术,是汶川县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广的甜樱桃早结优质丰产稳产技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成功引种,得益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优越的气候、自然条件,汶川甜樱桃形成了“果大、色艳、味甜”的特点。
  在离汶川县城不远的威州镇布瓦村的山上,九耕农业园区的负责人刘明清正在给甜樱桃树更换诱蝇球。
  刘明清说,园区占地面积288亩,采用“高校专家教授+县科农局技术专家+布瓦村党支部”三方共建的模式,目前分为甜樱桃树标准化种植区、新品种育种区、采摘区等。在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以及高校专家的支持下,园区的经济效益逐年向好,年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龚荣高教授是园区的高校专家,他的研究团队每个月要到汶川两三次。特别是在甜樱桃的花期、果实发育、冬季管理等重点阶段,他们通过亲自示范树体整形、植株高度调整和枝梢修剪等,手把手教会村里由村组干部和经验丰富的种植户等组成的技术服务队队员,队员们把技术再推广到每一个种植户。
  “我们通过培育技术服务队员,有效解决专家时间精力有限和果农消化接收知识能力不足的问题,打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接下来,核心示范样板园建设好后,会将建设经验推广到其它的标准园建设中,进一步做大做强汶川甜樱桃品牌。”龚荣高说。
  近年来,汶川县通过新品种试验筛选、施用有机肥、采用绿色防病虫害技术、开展农药残留检测等措施,确保源头质量,推动甜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甜樱桃种植面积近3万亩,年产值超过6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