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云教授

赵林云教授

关注
2505粉丝
1关注
6281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

8枚勋章

从故事看历史。借文化说人生。

  • 1946 年,李闻惨案震惊全国。但当沈醉回忆起当年的案件时,竟然面不改色地说道:“李公朴、闻一多的死并非军统所为!”
      当年,李公朴遇害后的第四天,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参加并主持本次会议。   大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演讲后,闻一多返家,也是在此不久,先生遇难的消息传出。一时,全国舆论哗然。   不仅如此,就连当时的美国人民都对此愤懑不平,声称这是蒋介石的阴谋,要求美国政府停止对华援助。   老蒋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找到毛人凤,询问此事经过,得到的却是一问三不知。   不仅如此,其他国民党高层和军统内部对于李闻惨案一事也是一无所知。   蒋介石虽表面震怒,实则内心复杂。   为了先行降低对国民党的不利影响,他声称:   “昆明之事,‘共党’所为?彻查!”   明面上,企图将此事嫁祸给我党。暗地里,又派内政部警察署署长唐纵调查此案。   唐纵深知,此案牵涉甚广,难以触及核心。但职责所在,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追查。   经过多方努力,终于锁定了凶手。正是云南警备司令部总司令,霍揆章。主要实施者,即王子民和蔡云旗。   当时,在接到暗杀任务后,经过多次秘密会议和情报收集,蔡云旗终于掌握了闻一多的日常活动规律,并打算在李公朴追悼会后实施刺杀。   王子民在行动前对特务们进行最后的部署。   “蔡云旗,你带领一队人负责直接刺杀。”   “李文山,你带领二队负责外围警戒和接应。”   “吴传云,你负责事后处理现场,确保不留痕迹。”   蔡云旗领命后,立即组织特务进行下一步工作。   他们准备了足够的武器弹药,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多次进行模拟演练,以确保行动的成功。   刺杀行动成功后,为逃避罪责、维护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凶手精心策划了一场卑劣的阴谋。   他们在暗杀现场煞费苦心地故意留下一些所谓的“证据”,而这些证据,竟不约而同的指向了延安方面。   首先,便是伪造的传单,从纸张质地到印刷字体,这些纸单都在模仿其宣传品的风格。   上面的内容被恶意歪曲,试图引导人们认为延安方面是暴力和激进的,从而将李公朴和闻一多的遇刺归咎于延安方面。   除此之外,还有伪造的标语。   这些标语被张贴在暗杀现场的显眼位置,用醒目的字体书写着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话语,暗示我党是幕后黑手。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   抹黑我党。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国民党反动派妄图通过这种手段来破坏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削弱我党的影响力。   他们企图让公众相信这起惨案是延安方面所为,从而转移公众视线,让人们的关注点从国民党的暴行上转移开。   然而,历史的真相并非可以轻易掩盖。   事实上,在李闻惨案爆发后,唐纵为调查此案,专门联系陈诚、吴铁城等人召开会议。   但陈诚却一口咬定:   “此事绝非军方所为。”   而这其中,亦是在力保和自己处于同一战线的霍揆彰。   也正是由于陈诚的隐瞒,故而沈醉才会认为,“李闻惨案并非军统所为”。   而在揪出霍揆彰这一幕后主使之后,其身后的行凶者,也逐渐浮出水面。   1950年,在成都市北郊的新都县,经验丰富的侦查员高俊峰在一次日常巡逻中,注意到一家香烟铺老板王家宾举止异常。   他双腿并拢、腰杆挺直,坐姿与普通人截然不同。   高俊峰迅速展开调查,发现王家宾实为潜逃的国民党特务王子民,曾参与暗杀李公朴和闻一多。   警方随即展开秘密监视,确认其身份后,于次年1月果断实施抓捕。   解放初期,蔡云旗因涉及反革命杀人案而潜逃至盐城,隐姓埋名经营油坊。   然而,他并未真正改过自新,偷税漏税并破坏粮食统购统销,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1957年的一日,在酒后与同乡闲聊中,蔡云旗不慎泄露曾在云南昆明杀人的事实,此举立即引起了群众的警觉与举报。   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将蔡云旗逮捕归案。   而在他们被逮捕归案后,面对审讯,百般抵赖,王子民更是不断地推卸责任:   “我只是奉命行事!”   蔡云旗则更加狡猾,他知道自己的罪行不可饶恕,但仍然心存侥幸,企图以沉默对抗审讯。   然而,正义不会缺席。经过一系列审讯和调查,真相大白于天下。   蔡云旗、王子民等人被判处死刑。   1951年,成都刑场,枪声再次响起,为闻一多报仇雪恨。   此案就此落幕。   闻一多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永存。   #分享我的社交故事#
