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当你驱车行进在西峡老界岭风景区山脚下的风情旅游小镇太平镇旁时,会在公路靠山一侧看到一块醒目的大牌子——伏牛山植物园,笔力遒劲,字体饱满。这时,你远眺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老界岭,近看被伏牛山最高峰氤氲濡染在怀抱里的植物园,你一定想看看她到底长啥样,里面的植物园林如何?想走进去撩开她神奇美妙的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那就来吧。

顺着牌子下方的柏油马路,车头一扭,要不了几分钟,植物园就在眼前。

隔着淙淙的流水和花墙,你会看到火焰般的凌霄花爬满篱墙,流苏像仙女飘然的白裙,起伏摇曳,婀娜多姿。伏牛山独特的大花月季鲜艳得让你眼花缭乱,成片的蔷薇花如花海繁星,兰草植物上的花瓣如蝴蝶彩练,红豆杉的幽幽红豆如大白兔猩红的眼睛被阳光照着,灵动忽闪,若隐若现。浓浓的花香不知从哪里发出,让你的鼻子不由想闻一闻、嗅一嗅,深吸一口空气,真香甜啊!芬芳招引着勤劳的小蜜蜂在你的眼前身旁嗡嗡飞过。你随意一拐,眼前一湖清水如少女清澈明亮的眼睛,数不清的锦鲤游鱼成群结队,争抢着被风吹落的花瓣草尖,花苞般的孩子们扔些鱼食、面包屑,唰,鱼头攒动,打着水泡哨音向你涌来。你惊喜未消,沿路的碑林又映入眼帘,那是建党一百周年时,园主用十几吨到几十吨形状各异的伏牛山石竖起的书法石刻。从历朝历代的名人、伟人、书法大家中精选的篆隶行草楷,蔚为壮观。毛泽东的毛体书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最是令人瞩目,引来不少游人和书法爱好者在大石刻前留影纪念。朝代各异,书法各异,把国粹的中国书法勒石定格,美和线条,力和风骨,让世界为之震撼。有不少学生或书法家用手指在石刻上摹画着,揣测着前人的智慧和笔法。不觉间,半晌流连陶醉其中。当你走出碑林向更高更远处走去,看到不同的台地上,错落有致地布局着不同风格的展览馆和大讲堂。绿树掩映下的花丛中,有名人书画展览馆、伏牛魂——航拍伏牛山风光展览馆、乡愁——农耕文明展览馆,有国学大课堂、儿童乐园迷宫城堡、供研学的植物分类识别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累了,你在不同的亭子下或在观景台上小憩伫立时,总能看到一位老人在忙碌着,他戴着草帽,穿着没有袖的汗衫,脖颈上搭一长毛巾。他在花丛小径上忙碌,拔草,整枝,捆扎一些花带,用长于胳膊的大剪咔嚓咔嚓地修剪着疯长的旺枝或腐枝,见人总是呵呵笑着:“来啦,好啊!”汗水洇湿了他的粗布汗衫,毛巾吸附着脖子上的汗水。他时不时撩起毛巾在脸上擦一下,通红的面庞像绛紫的映山红,雪白的双鬓湿漉漉的,游人不时送去赞许的目光。

他是花工、园艺师,还是园主、护花者?他是谁?恁大岁数为啥还佝偻着腰,蹒跚着步履辛勤地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他就是南阳航拍第一人,南阳市摄影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伏牛山植物园的设计建设者、守护者,知名书法家、摄影家刘佳勤先生。

他最早发现了丹水的菊花岭,探秘启动了老君洞、龙潭沟、耍荷关、伏牛大峡谷等景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景点没能够持续发展和火起来,但他敢为人先发展旅游产业的先见还是智高一筹。

说起此人,还真有点传奇色彩。他一生从政,退休后却初心不改,咬定青山不放松,用一己之力、一腔热血、一生积蓄,用六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用山的胸怀和坚毅守护着山、养育着山,把一个树草稀疏、荒石裸露、几无水源的山沟陡坡变成了一个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的植物王国、人间天堂——伏牛山植物园。他以大山的儿子回报大山,以青山不老的爱心回馈大自然,让太平镇这个风光旖旎、温情多姿的小镇又多了一扇亮丽的窗口,让老界岭这个地理单元上的分水岭多了一片秀丽的青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为什么要以一己之力建造伏牛山植物园?又为什么要舍家离小固守荒山?

