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身上没什么钱,但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却简单、真诚。

村里有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那就是全村人的骄傲,大家见了都要夸一夸。

贫困村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却因为没钱上不了学怎么办?

没关系,大家你五角,我一元的凑,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孩子顺利进入校园。

大爷、大妈、叔叔、阿姨们掏钱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多年后那个被资助的孩子会回报给他们怎样一个大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在陈生捐建的别墅前高兴合影

考上北大,村民凑钱送他上大学

陈生出生在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个贫困村,家家户户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都很清贫。

他的爸爸早年间因病去世,妈妈带着兄弟二人,过得更是辛苦。

年少的陈生还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平日上学也不怎么用功,后来中专没考上,只能回家种田。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在田里劳作一天,天黑后才能回家休息。

毕竟是刚从学校出来的毛头小子,哪里承受得住这样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干了没几天,陈生就累趴下了,他此时才知道,能坐在教室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生

陈生觉得种田这种体力活不适合他,要想改变命运,他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努力学习,考取大学。

陈生暗自下定决心,明年一定要金榜题名,让自己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去。

虽说自己有心继续求学,但还得跟妈妈商量一下。

毕竟,以陈生的年龄,本该成为一名壮劳力,为妈妈分担养家的重任。

得知了儿子内心得想法后,陈生的妈妈沉默了,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拖着两个儿子。

这些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总算盼到大儿子长大,可以独挡一面,谁知他却有自己的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们凑钱助陈生上北大

见妈妈久久不说话,陈生以为妈妈不同意,他的心情顿时低落了下来。

他慢慢低下了头,眼里的期待逐渐被失落取代。

过了一会儿,妈妈站起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句想上学就去上吧。

闻言,陈生猛地抬起头来,用感激的目光望着妈妈。

妈妈又说,既然决定要考,就一定要考出个名堂来,只要你够努力,我就支持你。

陈生狠狠的点了点头,他知道母亲做出的这样的决定也不容易,毕竟自己还有个弟弟,也是上学的年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角一元凑成的路费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陈生把一切时间都用来看书和学习,晚睡早起,虽然有时候也会犯困,但与种田比起来要好的多。

1980年的暑假,陈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忐忑不安之中,参加完高考后,他就一直在期待着。

这一天,正在帮妈妈干活的陈生收到了一封信件,拿到信件那一刻,他的手都是抖的。

因为这封信件关乎着他的前途,决定着他的未来。

他迫不及待的拆开信,看到是一份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陈生高兴极了,他把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激动地抹着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学牌匾

很快,陈生考上国内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消息就传遍了村子。

村民们纷纷前来道贺,把陈生家本就不大的院子挤个水泄不通。

而此时,陈生的妈妈却从起初的喜悦转而变成了发愁。

去北京上学,那么远,光是路费就要一大笔钱,还不说学费、生活费和其他各种花销。

妈妈一个柔弱女子,为了拉扯两个儿子长大,已经拼尽力全力。

就这样一家人还是饥一顿、饱一顿,哪里还有结余?

没钱,北京大学就上不了,考上也是白考,此时妈妈有点儿后悔当初答应儿子的话。

这不是让他白高兴一场吗?还不如当初就别去考。

都怪自己没本事,挣不来钱,害的孩子伤心难过,陈妈妈陷入了自责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上的火车

陈生大概也看出了妈妈的不对劲,稍微一思索,他就知道妈妈正在愁什么。

家里的条件他最清楚不过,拿不出买票钱,他和北大将永远隔着两千多公里的距离。

想到这些,陈生也变得沉默了,村里人都很奇怪,刚才还乐呵呵的一家子,怎么突然都沉下了脸。

村里有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上前打听情况,得知母子二人心中都在为路费发愁。

于是他热心肠的号召大家帮这孩子一回,他说陈生能考上北大那可是个好苗子,如果放弃上学,太可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生和他的苹果醋饮料

村民们见状也纷纷回家商量,接下来的两天,陈生便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大家的心意。

有的五角,有的一元,大部分的村民都给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一家条件好的,直接拿出了近20元,陈生看着大家给他凑得几十元车票钱,内心五味杂陈。

他感激乡亲们对他的帮助,同时又觉得欠下的恩情太多,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上。

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好好好上学,将来靠自己的本事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到那时,他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这些相邻的雪中送炭之举。

带着那些筹集的钱和乡亲们的浓厚情谊,陈生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地壹号董事长陈生

放弃政府职务,大胆下海经商

来到了北京大学的陈生,被大城市里的繁华和热闹惊到了。

他从没想过,在家乡以外的地方,人们是这样生活的。

不用种地,不用起早贪黑的在田里忙碌,他们穿着时髦的衣服,骑着自行车在城市的马路上穿梭。

学校里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随处可见的都是刻苦用功的学子们。

陈生想,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如果不是考上了大学,他怎么会见识到这不一样的人生。