  • 1933年,宋子文怒怼蒋介石:“再给你多少钱,你也打不赢共产党。”话音一落,暴怒的蒋介石狠狠地抽了宋子文一记耳光。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位高权重的两人大打出手?   一切得从两人的关系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谈起。   宋子文与蒋介石的初次相识可以追溯到1924年。   当时,宋子文任民国中央银行行长,而蒋介石在国民政府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两人在广州的政治活动中开始有了直接的接触。   随着北伐等诸多军事行动的开展,钱,显然是无法避开的话题。   蒋介石求助于在财政方面有重要影响力的宋子文,宋子文也为其提供了相关的经费支持。   但两人关系真正紧密起来是在1927年。   当年12月,宋子文的妹妹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也就是说,宋子文成为蒋介石的大舅哥。   从姻缘关系上来讲,两人的亲戚关系毋庸置疑。   自此之后,蒋介石凭借着宋子文的财政与经济实力一步步在政治舞台上崛起,野心也随着权力的增大而不断变大。   可是,即使存在着这样的亲戚关系,也避免不了两人在政治上的矛盾冲突。   1933年,国内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局部抗战阶段,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红军身上。   军事行动的进行显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的保障,蒋介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选择私自印刷大量钞票,也造成财政危机的出现,国库赤字也愈发严重。   一直对抗日战争态度强硬的宋子文,屡次要求蒋介石对财政金融等问题进行整改,改革腐败,对外抗日。   可蒋介石只是口头上含糊答应,但内心并不认可,也未做出任何实际整改行动,这引发宋子文极大的不满。   1933年10月,蒋介石想要宋子文拿出三百二十万大洋作为“剿共”经费,宋子文称国库紧张,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   而蒋却想再次发行国债,且以宋子文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为由对其指责。   两人争吵不休,宋子文眉头紧锁,向蒋介石怒吼道:“再给你多少钱,你也打不赢共产党。”   空气在这一刻仿佛凝固,到处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面红耳赤的蒋介石也因内心气愤,攥紧拳头的手青筋暴起,他颤抖着抬起手,重重地打在宋子文的脸上。   两人的这次争吵最终以宋子文愤然辞职离开而终矛盾也因这次争吵进一步加深。   后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囚禁。宋子文仍不计前嫌和妹妹宋美龄一同前往西安营救,与张、杨谈判。   结果,老蒋刚回南京,就把大舅哥出卖,随即软禁张学良。   因为少帅之所以送蒋回南京,原因之一就是宋氏兄妹的担保,答应一定会让自己返回西安。   再后来,老蒋和宋子文的关系分分合合,每次动手基本上都是因为钱。甚至有一次把宋子文逼急了,抄起椅子就要抡老蒋,只可惜被侍从拦下来了。   还有一次,老蒋用玻璃杯砸中了宋子文的额头,鲜血直流。自那之后,宋再也不愿为蒋敛财。   其实,无论这次争吵是否发生,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与理念分歧都会一直存在,关系破裂,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最后,宋子文一语成谶,老蒋兵败台湾,而宋则准备赴美定居。临别时,老蒋还颇有不舍,动情说道:   “你为‘党国’做了很多事,我都记得。”   宋子文冷笑一声,“你打过多少次,我也都记得!”   #分享我的社交故事#
  • 1950 年,载沣作出一项令人震惊的抉择,竟以 90 万斤小米的代价变卖了醇亲王府。溥任道:“父亲,果真要走这一步啊?”
