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自杀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方面。既有生理因素,也有生活事件所导致的影响,综合原因导致的结果。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自杀,主要是想不开才会这么做,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也忽视了躯体因素所致的影响。

例如5-HT羟色胺方面的水平特征。据临床研究,抑郁症自杀者跟5-HT代谢产物以及5-HIAA羟吲哚乙酸含量有关。5-HIAA的水平降低,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自杀行为;

还有就是DA多巴胺水平因素。躁狂发作时,DA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会促使人转变为躁狂,继而引发一系列行为的异常。

研究发现,抑郁症出现自杀的患者,大部分会跟生理以及激素方面的紊乱存在一定关系,这也得到了大多数临床的实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生活以及创伤事件,还有人格因素也会有一定影响。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比如亲人去世、恋人死亡等,都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病情的加重,年龄越小,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就越大。

人格层面,要是个体从小缺乏合理的教育,心智化能力较低,也有可能会出现人格障碍或者缺陷的特征,会有明显刻板以及僵化扭曲的人格模式,这种情况也有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出现。

例如常见的BPD边缘型人格障碍、NPD自恋型人格障碍,都会导致抑郁症共病的出现,从而加剧人自杀的风险。

生理因素、生活创伤事件以及人格缺陷、障碍等共同作用,可使抑郁症的极端行为危险性显著增高,产生自杀的风险行为。

因此对于抑郁症的自杀行为,我们得意识到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需要科学辩证认识到此行为的症状以后,才有可能针对性地进行应对。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是遇到身边亲人好友有疑似抑郁症的情况,自杀的风险较高,该怎么处理会比较合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面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先是要情绪稳定。抑郁症的群体极容易情绪化,常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观和无价值感的念头,心情沉重,有些也有可能会容易激怒,易激动紧张不安。

此时要做的是稳定住对方的情绪,先去共情对方,理解对方抑郁症的痛苦,让对方的情绪稳定下来。

情绪不稳定,再有任何的办法也是起不到作用的,勉强让他去运动、看病都起不到太好效果。

接着是及时就医,鼓励对方积极看病,寻求医生的帮助。抑郁症最大的风险,是在于不重视,轻视这个症状是很容易调整好的疾病,认为只要出去运动,散散心人就好了,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

抑郁症需要就医,改善症状的同时,也得积极调整其共病的其它特征。

比如BPD边缘型人格导致的抑郁症,那么就得调整其缺乏安全感以及情绪化的特点;还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是创伤导致的抑郁症,那么还得处理回避以及痛苦的防御心理。

抑郁症的背后,要去面对的症状还有很多,也得有条不紊地进行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就是随时复查。抑郁症容易复发,不能擅自停药,有问题时需要听从医生的指导意见去进行面对。

很多抑郁症出现自杀,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注意到抑郁症复发的复杂性,认为某段时间好了就忽略了。

等到后期再出现问题,为时已晚,人自杀去世了才后悔莫及。

总之抑郁症的症状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发生的症状、背景都有所不同,涉及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个因素,同时面对科学治疗才能降低自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