先看看伏牛山植物园的几个大事记和建园宗旨——

园子始建于2007年6月,个人出资10万元,申请保护5平方公里的自然资源不遭破坏;

2007年6月,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赵逊为植物园题写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唐寺沟地质博物馆”;

2007年7月,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光为伏牛山植物园题写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伏牛山创作基地”;

2014年12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为“伏牛山植物园”题写园名;

“尊重自然,因地造势,就地取材,物尽其用”是建园的十六字方针;

“荟萃南北植物,保护珍稀植物,拯救濒危植物”十八字为建园目标和特色。

为此,老人舍身离家,孑然山中,遍寻伏牛山、南阳盆地周边山中的奇花异草、珍稀树种,精心培育,请人指导,不知磨烂了多少双鞋,不知走遍了多少架山,凭着山一样的信心、石一样的坚强、藤一样的柔韧、水一样的善良,容纳万物,包容一切,终于在自己几近失去一切的汗水中,成就了集风景、人文、艺术为一体的一方天地、一片园林、一块绿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牛金子、构骨、珙桐等名贵植物丰茂葳蕤,生长良好。本地的流苏、山茱萸,东北的白桦树、血皮槭等枝叶茂盛。海南岛的五针松、罗汉柏、茶梅等也先后入园落地。不少专家学者来此,都惊叹植物的多样性和园子主人的慧眼和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七年间,六千多个日日夜夜,送走了亲人、友人,送走了风霜雨雪,黑发变白发;十七年间,为了勘查和拍摄,冒着生命危险笑傲群山,瘦掉十斤,磕破头颅,扭伤腰肢,蹭破肌肤,拉肚子,患疟疾,晕倒山林,拍摄的伏牛山风光让老界岭跻身世界物种丰富性生物圈;十七年间,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不下几十次,举办传统文化国学大讲堂不下十几场,构建竖立碑石二百多通,保护引进树木花草不下几十种,供数万游人免费参观游园无数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为什么要建植物园?为什么要以一己之力创建伏牛山植物园?

一切源于爱。

大山养育了山民,大山的儿子要回报大山。

刘佳勤,男,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西峡县石界河小镇。

正如他在自传体长散文“石界河老家”中描绘的那样:

我的老家石界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小镇地处丹江源头,老鹳河和烟镇河交汇处。前面是冬青树和松柏常青的笔架山,后面是伏牛山主峰老界岭的余脉,犹如一条巨龙逶迤盘旋在村后的崇山峻岭之上。

小镇后面,姜子崖、过风洞、天兴寨、一线天与层层梯田相连。前面的笔架山石林立松柏常青。两条河流环绕小镇大半圈,山清水秀,鱼翔浅底,鹳鸟白鸭,一幅天人合一的自然画卷。特别是到了夏季,在河里游泳、摸鱼捉虾,欢乐无比。

初升的太阳,从东山上升起,然后照到对面的笔架山上,我们追着太阳,等着照到我们身上,然后再和太阳的影子奔跑,甚至还相互踩着影子嬉闹。冬日的朝阳照得大家暖洋洋的,每一张笑脸都晒得红扑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年的幸福快乐自豪感让我有着无穷的留恋。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我们期待着迎春花盛开、桃花和梨花盛开。尤其是在饥饿的荒春上,我们采下野棠梨花煮一煮,放到河水里漂一漂就可以当菜吃了,肥肥的芽,甜甜软软的,送到口里,那个得劲劲儿到现在都难以忘怀。

正是对山村的记忆和童年的欢乐铸就了刘佳勤对大山的感情,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享乐物欲的疯长,人们对大山的掠夺和毁坏日益严重,有的区域被破坏得千疮百孔,水土流失、山石裸露,山在哭泣,山在呼唤。

“我是山的儿子,我要保护像父亲一样养育过我的绿水青山。”

“保护绿水青山”谈何容易!于是有了十七年的艰难建设,有了用尽家财省吃俭用咬牙度过的六千多个日日夜夜,有了十七年旧貌换新颜、惊鸿若现的人间仙苑。

一个人虽不能胜天,但一个人的坚定信念、大山情怀,却能感天动地,使天地慈悲、人间垂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个执着爱山的老人,山和自然也加倍地爱他,于是有了汩汩清泉,有了风景艺术相互叠加熠熠生辉的“伏牛山植物园”。

青山在,人未老。祝愿老人与天地一起美丽,把伏牛山的大美播撒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