      载沣,乃清朝末代监国摄政王,亦为清宣帝之孙,更是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生父。   他生于王族,享尽荣华富贵,却为何在弥留之际,把彰显身份的王府变卖?   1908 年,溥仪荣登皇位。在此之前,众人皆觉载沣更具帝王之姿。   然而,慈禧觉得载沣缺乏作为领袖的能力,并且打算在其逝后将权力平稳交予隆裕太后,于是对载沣的权力加以限制。   最为关键的是,慈禧竟存一丝期许,觉得自身病况能渐好,妄图操控年幼的溥仪延续大清统治,又怎会让载沣上台?   因此,她让年仅三岁的溥仪登上权力之巅,加冕为帝。   为限制皇太后的权力,慈禧遂将载沣推任为摄政王,让两人相互牵制,自己渔翁得利。 所以,载沣的地位和权力也是不亚于皇太后的。   后来,清末立宪运动爆发,载沣闹出“皇族内阁”的结局,引得立宪之士的极大不满,辛亥革命爆发。   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反对之声令载沣始料未及,无奈之下,他不得不主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   不久后,清帝溥仪宣告退位,载沣竟轻快自然地说道:   “终于有空回去抱孩子了。”   然而紧接着,醇亲王府内涌现了一件大事。   孙中山曾受袁世凯之邀抵京之时在王府与载沣碰面谈话,并对载沣不问政治,不参加复辟之事的行为给予赞扬。   当时,载沣每天待在家里看报,很少外出,但是生活还算富足。   其后,民国政府截断其资金供给,自此,一家上下生活方才走向节俭之途。 “伪满洲国”确立伊始,伪满洲帝溥仪便力荐一家老小去东北生活,并保证给予富足的生活资金。 然而,载沣却觉得,一旦他们迈入东北之境,便会落入日本人设下的陷阱,遭敌寇肆意宰割,最终失去生存机会。 1939 年,天津突降暴雨,冲毁了载沣的小屋。载沣携一家上下老小回归于北平,在醇亲王府内寻得生活之处。 醇亲王府最后的热闹之时,大抵是载沣六十诞辰吧。热闹过后,昔日门庭若市的王府也变得冷清。 在时代的变迁之中,众多王府皆被政府所没收。 1947年,载沣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 王府现已改建为学校的,对此,政府官员绝不可随便予以没收。 于是,载沣和溥任很快便着手于建校事宜,不久一所王府学校诞生了。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期间,载沣始终是一个时局的观察者。   后来,他了解到共产党的政策,接受到更多先进思潮,观念也随之变化。 谈起王府首位主人,乃是康熙时期的大学士纳兰明珠。在光绪年间,此府主人之名便转到载沣父亲之手。   现如今,府邸越来越荒凉,载沣明白,属于他的时代结束了。   恰逢新中国发展初期,国家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他心想:   我还留这个破王府干什么?不如卖了换小米吃。   1950 年,他铁心铁意决定将王府售出,售价90 万斤小米,售予国立高级工业学校。   他将一半的房款留给自己,搬至离魏家胡同不远处的立薄营11号居住。   又将另部分一分为八给予给自己的儿女。   1951 年,载沣罹患风寒,不幸辞世,享寿 68 载。   相对而言,载沣的晚年生活恬静、安详,也算是善终了。 #分享我的社交故事#
  • 1938年一天夜晚,大病一场的蒋介石被噩梦惊醒,慌张地对宋美龄说:“夫人,我梦到前几天那三条蛟龙,张牙舞爪地向我扑来!”
