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午收之后的旱情,给夏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一些夏播作物不能及时播种,或者已播种出苗的作物需要抗旱保苗。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有些地方抗旱水源远远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各地都加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应该是以往旱涝保收农田建设的升级版。但是在今年的旱情期间,并不是所有的高标准农田都体现了高标准的抗灾能力。
我觉得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要经过考察论证的,不能简单的上级下任务,下级完成任务。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农田都可以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首先要与水源相匹配,而这个水源的保障能力应该考虑到干旱年份的枯水季节,而不能仅仅是正常的情况下。在一个行政区域内,整体水源可以保障多少面积必须心中有数。不然的话,建立起的灌溉设施及田间配套工程,在遇到干旱的情况之下无水源可用,岂不是成了摆设,劳民伤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理,对于高标准农田的防涝排水措施也是如此。近期,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大面积农作物受灾,而高标准农田同样未能幸免于难。虽然有些是极端天气造成的,但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土壤培肥,更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特别是目前情况下,农田有机肥施用普遍偏少,想急于求成是不可能的。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