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6月12日消息(记者程立龙)6月11日,在济南市黄河街道东李村的麦田边,山东鲁供丰农农业服务公司负责人赵汝武两眼通红,疲惫中又显露出几分兴奋,他已经围绕今年夏收忙活了十多天。

烈日下,东李村田地里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收割机穿梭其间,切割、剥壳、脱粒等一系列程序,在农机驾驶员的操作下一气呵成,小麦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小麦地被收拾得干干净净。运输车在田边排队,将麦粒转运到基地进行储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割机在东李村进行机收作业(央广网记者 程立龙 摄)

赵汝武介绍,黄河街道是最早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的地方,当地村民以土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将耕地打包后交给由省、市、区三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组建的鲁供丰农公司进行托管经营,通过“保底+分红”模式,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增收。

“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组成部分,我们公司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赵汝武介绍,一方面,通过土地托管,村里一户户的土地实现整合,原来的田埂、荒地都变成了“粮田”,耕地实现了成方连片大规模种植,更加适合大型农机的推广应用。

另一方面,新技术、新品种在托管的土地上得到了推广应用。“这是农大753高筋小麦,收购价比普通小麦每斤要高2分钱!”赵汝武指着地里的小麦说,此外,除了良种的应用,今年投入的新型农机保证了99%的小麦进仓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粒装车(央广网记者 程立龙 摄)

东李村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出门打工挣钱,年底村里还会分红,地不用自己种,收入还高了,多好!”赵汝武信心满满地说,土地托管给东李村带来夏粮好“钱景”:今年预计东李村每亩地增产50公斤左右,此外,预计今年每亩小麦“保底+分红”收入500多元,村集体增收3.9万元,实现了粮食产量、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的“三增”。

据了解,截至2023年小麦收获季,鲁供丰农公司已经在济南章丘、济阳、商河等多地托管了7.5万余亩土地,已累计分红5100余万元。

在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一直是个难题,山东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坦言,通过成立农业服务公司,省供销社根据农民需求开展专业化、全程化服务,“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通过农村托管服务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公司发展的多方共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