      民间流传,蒋介石炸开黄河之际,据说曾目睹蛟龙腾飞而起,而后他竟大病一场。   关于蒋介石是否曾见蛟龙这一说法,长期备受争议,迄今仍未形成确凿的结论。   这一话题的真相仍云遮雾绕、朦胧不清,着实引人深思。   然而论及此,就必定要回溯到花园口决堤那桩事,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思考。   1937 年 11 月,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上海随之沦陷,民众的抗战信心因而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   蒋介石集团计划将日军引向南方,以延伸战线缓解抗战压力。   可日军明白,拉长战线对于作战必定不利,于是侵占上海后,迅速集结兵力北上。   次 年 5 月 19 日,徐州被攻占,穷凶极恶的日军气焰嚣张,一路向西,郑州告急。   郑州地理位置无可替代,一旦失守,日军便可长驱直下,直取武汉,这意味着中国军队在北方将无法与日军对抗。   彼时,中国的抗战局面将更加紧张,危机境况将急剧加深。   为缓和局面,重燃抗战信心,蒋介石决定不惜采取任何手段,阻止日军侵占郑州。   黄河滔滔奔腾,洪流不息。当时,为打压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蒋介石竟决然做出“以水代兵”之策,将黄河炸开。   可万一黄河被挖开,河水必将悬河泻水,万亩沃壤将毁于一旦,洪涝地区民不聊生······   中央军犹豫不决,在哪个地方挖堤坝都是把持不定眼看侵略者势不可挡,蒋介石放言军队:   “打破全部顾忌,坚决去干,克竞全功!”“切莫有妇人之仁!”   6月9日清晨,黄河花园口堤坝被炸开,河水裹挟泥沙喷薄而出,昔日沃野千里的中原只剩一片汪洋,乡间烟火不可复见。   蒋介石拖着沉重的脚步,在下属的目光中,心怀忐忑地走出了现场。   花园口决堤之举,令日军惊诧万分,而中国百姓亦深感错愕,此事件带来的冲击,彰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常。   湍急的黄河水卷走妄想继续前进的日军,猛兽般的洪水短暂阻止了他们的侵略步伐。   事后据统计,此役溺亡的日军仅一千余人,却给中原地区的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   逾九万多亩广袤沃野遭吞噬,人民被迫流亡,庄稼颗粒无收。田畴荒芜,民生凋敝,令人痛心疾首。四处皆是奔逃避难的民众,随处皆有因饥而亡的百姓。   对此,蒋介石将罪责全部推脱给了日本人,仅拨款河南200万灾款。   以几十万百姓为代价,仅阻挡日本人几个月,这种结果难以被人接受。同时,这也印证蒋介石后来不得人心完全是事出有因。   在民间传闻中,蛟龙往往与灾祸紧密相连。蛟龙现身之后,常常引发洪涝之灾,肆意横行。   百姓便将蒋介石大病与蛟龙现世联系了起来,暗喻他完全是恶有恶报,不得人心之事必遭天谴。   或许在洪区百姓的心中,蒋介石才是那条引发洪灾的蛟龙,至于宋美龄日记传闻,其中只是描述了庞然大物,并未提及蛟龙,此事仍有待考证。 据考究,因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给中原地区人民带来的损失太过惨重,他们便杜撰蒋介石轰炸黄河时曾目睹蛟龙,以排解百姓之恨,凸显此举的不合理。 #分享我的社交故事#
  • 1994年,副军长黄达宣准备迎接新上任的军长,却在见到后,愣在原地,吃惊地问:“你不是当年那个国民党兵吗?”
