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晓晖

"故纸旧影话九江"系列深入挖掘报刊书籍、档案文件、照片地图等原始史料,以当代视角进行解读,多维度地展示九江近代的历史风貌。

【本篇资料】

来源:《良友》第八十五期,民国二十三年(1934)二月十五日

标题:瑞雪

摄影:司徒光等

出版: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景说明:

《良友》是20世纪20年代起在中国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摄影画报,1926年2月创刊,至1945年停刊,出刊期间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画报。1945年后曾多次复刊,但影响已非从前。《良友》在民国时期的画报中刊行时间最长,印刷精美,又极富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摄影史等多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良友》共出版174期,有20多期介绍了庐山及周边的风景名胜、社会生活、政治人物活动和军事战争等。编者对其中部分报道、图片进行了整理解读,分多篇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篇组照共7张,占两个版面,摄影师多人,身份不详。

【正文】

我们中国,本来面积是很大的。北,接近寒带;南,属于半热带;东,滨太平洋;西部,到处是山岳高原。因此,国内的气候就不大相同。譬如说雪吧,在西北的高山是终年积雪;但,在广东福建,简直几十年看不到雪。有些地方的方言,雪和冰没有分别,就是道个道理。

雪是天空降下的。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因温度下降而逐渐减少。空气越上升、温度越下降,所含有的水蒸气显得包含不住了,这多余的水蒸气便疑结为水点。但,假若空气的温度变成冰点以下,那么,水蒸汽便不成为水点,而直接变成细小的冰块,落了下来。

由水蒸汽结晶而成的雪,是细小的六角形的东西,像花一般的美丽。通常,这些花凝成雪片,由天空降下。这因为结晶多少带点潮湿的原故。极冷时降下的雪,结晶是一个一个地降落,好像粉颗一样;但,温暖的时候,结晶集合成大的雪片飞舞下来。一粒一粒的雪粉落在衣服上,一拂即可拂下;但是,一团一团的雪片,落在衣服便要融解,决拂不下来的。

极冷的时候,若是一粒一粒的雪粉飞降下来,试拿一片黑呢(帽子也可以)吊在檐下,上面一定落着许多雪。你马上用显微镜去看看,可以看见雪的结晶。就是不用显微镜,只要仔细看,也看得出它的形式是很整齐的。形式固然是各个不同,大概,都是先由一点分出六支线条,在那上面,各种粗粗的线条很有规则似地缠绕着,样子简直像勋章一样。也有像三角板或六角板而上面带着花样的。美国有位叫做本德莱的学者,四十四年间,将雪的结晶拍成照片来研究,结果发现了四千多种不同的形式。

雪就是这样富有美术趣味的东西。南国的朋友,看了这些美丽的画面,读了这篇有趣的记事,能不发生一种「赏雪」的雅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庐山雪景之一(良友摄) Landscape of the snow-clad Kul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庐山雪景之二(良友摄) Landscape of the snow-clad Kul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溜冰(北海公园之五龙亭前)司徒光摄 Skating (a scene in the Peihai Park, Peiping). By K. Szet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庐山雪景之二(良友摄) Landscape of the snow-clad Kul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树(荫铁阁摄) The frozen willows. By.T.K.Yi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雪未消(北平故宫某角)司徒光摄 Roof of Silver (scene of an ancient palace in Peiping). By K. Szet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雪 The burdened leaves.

【编后记】

1931至1934年间,刊发了多篇雪景和避暑地组照,每一回庐山都被排在第一,且照片数量最多。本期亦如此,八张照片中庐山占了三张。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三张照片曾经被使用过,它们最早刊登在1931年《良友》第五十三期《庐山雪景》专辑中(见《故纸旧影话九江 | 良友——庐山雪景,1931年》),摄影林卓西。本篇却隐去了摄影师姓名,标注为“良友摄”。隔了三年就拿出来炒冷饭,真不体面。

即便是民国最著名、最专业的大型综合性摄影画报,也就是这种层次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