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季伟姓杜,杜康的杜。

杜季伟家乡产美酒,岂不闻李白有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杜季伟是兰陵人,抗战时期称苍山县。1938年,杜季伟投身抗日救国,人们口中的”铁道游击队“的几任政委,清一色三八式老八路。

鲁南铁道大队队长只有两任,但政委六任,第一任就是杜季伟。

1940年初,苏鲁支队政治处主任李荆山找杜季伟谈话,要他下山去当政委。这还真把杜季伟吓一跳。是时,他也刚从指导员任上提副教导员。

政委可是团职,怎么能干得了呢?

可能杜副教导员真是想多了,但也看出一点门道来。苏鲁支队前身是鲁南地方党领导的起义部队,一一五师来鲁南之前,还挂着国民党保安部队的番号,一一五师到了之后,才更名的。当时杜季伟可能对八路军军制方面还真少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实事求是说,杜季伟确实进了一步,去一个独立单位任政委,人没几个,但任务特殊,是正营职了。杜政委脱下军装,换了身行头,立马去了枣庄。

”铁道游击队“的第一任政委就这样去赴任了。

不过,当时枣庄铁道队才11人,还是自号的,叫大队担当不起,改称鲁南铁道队。

这个名好,老同志一直这么叫,小说家又加了”游击“两个字,铁道游击队,名声就越来越响了。

十来个人,一个党员也没有,但组织上还是派来一个政委,可见上级非常重视。如果看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史,都提到了鲁南铁道队,可见山里非常需要山外一个情报部门。

既然是一支队伍,那就要好好建设了,要有个通盘和长远地打算。首先要把队伍的基础打好。

杜政委想法是正确的,得到刚任命的正副队长的支持。杜季伟觉得要从人的思想入手,整顿好队伍,提高觉悟,这才有战斗力。

以后铁道队的任务很多,很重要。但队伍中还没有党员,也就是说铁道队没有党支部。”支部建在连上“,这样才有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训,是必须的。队员很纯朴,但也有不良旧习亟待克服,要提高阶级觉悟。定了,先给大家讲一课。

杜政委是山里来的。自从一一五师进了抱犊崮,又是派了干部又是调来连队,苏鲁支队面目焕然一新。杜政委从主力部队中学到了许多真经。

怎么讲呢,还要从人类学谈起。

讲课,杜政委没问题,他是师范生,是要当教书先生的。嘴上的工夫可说是基本功。

这次整训是在小屯村进行的,十几个人都来听听杜政委要讲什么。

但据说,开始杜季伟还碰了钉子,有队员要和政委理论,是怎么回事呢?

杜季伟从当连队指导员出来的,指导员工作很多,宣讲革命大道理,启发战士的阶级觉悟,这肯定是少不了的。

虽然听课的人不多,眼下只有十来个人,但杜政委备课还是非常认真,他想在短短几天里,让这些同志在认知上有个飞跃。

从哪说起呢,就从“人”是怎么来的说起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进化论来说,人类的祖先是猿人。今天,小学常识课就有了。

但是,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化石才被世人听说呢,这些庄稼汉得知人是这么演化来的,那真是比孙悟空七十二变还新鲜。

有人就嘀咕了,我们都是爹妈养的,爹妈是爹妈的爹妈养的,猿人,什么模样?

杜政委一看动静还不小。还得画个模样来看看。

这一来,更热闹了。那不就是猴子吗?

也许,有个叫鲁汉的队员坐不住了,走上前来,要政委说个明白。

鬼子才把我们叫“毛猴子”,你咋也这样说?这课不听了!

还真是这样,鲁南地区日军称游击队“毛猴子”。有辱骂之意,但游击战士神出鬼没,也让人鬼子头疼。

看队员们七嘴八舌,杜季伟都有点矇圈。这是什么情况,他在山里是副教导员,营干,给几百人都讲过课。

杜政委真是初来乍到,还不知铁道游击队队员都还很有个性。比如正规军里,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个道理他们还不懂。如果实话实说,地方游击队组织纪律方面,有点问题难免,说要回家一趟,也就是三脚两步嘛。以后,编入独立支队后,支队领导还有这样感觉。

杜政委这堂课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队长洪振海得知后,匆匆赶到小屯村,好一顿训斥。如果说洪大队长有家长作风,是缺点,但有时也很管用。都是哥们,当大哥的必须拿出威风来。

小屯村整训,是铁道队的一段重要历史。通过整训,队员们更向党靠拢了,很快发展了一批党员。早期队员十几个,但都是骨干,为这支抗日武装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鲁南铁道大队前后六个政委,杜政委时间最长。他离开是在1943年春,是什么原因呢?坊间说来话又多了,是因为杜政委的个人问题出了点情况。

什么情况?

是女方家的成分有点问题。是地主家的闺女,还有一些别的原因。就这事,队伍里待不住了?怎么也牵强。

如果是正规八路军,干部结婚是要有条件的。所谓“二八五团”规定。即28岁,5年革命历史,团职干部。也许各地标准不一,但规定肯定是有的,但在地方上的游击队未必执行。

如果依照史书上看,实际是杜季伟调党校学习了。通常来说,这是对干部的培养,意味着进步要开始了。

事实也是这样。杜季伟学习结束后,又去了地方工作。

去地方?那不是转业吗?

也不能这样说。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1943年后,山东是一元化领导,党政军不分。杜季伟任枣庄工委书记,那可是个要职了。1945年8月,山东五路大军大反攻,鲁南这一路要取两个城市,一是徐州,一是枣庄。任命枣庄市长张福林,市委书记就是杜季伟。

1955年第一次授衔授勋。抗战时期的营连干部授三级独立勋章,而团职干部就能授二级独立勋章。如果一直在铁道游击队,那只能三级了。你觉得杜季伟授三级还是二级呢?

杜季伟担任工委书记,表面上从事城市地下工作,但实际上也在为武装斗争继续工作。离开了铁道大队,又发展了一支枣庄工人支队。1946年底,这时鲁南铁道局撤销后重建的铁道大队与工人支队合编,这支部队就是以后的鲁南军区特务团。

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建国前夕,杜季伟任尼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那就是说,授二级解放勋章妥妥地了。

建国后,杜季伟又改了行,干起了炮兵。曾在炮十二师任副政委,又在炮五师任政委。1966年初,又任了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不料1970年免职。

又是有什么事吗?

有人以为这是“十年”期间,常有人被波及。时下被免职总以为出了问题,几乎是撤职的另一种说法。其实当年难说一定有什么事,但原因总是有的。有的部队调动时,留下领导人,且暂免职,待机再安排。免职后,有的人就等到退休了,但重新上岗也正常。

杜季伟免职时不满六十,有精力,有情怀,有雅好。于是重拾年少时光喜爱的书画,山水花卉画作颇有建树。也许真没想到,五年后又官复原职,继续从军,直到1981年6月正式离职休养。

1983年8月21日,杜老突发心脏病,逝世于济南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