      这位新上任的军长到底是谁?竟让身为副军长的黄达宣说出这样的话?   1948 年,伴随着我军战事的连连大捷,辽沈战役也步入了尾声。   11月,东北野战军第十六团率先攻入沈阳,敌军司令长官眼见败局已定,弃城而逃。   主帅一跑,剩下的国民党官兵更是无心再战,只能放下武器,甘愿被俘虏。尖刀连连长黄达宣带兵冲入城中,不仅攻占了阵地,还抓获了敌军的两位将领。   战斗停息后,尖刀连被授予“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当然,做英雄就会流血,会牺牲,虽然尖刀连克敌无数,自身却也损失惨重。因此,尖刀连被批准从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中补强兵力。   在经过严格的筛选后,黄达宣满意地带着一支80余人的队伍准备返回。   就在这时,一个在队伍中的士兵正要悄悄溜走,黄达宣立马拦住他。   “你叫什么,跑什么跑?”   那个被拦住的士兵回答:“报告连长,我叫徐惠滋,听说老家分田了,我想回家种地。”   按照惯例,解放军向来优待俘虏,不会强迫被俘士兵参军,如果对方想回家,甚至还会给回去的路费。   然而,黄达宣一看到徐惠滋那朝气蓬勃的样貌就知道,这小子一看就是当兵的料。   不仅如此,当问及徐惠滋原先在部队的职务是机枪手时,黄达宣更是觉得自己捡到宝了。   黄达宣对徐惠滋说: “你可以回家种田,可是全国还有好多人没田种呢,你跟着我打仗去,一起解放全中国,等到时候大家就都能过上好日子!”   徐惠滋思索片刻,随即放弃回家的想法,决定加入解放军的队伍。   几十天后,黄达宣的部队就接到出发天津的指示,开始为平津战役做准备。   等部队来到天津城外时,却遭到了国民党守军的袭击。   由于敌人在城墙下密集分布的碉堡,我军的进攻一时陷入困境,伤亡也愈发惨重。   徐惠滋看着周围早已亲如兄弟的战友们纷纷倒下,心痛不已。   随之,他大吼一声,便拿着手榴弹冲向敌军的碉堡。他用力将手榴弹扔进了敌人的阵地,一声巨响过后,碉堡便再没了动静。   尖刀连的战士们立刻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冲向碉堡,攻破敌军的防守阵地。   战斗一直持续到1月,天津城被成功解放。徐慧滋也因为在战斗中的优异表现,被记了“大功”一次。   在随后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徐慧滋总是跟着连长黄达宣冲到战斗最前面,带着战友们冲锋陷阵,尖刀连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抱头鼠窜。   徐惠滋的战功也越来越多,加入解放军不到一年,就已经荣升为连指导员。   1950年,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急剧变化,徐惠滋所在的部队也加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战争中。   在第一次与美军的交战中,徐慧滋对战士们说: “大家别害怕,他们装备再好,子弹打身上,照样一个窟窿!”   战斗很快结束了,第一次与美国人战斗,徐惠滋的连队无一伤亡,就全歼美军一支小队。   后来的战斗中,徐惠滋也曾屡屡受伤,但他却不愿躺在病床上休养,在伤还没完全好的时候,就冲上前线,与战士们一起浴血奋战。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由于其英勇表现,徐惠滋荣升为团级干部。   之后,徐惠滋的职位不断晋升,直到1994年,他被正式授予上将军衔。   这也不免让副军长黄达宣在看到原来军长是当年自己的手下时,发出了:“好小子,真有出息”的赞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徐惠滋的能力无可置疑,黄达宣的慧眼识珠同样重要。   如果徐惠滋当时选择了回家,那么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就少了一位名将,更没有这段二人间的佳话了。   #分享我的社交故事#
  • 与蒋经国斗争十几年,宋美龄临终前道:我若有子,绝不会和他一样
    2024-10-10
  • 南京毒酒案:卧底冒死投毒只干掉3名日本人,抱怨戴笠给毒药太少
    2024-10-10
  • 清末最有骨气的王爷:宁愿摆摊也不卖国,被毛主席戏称“弼马温”
    2024-10-10
    2跟贴
  • 抗美援朝第一大骗局?美国隐瞒了41年的机密,其实是志愿军编造的
    2024-10-10
