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的一天下午,阳光明媚,明亮的房间内,因病在医院疗养的粟裕,正躺在窗边的椅子上看报。

他看得正入神,结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房内平静的气氛。

他赶忙放下报纸,站起身来,走到电话旁,拿起话筒凑到嘴边,开口道:“你好,我是粟裕……”

话还没说完,便被对方粗暴地打断:

“粟总长,你该好好管管你手底下的人了!简直太没素质了,事情做得更是极其没水准!”

对方上来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输出,让粟裕不由感到十分莫名其妙。

但他还是耐心地回复:“陈赓同志,你慢慢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么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粟裕一听对面的声音,便认出是陈赓。

在听完陈赓的抱怨,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粟裕立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随即和陈赓保证道:

“请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会给你个交代!”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陈赓如此生气?和粟裕又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份文件引出事端

事情发生的当天,陈赓正忙得焦头烂额,突然一通电话打来,他接起电话,干脆利落地说:

“你好,我是陈赓,有事请说。”

结果对方语气很重地回道:“我知道你是陈赓,找的就是你,立即到我的办公室一趟!”

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他一听对面的声音,这是彭老总啊!

语气这么暴躁,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情,于是他没敢耽误,当即抬腿就前去彭老总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进办公室,就见其阴沉着脸坐在办公桌后面,见他进来,脸色更是没有缓和,这让陈赓不由得思考最近自己有没有犯错。

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时,彭老总“啪”的一声,将一份文件扔在他面前,沉声道:

“陈赓,这就是你的工作态度?”

言语间责怪的意味十分突出,这让陈赓慌了神,立马拿起文件查看。

这一看却更让他感到迷惑不解,这份文件不仅漏洞百出,写得毫无水平,而且他毫无印象,根本就未曾见过。

但右下角真真切切地写着他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无论怎样,终究是他出现了纰漏,于是他惭愧地低下头,歉声表示是自己的疏忽,并做了检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他的认错态度良好,彭老总忍不住再次敲打他说:

“陈赓,你知道如果这份报告如果下达出去,会酿成多大错误吗?如果是在打仗,许多人可能就因此丧命了。”

说得陈赓更加羞愧,决定一定要彻查此事,杜绝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下秘书出纰漏

陈赓回到办公室后,觉得不能将事情闹大,便想了个委婉的方法试探身边的人。

他把那份文件可能的经手人逐一叫来办公室,将文件拿给他们看,询问文件是否有问题,结果每个人的表现都很正常,觉得这份文件错误百出。

自从总参谋长粟裕因病去往疗养院,其工作大部分就都落到作为副参谋长的陈赓手上,既然问题不在自己这边,那就是出在粟裕那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又起身前往粟裕办公室。结果刚出门,就见到粟裕身边一位新来的秘书站在楼梯拐角,神色紧张。

他心下一沉,敏锐地觉察到这位秘书不对劲,便走过去,问:“你站在这做什么?”

面对陈赓的问询,那人紧张得额头冒汗,结结巴巴地开口承认:“对不起,首长!那份文件是我做的……”

他见陈赓事情很多,忙得不可开交,又觉得这份文件不甚重要,彭老总不会看,便自己擅作主张签上陈赓的名字,夹杂在其他文件中呈交了上去。

听完他的话,即使陈赓脾气再好,也忍不住火冒三丈:

“不重要?这里的每一份文件都事关全国上下,就没有不重要的!”

说完那人嗫嚅着还想说着什么,但陈赓着实不想再见到他,便气恼地摆摆手让他赶紧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不是自己的人,他不好直接处理,只能打电话给粟裕,让他好好约束一下手底下的人,便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事后,粟裕给秘书处打了通电话,证实确有此事后,立即将此人开除,并要求所有人要以此为戒,谨慎细致地对待工作,不可再犯下这种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通电话,表达歉意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早上,粟裕再一次接到了陈赓的电话,只不过这次是来表达歉意的。

原来,昨晚将要睡觉时,陈赓又想起此事,意识到自己对粟裕说话的态度过激,感到很过意不去。

于是,第二天一早便又打来电话:

“我是来向你说声对不起的,昨天是我过于冲动,态度不好,我向你道歉。”

听到陈赓的道歉,粟裕笑了笑,打趣道:

“你没有做错什么,不必道歉,但要是实在心里过不去,那就请我喝顿酒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话那头传来陈赓爽朗的笑声:“那就这样说定了,明天我去找你喝酒。”

其实陈赓和粟裕是两种性格相反的人,一个风趣幽默,另一个则有些严肃,不苟言笑,但两人却意外合拍,成了好友。

这两人在解放战争前一直没什么交集,直到1947年才正式合作。

见面时,两人先是互相敬了个军礼,再握了握手,说了声“你好”。

可令粟裕意外的是,对方居然又伸出双手准备拥抱自己。

这让粟裕感到十分吃惊,立马后退一步,拒绝了陈赓的拥抱。

这回轮到陈赓感到不解。

“都是同志,抱一下不是很正常吗?”

而后,粟裕表示自己不习惯和人拥抱,觉得这是一个很不严肃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陈赓是一个比较豁达、不爱计较的人,他尊重粟裕的行为习惯,知道他是一个严肃的人,就很少开他的玩笑。

就在二人都以为和对方不是一类人时,俩人却在之后的并肩作战中逐渐了解,发现有很多相同的想法和见解,成为默契十足的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1957年,陈赓工作时突然晕倒,不幸被查出患有心肌梗死,别人劝他放放手头的工作,不要那么操劳,可他不听,两年后又再次晕倒住进医院。

他察觉到自己所剩时日不多,就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回到太岳区去看望父老乡亲,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不过可惜的是,因为身体状况实在太差,他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又一个两年过去,陈赓身体好转,要求回到上海工作,但没工作多久,又因为疲劳过度,病情复发住进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医院里,他和粟裕成了病友,两人许久未见,经常彻夜长谈,结果就成为护士的重点监管对象。

在医院里的日子十分枯燥,但有好友相伴便显得没那么不可忍受。

1961年3月,陈赓最终在医院逝世,得知消息的粟裕悲痛欲绝,导致病情加重,晕倒在地。

不久后,陈赓大将遗体火化,准备送往北京安葬,粟裕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反对,坚持前往北京为好友送行。

战争中结下的友谊是如此纯洁深厚,他们二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可惜只能做十几年的好友,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