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与凤凰村

袁 征

早些年,一曲《蜗牛与黄鹂鸟》传遍校园。歌中唱道:“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这首兼有抒情、对话、叙事特点的童谣,欢快活泼,诙谐搞笑,音乐形象天真烂漫,淳朴自然,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蜗牛,柄眼目蜗牛科软体动物,外有一个螺旋形的硬壳,躯体分头部和足部。头部有2对触角,后触角的顶端有1对眼。口腔内有颚及形似锉刀的齿舌,用来咀嚼及切碎食物。腹足扁平,底部分泌黏液,方便足部利用肌肉收缩,在不同表面上滑行。呼吸在类似肺的组织进行,空气由吸气孔进入。因其爬行时头部有两个像牛角一样的触角,故而得名。

令人感到稀奇的是,近年来,成千上万只白玉蜗牛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水磨镇凤凰村的养殖基地。在饲养箱里,一只只白玉蜗牛探出洁白的身子和触角,背着重重的硬壳,慢悠悠地蠕动爬行,给人以妙趣横生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养殖基地里的白玉蜗牛(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凤凰村位于汶川县水磨镇北部,属高半山村,平均海拔1150米。东与漩口镇洪福村相邻,南与郭家坝村相连,西与老人村相接,北邻漩口镇双庙村,距成都市区约150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0200亩,森林覆盖面积80%。下辖5个村民小组,347户,961人,常住人口1155人,农转非178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养殖基地的饲养员正在精心喂养白玉蜗牛(徐波截屏)

关于凤凰村村名的由来,民间有多种说法。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该村三面环山,处在一个形状类似于凤凰嘴巴的部位上,在古代被称作“凤凰嘴”。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村庄最终更名为凤凰村。

据说,凤凰村最早形成于唐代,到了宋代商业已经十分活跃,清代时逐渐变为一个文化小镇,引来众多文人雅士挥毫泼墨,留下宝贵作品。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凤凰村房屋倒塌70%以上,人员伤亡严重,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严重受阻,水电气设施全部毁损,农作物大面积受灾。

地震发生后,全村各族群众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和外地人民的支援帮助下,奋力抗震救灾,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重建家园的壮歌。

随后,凤凰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终于消除了绝对贫困,2018年与全县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村民共享中心(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2018年8月起,凤凰村贯彻落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作出的建设“生态美丽家园、和谐幸福家园、富裕小康家园”的战略部署,立足本村实际掀起乡村振兴建设热潮,巩固了脱贫奔康成果。该村充分释放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推动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古老的村庄成为村民们诗意栖居的生态美丽家园,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的好去处。

2023年,凤凰村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确定为“一州两区三家园”抓点示范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掀起“三家园”建设热潮(汶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三家园”建设中,凤凰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猕猴桃、岷江百合、金丝皇菊、玫瑰、特色花卉种植,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凤凰村的木本药材和林下药材已种植2000余亩,平均年收入可增加500—800元。全村荒山荒坡租用给村民和外地企业种植黄连等中药材,租金56700元。

在凤凰村种植的40多亩金丝皇菊采摘期到来时,淡雅的清香溢满田野,沁人心脾,数十名村民身着盛装穿梭田间,采收菊花,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金丝皇菊因其色泽金黄,外形美观,气味芳香,可作为药和茶,具有“香、甜、润”3大特点,不仅能够消暑生津,清热明目,还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村民采摘金丝皇菊(伍排勇摄)

远近闻名的仁吉喜目谷景区,位于凤凰村腹地。在藏语里,“仁吉喜目”意为天堂的视角。走进仁吉喜目花谷,30余亩金鱼草、虞美人、金盏菊、百合花、玫瑰、月季等20余种花卉分别在5—10月次第开放。粉的、黄的、红的、紫的等,色彩斑斓,姿态万千。各色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妖娆,微风拂来,清香阵阵。举目远眺,犹如一幅巨型的彩色油画,引得游客纷纷拿出手机、相机留下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仁吉喜目谷景区里的漫山花海(汶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三家园”建设中,凤凰村抓好环境整治,对村民住房进行风貌改造。把原有损坏的腻子刮掉,加以更新,并对4户庭院进行一个深度改造,打造花园式庭院,让前来品茗、休闲的外地游客感受到环境的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民房风貌改造施工中(汶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了实现村容村貌的统一打造,凤凰村建立“保底租金+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入股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2000余亩,带动群众由过去的分散经营逐步转向规模化,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乡村景观(袁城霖摄)