    15跟贴
  • 1949年,沈醉撰写云南起义电文,以为参与起义成功,如释重负。事后却被认定为战犯,他在绝望中写下绝命诗:“终宵坐立待更残,今日方知一死难。”
      本想向解放军投诚的沈醉为何失败?而同为国民党将领的卢汉又为何成功?   当时三大战役结束后,我党顺势解放华中、华南地区,而早已失掉民心的蒋介石带领军队负隅顽抗,做困兽之斗。   云南处于战略要地,蒋介石想以“尚望卢为劲草,为节士”一举拉拢云南省主席卢汉,但卢汉早就看清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西南,同时云南大部分人民也期待云南解放。   于是,卢汉准备起义,不仅联合李泽汇策反各部队,而且控制了昆明机场,限制当地军官出走。   而后向沈醉,李弥,余万程等人发送电文,让他们到卢家开会。   此时的蒋介石与云南这边失联,察觉不对,立即发送了电报。   但收到的电报的沈世延未能将其及时传达给沈醉、李弥和余万程等人,等到他们进入卢家后,直接被软禁。   众人如坐针毡,沈世延拿出了那张“姗姗来迟”的电报,李弥当即怒目圆睁:   “你耽误了军机,你知不知道你!”   坐在一旁的沈醉念出了电报:   “速通知李、余二军长返防,立即率部向昆明进发,务必迅速遵办。  ——蒋介石 12月9日”   话音一落,在场人惊愕不已,意识到自己被软禁,而李弥和沈世延争吵得越发激烈,大家劝道:   “事已至此,吵有何用?还是等卢汉来了再说吧!”   但已经有人坐不住了,石补天借口拉肚子出门,被士兵拦下,张群想与蒋介石联系发现电线被切,一出门,也被士兵拦下。   “嘭!”大门被无情地踹开,持枪士兵破门而入,众人皆慌,而沈醉似乎早在出发就明白了,他奔赴的是一场有去无回的会议,所以面对士兵搜身质问:   “你平时带的两把手枪呢?”   他微微一笑:“早放在家里,才来开这个会的。”   可见沈醉的确早早看清了局势,所以后续他主动要求,以他们特务的行文规定重新起稿起义电文,方便属下一看就明白,听从卢汉命令,缴纳武器和电台,跟从起义步伐。   沈醉也十分配合后续工作,交代了保密局工作详情和埋伏在云南的特务人员,可最后冰冷的枪支抵着他,将他送进了昆明陆军监狱。   他成了战俘,在此期间,沈醉担惊受怕,惶惶不安,认为自己难逃一死,为此写下绝命诗:   终宵坐立待更残,今日方知一死难。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不用死,只是要被送往功德林改造,在看到解放军真的善待战俘后,他也诚心悔过,改造自己,   晚年为不少蒙冤人士写证明材料,竭力帮助每个无辜的人,最终被认定为“起义将领”。   那为什么当年起义不被认可呢?   要知道,当年的沈醉手上有着我党不少于五百条血累累的人命,他是《红岩》中严醉的原型,令人闻之色变的“杀人魔鬼”。   况且起义期间他被软禁,算是“被迫起义”,所以不被认可。   而卢汉在与地下党员龙泽汇的相处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和平共进的思想,积极与我党联络交流。   后续即使收到蒋介石的密杀令,也是冒风险改密令救下我党200余人,想尽办法阻止沈醉逮捕我党人士,因此卢汉的真心实意被我党认可。   这两相对比,就可看出,为什么二者同是起义,结局却不同了。 文 | 千语 编辑 | 长庚 #分享我的社交故事#
  • 戴安澜殉国后,昔日部下探望其夫人,她默默流泪:只有海鸥没回来
    2024-10-07
  • 宋美龄私下联合戴笠暗杀一人,蒋介石得知后怒斥:想杀他,先动我
    2024-10-07
  • 退伍军人自称枪法一流,母亲听后笑而不语,追问才知母亲曾是特工
    2024-10-07
  • 她是鲁迅眼中的“仙女”,被婆婆咬断脚筋,毛泽东说:我常记起你
    2024-10-06
  • 被日寇抓捕的女战士李桂英面对日寇审问,用十个字巧妙脱险
    2024-10-06
  • 宋子文娶江西首富之女,连生三女取名都带颐,妻子:你还想着初恋
    2024-10-06
    2跟贴
  • 1987年“黑豹行动”,88人仅剩不到10人,战士遗言喊了26声“娘”
    2024-10-05
  • 1942年,开国中将被日军俘虏,一个伪军却对他说:我会想办法救你
    2024-10-05
    3跟贴
  • 新中国成立这一天,蒋介石在做什么?毛主席:料他不敢轻举妄动
    2024-10-05
  • 台儿庄战场上,陈钟书弹药用尽,一口气拿下14个日军后不幸牺牲
    2024-10-04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