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终于真实的感觉到接下来的四年,他将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接受新知识,接受城市人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真工作的陈生

北京大学的求学经历是陈生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他不仅要学好功课,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去打零工,赚取一些生活费。

家里为了供他上学已经拿出了所有,村民们凑得钱他也要想办法尽快还给大家。

好在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省吃俭用,四年的时间顺顺利利的度过了。

毕业后的陈生被分配到广州市委工作,成为一名端着铁饭碗的国家公职人员。

每个月的工资有几十块,足以维持他在广州的生活,他终于可以衣着体面的在办公大楼里上班,不再是一个小地方来的穷酸小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生参加活动

机关里的工作既体面又轻松,别人求都求不来,但干了2、3年的陈生却有些厌倦了。

有的人喜欢稳定,但有的人就喜欢拼,喜欢闯,陈生显然是后者。

他觉得风平浪静的日子太过单调,想要换一种更激情的生活。

九十年代正在涌起一股下海热潮,陈生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做了第一批的弄潮儿。

为了这事儿,他的妈妈没少埋怨他,好好地官家饭碗说不要就不要了,这真是造孽哦。

陈生也知道母亲是担心他,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儿,政府工作固然好,但工资也是死工资。

虽然能保证自己一家衣食无忧,但欠着乡亲们的恩情怎么还呢?

他还记得自己当初暗自立下的誓言,要做一番大事业,要用实实在在的好处来报恩,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还钱,再说一声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生正在劳作

辞职下海的陈生起初并没有什么好的方向,他在城市的大街上溜达着,寻找着可能的商机。

傍晚的街边热闹异常,商贩们带着五花八门的小商品聚集在这里,吆喝声此起彼伏。

陈生看着他们与顾客讨价还价,看他们收钱时乐开了花,看那些买到心仪物品的人们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他想,自己何不也从这里起步呢?光是这热闹的人间烟火气就能让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于是隔天,他真的批发了一堆磁带到街边售卖,生意还异常的好。

仅一个晚上的时间,他竟然赚了七十余元,快赶上他一个月的工资了。

尝到了甜头的陈生自然是乘胜追击,他挑选磁带更加用心,有时顾客问的多的他就多批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地壹号”醋饮料

有熟悉的人觉得他一个北大的毕业生却跑到街边儿摆地摊儿,很是为他觉得不值。

他自己却并不在意,用他的话说,不破不立,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收获不了成功。

陈生后来还卖过服装,倒腾过钢材,总之哪里热度高就往哪里靠。

这些小生意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是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商经验,为他日后开创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生实际上是从种植业上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而他进入这个行业纯属偶然,那一次过年回家探亲的陈生,看到相亲们为了卖不出去的菜发愁。

他突然想到,北方冬天严重缺乏新鲜蔬菜,而南方的菜却卖不出去,这中间只需要解决一个运输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地壹号”老板陈生

寻找到商机的陈生立马开始行动,他在南方承包了100多亩地,专门种植适合往北方运输的蔬菜。

种菜的过程中自己也是多方取经,别人种的多的品种他就少种,别人种的少的品种他反而种的多。

人常说物以稀为贵,不跟风,不盲从,才能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道路。

陈生的蔬菜种植及北运生意做的非常成功,几年的时间里积攒了70多万的身家。

九十年代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正是靠着这个最初的70多万,他才能在后来的房地产及醋饮料事业上走的更有底气。

跨领域创业,不断寻求新突破

陈生之所以能够干什么都挣钱主要得益于他独到的眼光。

而他之所以能每回都判断无误是因为他在北京大学读的就是经济专业。

用专业的知识做指导,加上胆大心细,敢于行动,没有成不了的事儿。

1993年,有一个朋友来找陈生,跟他探讨房地产行业的前景,陈生觉得此时进入房地产是一个好时机。

于是两人合伙,在湛江房地产行业干的风生水起。

三年的时间,他们就将公司做到了行业的龙头地位,公司的资产更是达到了亿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生在演讲

但我们都知道,陈生自己的企业此时还没有真正成立,因此他在房地产行业也不会待得太久。

1996年,陈生从合伙的公司分得3000万资产,带着这笔钱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之路。

这一次他选择的是快消品——饮料,用雪碧兑醋的方式创造出一个饮料界的新秀,醋饮料。

雪碧兑醋这样的喝法在广州一带非常流行,陈生周围的朋友们也会经常提起。

陈生见大家都对这样的喝法感兴趣,他就觉得新的机会又来了。

把雪碧和陈醋两者直接勾兑在一起,虽然味道很好,但如果进一步改进,让它的口感变得更稳定,是不是就不必每次费神的再去考虑加多少醋,加多少雪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想到这里,陈生立马来了精神,他跑遍了广州的大小饭店,发现几乎每家饭店的垃圾桶里都少不了用完的陈醋瓶子。