为方便村民出行,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凤凰村对农村道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了全硬化。2023年1月,村里新安装的80盏太阳能路灯正式投入使用,覆盖全村80户,受益人口达300余人。现在通往凤凰村各小组的路灯串联成线,装进了每一条村道,打通了农村道路照明的“最后一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一盏盏造型优美的太阳能路灯,将凤凰村装点得分外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灯火通明的凤凰村(汶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凤凰村以“布局之美、产业之美、风尚之美、环境之美、生活之美”为建设路径,深入推进艺术乡创,让人居环境艺术化、产业体系艺术化、劳动过程艺术化、生活方式艺术化。扮靓乡村舞台,擦亮乡土底色,打造微景观乡创精品艺术村,培育星创客,做精微民宿集群,做深微产业链,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目前,凤凰村已建有水磨庄园乡村特色酒店,悠哉山居特色民宿,花涧集等精品民宿,岷江百合等艺术景观,云上羌寨等8家乡愁美食农家乐,成为凤凰村乡村建设个性化和“五美乡村”浓墨重彩的一笔。连村民自己都没有想到,近年来村里的酒店、民宿、特色农家庭院在旅游高峰期一房难求,个个房间爆满。旺季入住率100%,淡季也能达到60%。

水磨庄园大胆融入自然,像一丛茁壮的灌木,于山水之间,林深之处生长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穿过一座五彩斑斓的吊桥进入庄园,青石、小池、茂林、修竹组成的中式园林映入眼帘。在一片植被的怀抱中,庄园像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观云升成峰,听山岚河风。晨起看日出,雨后观彩虹,黄昏赏夕阳,夜里揽繁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水磨庄园(图源:汶川县乡村振兴局)

水磨庄园的森林餐厅满是地道美味的川西美食,客人可在舒适的环境中品尝传统与现代融合之味。庄园更是与仁吉喜目花溪谷毗邻,零距离便可游赏川西最美花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一隅(图源:汶川县乡村振兴局)

悠哉山居是凤凰村具有代表性的民宿,前可观水后可以游山,与自然融为一体。其设计理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整体标志图形采用正负形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实为山,虚为水,而那山水之间的建筑,正是悠哉山居的灵魂栖息处。远观像山延绵不断,此起彼伏。近看像水层层涟漪,缓缓散开山水情怀,跃然纸上。由此,悠哉山居成为特有的现代网红打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悠哉山居(严易程摄)

2023年3月,凤凰村聘请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作为本村的“艺术村长”,使高校师生们也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学院师生从村子的整体艺术设计,到农家庭院的个体风格设计,都对凤凰村作出了明确而又专业的规划和指导,助推乡村艺术化发展,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更多的艺术细胞。凤凰村成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写生基地,大学生们在感受自然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把乡村变为艺术创作空间和教学课堂,让凤凰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休闲娱乐、农业观光等多功能的微景观乡村精品艺术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校学生在凤凰村村民家墙壁上创作壁画(图源: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过去,凤凰村只是一个靠种玉米土豆讨生活的小山村。如今,在“艺术乡创”引领下,以花为媒,以画为引,凤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高空俯瞰凤凰村,一条红黄绿相间的观光步道蜿蜒在绿林山间,串联起一个个村民聚居点。行于其中,除了宜人的自然风光,还能欣赏各式各样的涂鸦墙绘,邂逅诗情画意的民宿、田园风情的溪流水车,一步一景,惬意自得,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拍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微景观(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凤凰村,映入眼帘的是蜿蜒曲折的彩色景观道路、沿途鲜花盛开,田间种植的蔬菜、红薯等农作物绿意盎然。流水转动的水磨纺车、潺潺的溪流,彩画式的庭院,让人置身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之中。此外,经过全新改造的村民共享中心,石板路、玻璃房、会议室、茶歇室、喷泉等一应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一隅(黄志凌摄)

