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岐山古称“西岐”,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自汉以来,在岐山的京当、青化、祝家庄、北郭等地曾出土数以万计的青铜器,岐山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于安君是土生土长的岐山人,是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因为父亲曾在文博单位工作,从小耳濡目染的于安君便对这些形态各异、造型美观的器物具有浓厚兴趣。

于安君潜心研究各种历史文献和青铜器制作技艺资料。为了研习工艺,他行走全国各地,遍访老师专家、参观博物馆。多年的琢磨研习,让于安君的复制技艺大为精进,大到几米高的铜鼎,小到几厘米的鸟兽器物,他都能复制得形神兼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岐山青铜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文明。其造型庄重典雅,纹饰繁复细腻,充满神秘与威严。如何将千年技艺更好地传承?出生于铸铜世家的于安君有着自己的“章法”。

在岐山县太平塔景区藏宝阁于安君的工作室内,各种模具堆放整齐,陈列架上复制的精美青铜器种类繁多。只见于安君手中刻刀精雕细镂,一尊蜡质模型辗转挪移间,精美的纹饰逐渐呈现,古朴的图案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安君曾经在省考古研究所从事文物发掘和修复工作,这让他对古代文物有了更深入研究。于安君介绍,青铜器制作分为仿制和复制,而最难的就是复制,要求必须忠于原作。青铜器复制工艺涵盖塑型、刻纹、翻模、浇铸以及做旧等十多道工序,在整个复制过程中,材质复原、器形复原、纹饰复原、铭文复原、皮壳和锈蚀复原都要力求逼真,甚至古代的工痕铸痕也要复原,因此,完整地复制一件形神俱佳的古代青铜器,绝非易事。

迄今,于安君传承并研创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历代铜镜范铸工艺、金石传拓技艺等已入选陕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项目。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也被列入陕西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代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让中国青铜器、甲骨文、书法、绘画、瓷器等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有些成为某些海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于安君始终心系流失海外的中国青铜器,积极筹建海外流失青铜器博物馆。

于安君此举得到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单霁翔先生和众多专家充分肯定。博物馆的建立,减少了回购文物的经济损失,坚定了追回流失青铜器的民族决心,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于安君期望把博物馆打造成展示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窗口,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

作为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收藏家,于安君热心收集保护流失在民间的珍贵文物。他收藏的五百余品古代青铜铜镜标本、五百余品金石碑刻拓片以及大量的古钱币标本,每一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字资料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于安君还是一位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他经常举办展览、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还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比如他重新发现了蔡家坡石窟,为抢救和保护濒危文物付出巨大努力。

“青铜文化是华夏文明永恒的礼乐史诗。一件青铜器,就是一段被铭铸的历史,身为非遗传承人,我将继续以传统技艺让古青铜文化焕发新活力,走出自己“青铜之路”,为辉煌夺目的中华青铜器复兴之路贡献一己之力。(席彦兵)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