看来广州人对这种新口感的饮料需求量很大,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成立醋饮料公司的决心。

1997年,在经过了三个月的筹备工作之后,“天地壹号”醋饮料正式投产,并陆续进入市场。

此前从未有过同类型的饮料售卖,但对于这样的饮料口味,广州人却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天地壹号”的品牌就在广州火了,销量一路飙升,一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2000万的销售额。

陈生的决策和判断力再一次得到市场的验证,醋饮料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一路长红,陈生本人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2015年公司上市后,陈生的身价就过了亿,进入了“新三板新富榜”,并夺得第七的席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

虽然醋饮料的销量一直很好,但人不能没有忧患意识。

假若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对这种喝法厌倦了,公司将如何生存下去?这是陈生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好在他早有准备,2004年的时候,陈生曾投资办过肉鸡养殖厂,然而一场禽流感让他的美好设想成了空,还赔掉了2000余万。

陈生不得不考虑拓展其他的业务,毕竟仅靠着醋饮料这一个产品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不足。

为了发现新商机,他自己亲自到市场上做调研,走在农贸市场里,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他突然把目光放到了猪肉上。

刚刚经历了鸡肉养殖的失败,但他依然坚信,走农业养殖的路子没有错。

尤其现在人们对食物的品质要求更高了,简单粗暴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生和陆步轩

纯天然,绿色食品正在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养殖得往这个方向走。

选用土猪品种,进行精细化、无添加的养殖方式,获得绿色健康的高品质猪肉,打造一个高端猪肉品牌。

陈生的思路慢慢变得清晰起来,他知道,他的事业版图又有了一块新的内容。

此时,网络上有个“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话题热度非常高,人们纷纷留言评论,陈生也点进去看了一眼。

当别人都用阴阳怪气的话语嘲笑那个话题的主角“陆步轩”时,陈生却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

两人同为北大毕业,如今自己也要进军猪肉养殖行业,何不把这个师哥找来,两人合伙在猪肉市场上搅动风云呢。

就这样陆步轩和陈生走到了一起,共同开启了他们的土猪养殖及高端猪肉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胜养殖的土猪品种

既然做的是高端品牌,那么从生猪养殖,到猪肉分隔,以及营销技巧上都要与众不同。

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屠夫学校”,专门为自己的公司培养专业人才,而陆步轩正是这所学校的主讲老师,负责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讲授。

2006年“壹号土猪”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健康的高端生态猪肉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陈生的跨界创业又一次获得成功,“壹号土猪”的销量在此后的十年间一直处于稳步上升中。

到了2019年,土猪肉的营销额已经突破10亿。

功成名就,赠别墅回馈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生为乡亲们建的别墅

陈生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身家越来越高,但他始终忘不了乡亲们当年对自己的资助之恩。

如果不是他们热心帮忙,自己恐怕进不了北大的校园,那样的话,他的人生将是另一番模样。

也许一辈子窝在田地里,依旧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

想到这里,陈生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村子里,那个生养他的地方,如今依然贫瘠,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排的别墅成为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陈生想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他们住的房子破烂不堪,他就想到为大家盖房子。

经过与村委商议后,他在村里选择了一片地方,花费2亿元,集中为大家盖了几十栋别墅。

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新房坐落在村子的一角,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看到大家来领钥匙时脸上露出的会心笑容,陈生觉得自己比他们还要高兴。

那些村民们拉着陈妈妈的手,夸她养了个好儿子,也感谢他们送给自家一栋新房子。

而陈妈妈也拉着他们的手说,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你们都对他有恩,只要你们开心了,他也就做的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列整体的别墅钥匙

虽然大家都分到了新房子,村子里一片祥和,但陈生看了大家搬家的过程后,又犯起了愁。

这么多年没在村里待过,他不知道乡亲们的日子过的还是如此紧紧巴巴,搬家时都没几件像样的家具。

房子可以给他们盖,但日子要想过的好,还得靠自己的努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想怎么样才能让大家掌握致富的技能,让他们真正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改变现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们加入到养猪行列中

正好此时土猪肉的市场需求量在不断的扩大,陈生的公司在考虑扩大养殖的问题。

陈生就想,能不能把新的养殖基地放到自己的家乡,把生猪养殖技术教给大家。

这样乡亲们既能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同时也能为公司提供更多的高品质猪肉,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建猪场,买猪苗,开设新的“屠夫学校”,这一次,陈生和乡亲们一起,如火如荼的干了起来。

对于陈生建别墅回赠相亲的事情,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