2023年,凤凰村引入白玉蜗牛替代生猪养殖,既壮大了集体经济,也守住了绿水青山,摸索出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新路径。

白玉蜗牛最早来自非洲,因头、腹、足、身体肌肉白色如玉而得名。白玉蜗牛全身是宝,可入药、可食用,市场需求量大,见效快、收益高,人工养殖逐渐在国内兴起。养殖蜗牛不占用耕地,干净卫生,没有噪音,零排放无污染废料,对周边环境没有影响。饲料主要是白菜、萝卜、豆腐渣等,成本投入较低。凤凰村的高原有机无污染土壤,为蜗牛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养殖蜗牛的泥土后期可作为种植蔬菜的优质肥料,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卫视报道凤凰村村委会副主任钟配铃介绍该村养殖蜗牛情况(袁韧截屏)

目前,凤凰村共养殖蜗牛1万余只,预计年收入8万余元。蜗牛基地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的经营模式,积极引领村民参与养殖,聘请当地群众务工,与公司签订收购协议。蜗牛养殖基地现已初步实现产销一体化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卫视报道凤凰村养殖蜗牛情况(袁俭截屏)

凤凰村白玉蜗牛养殖基地负责人钟配铃说:“白玉蜗牛产蛋量一次是150至300个,产量很高,存活率在80%以上。我们在销售方面也有很好的渠道。我们要把白玉蜗牛养殖产业发展好,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卫视报道凤凰村养殖蜗牛情况(徐淑琴截屏)

近来,凤凰村推出了蜗牛宴。白玉蜗牛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胆固醇趋向于零的高级营养品。经常食用可增加营养、增强耐力、提高身体素质,可使皮肤保持细嫩健美,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出锅的白玉蜗牛具有海螺的嚼劲、鲍鱼的鲜味,已成为凤凰村里的酒店、民宿和农家小院餐桌上一道打开味蕾的佳肴,引得众多“好吃嘴”前来尝鲜,为凤凰村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村农家乐烹制白玉蜗牛(图源:川观新闻)

再次聆听脍炙人口的《蜗牛与黄鹂鸟》,不能不让人由衷赞叹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乡村振兴路上,凤凰村勇于探索尝试,为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铆足了劲。如果说,蜗牛的爬行速度慢得无法形容,那么,凤凰村的乡村振兴发展速度则快得难以想象!

写于2024年2月4日

参考资料:

1.邹正茂、伍排勇、欧阳漆、杨玲,《汶川水磨:凤凰花田金丝皇菊喜获丰收村民采摘忙》,中国网,2023年10月25日。

2.黄志凌,《水磨镇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中国日报网,2023年10月1日。

3.伍排勇、欧阳漆、杨玲,《汶川县:推进“三家园”建设深山飞出“金凤凰”》,中国新闻网,2023年9月7日。

4.胡晓、邵理艳,《汶川县水磨镇凤凰村发展白玉蜗牛养殖走出富民强村新路》,汶川县人民政府网,2023年8月4日。

5.《汶川:村里来了“艺术村长”》,湘湘带你看社会,2023年7月12日。

6.邵理燕、曾晓文,《汶川县水磨镇仁吉喜目谷鲜花盛开笑迎八方游客》,汶川县人民政府网,2023年5月31日。

7.《点亮幸福乡村路!水磨凤凰村新装路灯暖民心》,微汶川,2023年2月14日。

8.梁敏、陈玉昌、陈能,《接力“晒”阿坝州三家园示范村之汶川县凤凰村》,直播四川联盟,2022年6月11日。

9.《汶川县水磨镇房屋倒塌和交通线堵塞情况》,民政部网,2008年5月18日。

10.《水墨镇》,汶川县人民政府网。

11.《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水墨镇凤皇村》,博雅地名网。

12.《汶川县凤凰村的历史》,百度百科。

13.《汶川县凤凰村村名由来简介》,百度百科。

14.《白玉蜗牛》,百度百科。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